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照邻的“才子之痛”

2023-05-08李晓巧

廉政瞭望 2023年4期
关键词:才子

李晓巧专栏作家

唐朝是一个令人怀想的繁盛朝代,“初唐四杰”的名头广为传扬,个个才华横溢,听上去光彩照人,但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很吊诡,尤其是卢照邻的一生,回顾起来令人动容、发人深思。

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生于637年前后,为东汉末年名臣大儒卢植第16代孙。他幼读诗书,十岁时开始远游求学,跟随当时大儒曹宪、经石专家王义方学习文字、音韵、训诂和经史典籍。唐朝士林的风气下,但凡才子佳士想进入仕途、快速升迁,最有效的通道是赴长安投诗显要权贵,即所谓“干谒求仕”。文章如蒙青眼垂青,必会得到破格推荐。这样的事情,唐朝大文豪李白、杜甫等都曾有过,而卢照邻以诗干谒的对象是唐高宗朝宰相来济。来济很赏识卢照邻的才华,在宰相的推崇和引荐之下,卢照邻的才情文名在京城大噪。

有了达官重臣的力荐,加上卢照邻过目不忘,博学能文,他受到邓王李元裕的赏识,被邓王“以朋宾之礼相待”,授职邓王府典签,此后为邓王随从官达十年之久,邓王曾对众人称赞卢照邻“此吾之(司马)相如”。这一时期的卢照邻生活和工作都很顺遂,加上邓王藏书甚富,卢照邻得以静心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文名更盛,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文坛“四杰”。

命运常常捉弄人,才子也没有被特别眷顾。卢照邻的“伯乐”来济曾因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册封武则天为皇后,而受到武则天的报复,被诬陷贬谪为边疆地区任庭州(在今新疆境内)刺史,终身不许回京,最后战死沙场。对于恩公的冤屈,卢照邻内心愤懑,“秀才人情纸一张”,他不惧权贵,公开为来济的文集作序,并表达推崇敬佩之情。白纸黑字,成为卢照邻被武氏集团攻击的铁证。

于是,卢照邻被外调益州新都尉, 三年任期结束后,对朝政颇为失望的卢照邻没有立即离开益州,而是逗留蜀中,诗酒游宴。两年后,他离开蜀地,寓居东都洛阳。在洛阳期间,他写了一首七言古诗《长安古意》,托古意写今情,长诗意境开阔,生动又犀利,一时传颂东都。洛阳贵人多,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细读了卢照邻的诗,其中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他认为是借古讽刺武氏外戚,于是将卢照邻投入狱中。后经友人百般斡旋救助,卢照邻才得以出狱。出狱后,卢照邻先是住在太白山跟方士学养生之道,后又客游洛阳东龙门山,寻求治病之方,布衣素食,靠朋友接濟维持生活。后因服丹中毒,病情加重,“足挛,一手又废”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应该就是中风。

身患重病的卢照邻对朝政彻底灰心,于是他到阳翟(今河南禹县北)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颍水周舍”,自号幽忧子,亲自督造了坟墓,有事没事就躺进去。对于自己的人生事业,卢照邻曾有概括反思:“自以当(唐)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则天)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病痛和绝望之下,他与家人告别,投颍水自尽,时年44岁,留下“文集二十卷”。其事可悲,其人可悯!

卢照邻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佳,后人集有《幽忧子集》。卢照邻前期作品格调高昂,感情奔放,壮志凌云,如《战城南》中写道“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气势壮阔,豪气干云。后期作品因其为病痛折磨,处境困危,诗歌境界幽寂,风格趋向忧苦愤激,如《五悲文》《释疾文》等作品,抒发悲苦不平,聊寄心绪而已。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道出了才子的自我排解和安慰,而那时的他身体健康,还可以“飞来飞去”。明朝学者张燮曾感叹:“古今文士奇穷,未有如卢升之之甚者。”综合来看,因才而起、曾受权贵青睐的卢照邻,因为感恩写序而罹祸,受到武氏势力打压陷害后,染病成疾,走过了一段灰色悲凉的人生。

猜你喜欢

才子
Images2Poem in different contexts with Dual‐CharRNN
“才子应须才子知”——金圣叹小说叙事理论关键概念命题研究之一
说才子气
才子的朋友圈更有料
才子的朋友圈更有料
体界才子,文坛清风
才子袁枚
宋代西蜀才子苏舜元传
真性,真孝,真才子——为丰坊辩
宁为干将,不为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