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文学
2023-05-08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在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是酒馆里唯一站着喝酒还穿长衫的人。站着喝酒,说明没钱,没地位,穷困潦倒;穿长衫,代表放不下自己的身份,甚至宁愿去偷,也不愿意去做他以为的低贱的赚钱的事。一些刚走上社会的年輕人,开始用“孔乙己文学”映衬自己当下的处境:“多想去当保安,但我是名校本科毕业生。”“如果我不是研究生,我一定去亲戚的花店打工。”……
热评:年轻人在求职和生活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很不容易。“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是他们的一种正常的情绪性反映。 但在情绪图谱中,不应该让“焦虑—羞耻—绝望”成为一个闭环。自嘲是为了舒缓压力,为了更好地前进,但不要沉溺其中。管理好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逆境,才能厚积薄发。全社会也应该协同发力,协助他们走出暂时的困境,走上“焦虑—勇气—希望”的正循环道路。
一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自己连续资助八年的农村女孩在顺利读完大学后,选择嫁人成为家庭主妇。帖子一夜之间被阅读、转发过万,迅速冲上热搜。这名网友在帖子中表示,女孩的丈夫是一个比女孩年长十三岁、经济富裕的男性,“男方着急要孩子,她现在想的是尽快怀孕生几个孩子”。在帖中,网友说女孩曾向自己坦言:“我只是在把握一次改变我命运的机会而已。”
热评:有人认为,嫁给什么人、走什么路,都是女孩的“个人选择”,作为自愿资助的一方不应干涉。但更多人认为,这名网友长达八年的资助,是希望女孩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做一个对更多人有贡献的人,而并非在一开始就选择一条看似轻松的路,令资助者产生“被辜负感”。你怎么看?
“命运曾把我击倒,但它永远无法把我击败。那么少年你呢,你要止步于此了吗?”这段文字出自清华大学博士生莫明墉发布的短视频。短视频中,莫明墉身穿外卖服,手持学生证,站在清华园门口,满脸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这条短视频发布后,短时间内就获得了超过百万的点赞量。莫明墉称,送外卖发生在他考上博士前。由于创业失败后负债上百万元,莫明墉于2021年底注册成外卖骑手来赚学费,缓解经济困难。实际上,莫明墉不仅有清华博士的学历背景,还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窘迫时期,他不仅送过外卖,还在网上卖过英语课。
热评:“不是清华的人去送外卖,而是送外卖的人上了清华。”正如莫明墉反复强调的,这段故事的重点应该是他为何送外卖,而不是学历这个标签。送外卖是这位创业失败的年轻人度过人生低谷的一种方式。遇到困难,他没有气馁,没有逃避,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毅力,想方设法地履约偿还债务,同时仍不放弃提升自己的学历。这段故事中闪光的,是莫明墉励志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