APP下载

“双减”政策助推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优化

2023-05-08唐玉虾

考试周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

唐玉虾

摘要:当前阶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双减”政策广泛推行,对各学科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师需要在尽量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校本作业是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作业,其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强对校本作业设计的重视。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师需详细观察学生学情,探究科学适用的作业,引导学生高效锻炼,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F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3-0074-05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为学生设计校本作业的时候更加注重量,但对质重视不足,即希望学生通过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等强化所学,提高学科能力,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部分学生不仅无法顺利达到预想学习目标,还可能慢慢厌烦数学学习,失去积极学习动力。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迅速推行,“双减”政策应运而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新的科学指引,使其逐渐认识到了自己以往教学中的不足,尤其是在校本作业设计方面。鉴于此,在平时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各任课教师基于“双减”政策要求,同时结合所了解到的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积极展开大量探索研究活动,以总结诸多科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为学生创设更加适用的实践锻炼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通常可以自然而然地增加自主探究兴趣,积极高效地完成学习实践任务,增强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

一、 “双减”政策内涵及其对校本作业设计的要求

“双减”政策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二是降低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改善教育生态。“双减”政策的提出体现了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也意味着我国的教育观念出现了大变革,即要求在大幅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同时,注重减轻学生的负担,尽力使学生在较轻压力下顺利达到理想学习目标。具体从作业这一教学环节来看,一直以来部分教师所设计作业都极具功利性,主要为了帮助学生应对各项考试测验,往往量比较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而“双减”政策则对这种短视化的做法进行了纠偏,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再认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校本作业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一是科学性原则,即校本作业内容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同时作业形式要具有多样性、作业评价机制要体现出灵活性特点等;其二是层次性原则,即校本作业难度和作业时序安排等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其三是针对性原则,即校本作业设计要与新课标要求相对应,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其四是典型性原则,即校本作业量要设计得少,校本作业内容要设计得精。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需进行充分认知,从而为学生设计出兼具科学性与适用性的优质校外作业,为学生创造良好锻炼机会,促进学生稳步学习成长。

二、 现阶段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现状

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慢慢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开始更加重视质量与效果,并有意识地减轻学生负担与压力,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进步。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所设计的校本作业也慢慢适用于所教学生,为其创设了良好的学习锻炼条件,为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助力。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设计预先作业的必要性,因此教授新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无法使学生迅速理解掌握所讲内容;有些教师依然没有摆脱以往习惯,常常会为学生布置大量枯燥性习题练习作业,期望学生通过强化练习达到既定锻炼目的,但这样往往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其不愿意主动完成作业任务;有些教师设计校本作业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时候就会先让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作业,这样自然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信心,无益于学生持续锻炼增强数学学科能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有些教师对此重视不足,习惯统一布置校本作业,所以部分学生接受的锻炼缺乏一定的适用性,无法将学生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无法促使学生数学学科能力迅速提升。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应用,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少引入生活实践元素,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难以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反思是很重要的,但是部分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的时候忽略这一点,这样学生难以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无法针对性改进学习实践,最终影响其学科能力进步拓展。因此,小学阶段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对此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还需加强重视,并据此展开系列探索研究活动,以尽力解决上述诸多问题,为学生设计更加适用的校本作业,引导学生进行高效优质的引领,最终达到理想学习目标。

三、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计前置性作业,奠定学生数学新知学习基础

数学学科知识具备抽象性特点,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不作任何铺垫而直接为学生讲解分析相应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更多困难,阻碍其学习进步。面对上述现实情况,平时以小学阶段学生为对象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数学教师有必要科学设计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预先自主学习探究新课内容,帮助学生作好准备,益于学生之后迅速理解教师所讲,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在正式开始施行教学计划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预先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尝试分析理解其中包含的各个知识点,并基于此尽力完成相应前置作业。作业内容主要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知识问题,其中包括“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如果有两根同样长度的细绳,其中一根围成了长方形,另一根围成了正方形,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否有差异?”“有一块正方形的菜地,其一边长是6米,现从中间将其分为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那么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长的一半,那么请问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如果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长和宽是否也相等?”“一个长方形宽不变的情况下,长增加了两厘米,那么其周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参与前置性作業练习活动,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前获悉新课知识内容,并加以深入探究。基于此,在听教师讲解的时候,学生往往可以迅速地理解数学知识内容,切实掌握诸多数学技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新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持续探究数学热情

