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水兴波 极尽变化
2023-05-06李国贵
李国贵
行文如流水,大河滔滔总向前;叙事如山峦,群峰巍巍有起伏。这正是小说的魅力,洋洋洒洒千万言,写得惊心魂魄,读时心心念念。小说家高超的叙事艺术,对我们写作记叙文有借鉴作用。叙事应追求起伏变化,即使尺水,也要兴起波澜,若平铺直叙,则平淡无味。
一、设置悬念,让人牵肠挂肚。
悬念是小说的表现手法之一,是小说家在叙述情节和描写人物时,为吸引读者的好奇心而设置的“关子”。悬念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获取的信息不完整,而缺失的部分存在多种可能性,于是就有了不确定性和想象空间。叙事时,可以用省略、倒叙、疑问等方法来设置悬念。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两个人行为鬼祟,使李小二夫妇顿起疑心,但隔墙偷听不甚清楚,这就造成悬念:他们是谁?要干什么?这里有意以李小二夫妇的视角来写,人名、身份、密谋内容均是悬念;林冲来到店里,通过小二所描述的模样,判断其中一人是陆虞侯。写到这里,开始释疑。
陆虞侯赶来沧州买通管营和差拨,密谋害林冲,究竟是为什么?他们在山神庙前的对话交代清楚了这一切,原来是高衙内(高俅的义子)要霸占林冲的妻子。先写密谋,再写原因,这是倒叙。密谋原因是悬念,庙前对话是释疑。
管营派林冲去看管草料场,林冲来到李小二店里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这一疑问造成悬念:仇敌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林冲的疑问是悬念,仇敌点火意欲烧死林冲是释疑。
在叙事的过程中故设谜团,悬念迭出,让读者想要一探究竟;谜底揭开,让读者顿时恍然大悟。
二、情节曲折,让人情绪激荡。
跌宕起伏的情节像群山逶迤连绵,像波浪不断翻滚。起处让人紧张,伏处让人舒缓。时而剑拔弩张,时而峰回路转;时而疑云重重,时而柳暗花明。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主要有四个情节:沧州遇旧知、酒店细密谋、接管草料场、山神庙杀敌。林冲刺配沧州,经历人生大坎后,遇到自己曾经救济过的伙计李小二,何尝不是情节上的一次舒缓;日子不会一直风平浪静,陆虞侯来酒店密谋,导致林冲上街买刀寻敌,不由得让人紧张起来;林冲接管草料场,还可以有一些常例钱,似乎遇到了好差事,又是一次舒缓;在山神庙,林冲愤怒杀敌,惊心动魄,情节紧张到了极点。
第一、三个情节是“伏”,第二、四个情节是“起”。情节就这样在曲折起伏中不断推进,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不断激荡着读者的心。
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在事件的不断变化中凸显矛盾冲突,使冲突激烈,扣人心弦;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使形象丰满,真实可感;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突出主题,使主题集中,揭示现实。
三、有抑有扬,让人随之悲喜。
抑,就是贬抑,是对写作对象的贬低、批评、讽刺、否定,甚至丑化;扬,就是褒扬,是对写作对象的赞扬、尊重、抬高、肯定,甚至美化。可以先抑后扬,也可以先扬后抑,或者抑扬交替。有抑有扬,是态度的变化,也是认识的深化,使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在《百合花》中,通讯员护送“我”到包扎所,他撒开大步把“我”撩下几丈远,“我”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他总和“我”保持丈把远的距离,“我”不禁对通讯员“发生了兴趣”;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我”拼命忍住笑;当知道他在家帮人拖毛竹时,“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生气”“笑”是抑,“发生兴趣”“亲热”是扬,情感态度的一系列变化,写出了“我”对通讯员认识的不断深入,突出了通讯员腼腆羞涩、真诚朴实的性格特征,为后面借被子的情节作了铺垫。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是塑造正面形象,可以由抑到扬;如果是塑造反面形象,则可以由扬到抑。前面的情感是支点,后面的情感是重点。卖个关子,造成前后反差,让人随之悲喜,思索回味。
四、不断巧合,让人拍手称快。
巧合,是指与主观意愿有一定联系的小概率事件。巧合法,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或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使文势曲折起伏的一种写作方法。所謂“无巧不成书”,有巧合,人物才能相遇;有巧合,危机才能解除;有巧合,才有动人的情节。不断的巧合,连缀成精彩的故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巧合很多。一巧,他乡遇旧知;二巧,偏进小二店;三巧,小二听不全;四巧,大雪压草厅;五巧,山神庙相遇……这些巧合,有的为后文埋下伏笔,有的推动情节发展,有的刻画人物形象。林冲的性格命运也随着不断发生的巧合而改变。
一切巧合都含有必然的因素,虽“巧”,却让人感觉真实。林冲乐善好施、善良隐忍,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帮助;陆虞侯心术不正、鬼鬼祟祟,躲在哪里都容易败泄。仇敌和林冲,一个想方设法要陷害,一个忍无可忍要报仇,不在山神庙巧遇,也会在其他地方相遇。
因为逼得太紧,反抗成为必然。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迫使林冲一步步走向反抗。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尚且被逼无奈起来反抗,可想而知,被压在底层的百姓更是走投无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从巧合到必然,其间的纽带是“道义”。因为扬善,林冲“巧合”的是幸运美好;因为惩恶,仇敌“巧合”的是罪有应得。所以,美丽的“巧合”背后是深刻的“必然”。
五、留下余韵,让人念念不忘。
结局是故事发展的最后阶段。好的故事结局可以留下余韵,让人念念不忘。一般可以使用情节突转、有意留白等方法。
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有的情节发展到最后,不按常规发展下去,而是突然转折,似是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处于情理之中。如《我的叔叔于勒》,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是“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故事如果按常规发展,当是亲人相见团聚,不胜欢喜,但是结局却安排成“躲”。情节的突然转换让读者不禁思考亲人为什么“躲”他?原来于勒不是发了财的富翁,而是一个贫困的水手。情节的突转是因为情感的突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种安排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有的故事结局,作者有意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在意犹未尽中发挥想象,荡开思绪;或在故事叙述到一定程度时戛然而止,让读者去想象,去进行艺术再创造。如《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这个人”是傩送,他和哥哥天保同时爱上翠翠,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外出闯滩,意外溺水身亡;傩送觉得对不起哥哥,很悲痛,选择出走远方。“是否回来”,这两种结局,读者都可以去设想,每设想一种结局,都会与之前的情节和人物产生联系。
精心设计好悬念、情节、抑扬、巧合和余韵,可使叙事极尽变化,从而让内容丰富而广博,运笔婉曲而精彩,构思精巧而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