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是否具备强烈的自主探究热情与动力很关键,因为这决定了其是否会持续不断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最终能否拥有高水平的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与此同时,校本作业练习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利用好此环节教师将更容易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从而推进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由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在恰当时机为学生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持续探究数学热情,为学生自主拓展学习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推进其学习目标顺利达成。

例如,平時基于“有余数的除法”部分数学知识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开始往往需要按照预先制订的计划为学生分析讲解相应内容,接着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通常就要组织学生参与一定的课堂练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定趣味性作业,引导学生积极练习锻炼。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而将其两两一组,鼓励组内两人进行互相问答竞赛游戏活动,即其中一人提出第一个问题,要求另一人迅速思考探究问题的正确答案,之后两人需互换角色,先前提问的人回答对方的问题,最后哪个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多就取得此次组内竞赛的优胜,不仅可以得到大家的口头表扬,还可以得到一定的物质奖励。具体问题可能是“一个班级35人一起去游湖,已知一条船可以坐4人,那么至少需要多少条船?”“水果店进了27箱苹果,运输的时候每次最多可以运8箱,那么店主至少需要运输多少次才能将所有苹果搬运到自己的店里?”“幼儿园老师将28根香蕉分给了5个孩子,平均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根香蕉?最后剩下多少根香蕉?”等。其次,教师在进行课堂作业设计的时候,可给予学生自由结组、共同展示或者演绎练习题目内容的机会,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题目主旨,进行有效作业锻炼,以顺利掌握相应数学知识内涵,优化学生练习实践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有必要在其他恰当时机将趣味性元素融入校本课堂作业,转变学生对数学练习作业的认知,激发学生持续探究数学热情,为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助力。

(三)设计渐进式作业,培养学生坚持自主学习信心

一般而言,在良好自信心的驱使下,学生通常有动力长时间参与学习活动,以积累丰富学科知识与技能,否则学生不仅难以稳步提升学科素养,还可能慢慢放弃学习实践。与此同时,从以往的教学经验可知,学生学习知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而不能短时间内达到较高水平。如果忽视这一点,教师势必无法顺利完成学生培养任务。综合以上所述,平时针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各任课教师有必要设计渐进式作业,培养学生坚持自主学习信心,从而助力学生数学学科水平持续提升。

例如,平时组织学生学习“克和千克”部分数学知识的时候,致力于传授基础学科知识的同时,教师还需加强对作业练习环节的重视,并考虑到学生循序渐进式的学习特点,为其设计一定渐进式作业,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当中的相关知识点为学生设计系列难易相间的问题,其中包括“5千克和4500克哪个更重?”“小张带着30元去买香蕉,一共买了6千克,请问1千克香蕉是多少钱?”“已知一桶水的质量是5千克,那么8桶水的质量是多少?”“小林给店主20元买了8千克西瓜,店主又找给了他4元,则每千克西瓜是多少钱?”“学校食堂现有30千克猪肉,每天消耗5千克,这些肉够吃多少天?”等。基于此,为学生布置课堂练习作业的时候,教师一开始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解答其中一些简单的题目,并全程加以关注指导。等到学生所学明显得到一定强化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提供给学生,鼓励其尽自己所能探索出所有正确答案,进行强化锻炼。这样一来,学生通常可以在各个作业练习阶段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慢慢增强自主学习信心,为其之后长期坚持独立学习进步助力。

(四)设计个性化作业,提高学生拓展学习效果

从现实情况可知,小学阶段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生活与学习经历,成长于不同的家庭,不但兴趣、个性等不尽相同,而且数学学科能力通常也不在同一个水平。面对这一现实,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情况而坚持统一布置作业的话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育人成效,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平时以小学阶段学生为对象进行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各任课教师有必要在统一教学之余,设计系列个性化作业,以真正提高学生拓展效果,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

例如,平时基于“倍的认识”部分内容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在科学完成既定课堂教学计划之后,为了帮助学生夯实所学,并促使他们的学科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师须着重为学生设计系列练习作业,并充分考虑到个性因素。在此实际当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整体课堂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学生以往的考试成绩进行了解,从而将其划分到不同的层次。接着,教师就可以设计系列练习题目,如“同学小王今年8岁,他爸爸的年龄比他年龄的2倍多3岁,请问小王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如果1个数的6倍是48那么这个数的9倍是多少?”“某农户养了一群兔子,其中白色兔子比灰色兔子多32只,同时白色兔子数量是灰色兔子数量的5倍,请问他分别养了多少只白色兔子、多少只灰色兔子?”“小明去书店花费8元买了一本书,剩下的钱是书钱的7倍,请问小明原本有多少钱?”“学校花坛里一共有9棵月季,芍药的数量比月季数量的5倍少6棵,请问芍药一共有多少棵?”等。让能力较高的学生练习解答难度较大的习题,而让能力较差的学生练习解答难度较低的习题。另外,教师还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学生学习特点,从而进一步为不同的学生设计适用的拓展练习作业,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那么教师就需要特别为其提供更多基础知识应用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进行解答,强化基础;有的学生思维能力明显具有局限性,那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需要讨论合作完成的作业任务,便于学生在与同学的互相交流中打开思路,拓展思维。这样一来,在个性化练习作业的助力下,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显著提高学习效果,大幅增强数学综合能力,不断趋近理想目标。

(五)设计生活化作业,增强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课本当中很多知识都是专业研究人员从生活经验中总结而来,同时课本中几乎所有知识也只有最终应用于生活实际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而且从学生角度看,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在考试测验中取得好的成绩,而是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鉴于此,平时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各任课教师有必要设计系列生活化作业,促进学生有效增强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综合发展助力。

例如,平时引导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对作业环节的重视,还需在具体设计中广泛融入生活化元素,创设大量生活场景,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具体作业习题包括“一家书店中每本书的价值在18元到26元之间,小江一共购买了21本漫画书,请问这些漫画书的总价值大约是多少?”“某体育馆购买了篮球和足球各25个,其中篮球的单价是42元,足球的单价比篮球的单价少5元,那么一共准备2000元够不够?”“某学校图书馆增添了14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平均每层可以摆放75本书,请问这些书架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张师傅一般情况下每天可以制作48个零件,他每个月工作22天,那么他一个月一共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某公司提供8辆汽车,分10次向灾区运送400吨救灾物资,那么平均每辆汽车每次可以运送多少吨?”等。经过此生活化作业练习活动,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有效的练习,稳步增强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之后在生活中顺利跨越诸多困境助力。

(六)设计实践性作业,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综合能力

实践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学习,学生通常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而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同时,当前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目标相比以往大幅提高,教师需要借助多元手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迅速增强,从而更加容易地克服生活中遇到的诸多困难。鉴于此,实际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每个任课教师都需着重为学生设计适用的实践性作业,给予学生良好锻炼机会,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平时基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部分内容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开始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计划尽可能向学生传授丰富基础知识与技能,为学生实践锻炼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为了取得更优的学生培养效果,教师就要进一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尤其要设计一定的实践性作业。具体实践性作业包括多种,如学生可以自行收集一些合适木棍,用这些木棍拼出一个个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学生可以准备一些硬纸板、剪刀、胶水等,然后用这些工具制作一个立体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校园中一个梯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的花坛,要求学生在课后自由结组测量边长、高等,并计算其面积,然后结合实际核算出需要栽种多少棵花可以将其栽满等。在完成上述实践性作业的时候,学生可以自由结成小组,在互相启发中迅速地完成任务,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锻炼。久而久之,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慢慢增强数学学科综合能力,达到理想学习目标。

(七)设计自评性作业,促进学生升华数学学习效果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反思,不知道反思的人通常难以有大的进步,甚至还可能慢慢倒退,落后于人。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以往部分任课教师不太关注学生反思,而只注重将更多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花费较大心力的同时却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鉴于此,平时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小学阶段各任课教师需着重为学生设计一定自评性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便于学生全面认知自我的同时针对性改进不足,以顺利提升数学学习效果,大幅增强数学综合素养。

总之,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随着教学目标与要求的逐步提高,重视并改进校本作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每个教育工作者都需加强重视。究其原因,以往校本作业设计方式与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缺陷,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难以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此同时,“双减”政策广泛推行,为校本作业设计指引了正确方向,要求在减轻学生压力的情况下助力学生学科能力提升。综合以上所述,具体开展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需在“双减”政策科学理念的指引下探索总结多元科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为学生创设更加优质适用的练习环境与条件,推动学生数学学科水平稳步提升,最终达到理想高度。

参考文献:

[1]蔡丽媛.“双减”政策下基于教材资源的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33):30-31.

[2]陈晓雏.“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有效路径[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0):70-72.

[3]賴美玲.“双减”引领“作业”提质——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2(14):38-39.

[4]张雅琴.“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23):139-142.

[5]张举德.“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作业设计方案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2):116-118.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