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文化建设

2023-05-06王凤良

华人时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精品江苏

王凤良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滋养。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包含着文化的现代化,而且包含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的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站在人类真理和道义双重制高点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文化来源,从而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上向世界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从容、自信、坚毅和淡定。

打造江苏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高地

江苏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进入新时代,总书记亲自为我们擘画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迈进新征程,又赋予我们“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以文铸魂、以文育德、以文图强、以文传道、以文興业、以文惠民、以文塑韵,文化强省建设跃上新的台阶,“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2月,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扬州历史文化街区调研时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要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呵护好古城古街的肌理和文脉,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要让千年文脉赓续绵延,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贡献。江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江苏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悠久深厚、意蕴丰厚的文化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最充沛的养分,是“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最深沉的力量。

围绕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文化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加快培育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文明素养,构建文化发展战略格局,建设高水平文化发展重大平台,守住重要文化阵地,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打造标志性文化成果和文化标识,活化利用深厚文化积淀,落实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理念,加快打造与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省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加快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色、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文化发展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文化新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营造江苏文化自豪感

的浓厚氛围

文化是衡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尺度。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就不会有真正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没有精神力量的国家难以自立自强,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江苏是强省,强省之强,不仅在于经济总量之大,也在于文化底蕴之深,在于精神力量之强。高质量发展,既体现在经济硬实力上,又体现在文化软实力上,体现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上。

江苏悠久历史、璀璨文化、江河秀美、人杰地灵。10.7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水域占了1/6的面积,既有浩荡的江河湖海,又有精妙的小桥流水。江苏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大运河串联起吴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等地域文化相互交融。《孙子兵法》《文心雕龙》、四大名著都与江苏渊源深厚。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回响,千百年来,积淀和传承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弘扬与传承中凝结成无形的价值观浸润人心,以不同凡响的作为,在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留下了创造和创新的印记,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江苏文化弦歌不绝。

营造江苏文化自豪感的浓厚氛围,就是用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文化,滋养我们的精气神,用我们江苏最优秀、最丰厚、最有特征的文化内涵,集聚江苏最丰厚、最有价值、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体系和独有资源,不断增进文化自豪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让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历史映照当下,更昭示未来,不断把先民留给江苏的宝贵财富转化为江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动力源泉。

再造江苏文化精品的时代标识

文化精品是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重要标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文化新实践,就是在打造文化精品力作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精品立世,我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一批能够代表中国、代表江苏的标识性工程;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创新,扶持和推动文艺、社科、新闻、出版四类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锻造一批文艺精品、擦亮一批文化标识、建设一批重大文化地标,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用好用活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江苏故事,建好精神家园,把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文化新实践推向新的高度。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江苏文化建设形成了积厚成势、蓄力跃升的良好态势,为江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推出一批体现国家和江苏创作水准、具有全国影响的作品,一批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市场发展潜质和积极导向作用的项目,一批深受基层群众欢迎的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一批弘扬江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传承和创新意义的文化艺术成果,一批围绕中心和大局、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突出贡献的文化项目。江苏省淮剧团的《小镇》,这两年从文华大奖到梅花奖,几乎拿下了戏曲类全国各大奖项大满贯。江苏连续整体推介“文学苏军”,领军人物新作迭出,一批作家和作品斩获国内外多项重要文学荣誉和奖项,为中国当代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作出了新的贡献。

放大艺术创作生产“江苏现象”,坚持用精品力作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组织创作更多抒写历史之美、时代之美、文化之美的优秀舞台艺术和美术书法作品,助力构筑新时代江苏文化艺术高峰。江苏原创歌剧,《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拉贝日记》,无不是江苏故事与国际表达的成功结合。创新文化精品力作,创作生产的体制机制,积极打造文化精品创作的重要平台,完善文化精品创作的全流程保障,让江苏产文化精品力作成为江苏文化高地最鲜明、最令人信服的标识。特别是江苏用好艺术形式和旅游载体生动展现江苏精彩,打造了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现象级”文化名片。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积极推动文艺创新,推出名家大师培养计划,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构建了“抱石风骨”“悲鸿风度”“散之风神”美术书法全国性活动品牌体系,组织创作了被誉为当代“清明上河图”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高水平建成运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策划推出并逐步打响“水韵江苏”文旅品牌。 提高文艺原创能力,打造更多传世之作、加强文艺创作平台建设、营造促进精品迭出的良好生态,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标志的文化成就,推动江苏精彩传得更远、传得更广,让江苏成为展示中华文明、东方神韵的重要窗口,为中国式现代化在江苏大地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模样贡献文化力量。

构造江苏文化传播

的国际平台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大道上,中国式现代化带来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崭新形态和广阔空间,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让人类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文化建设,提高现代传播能力,打造重大新型主流传播平台、构建精准触达的现代传播体系、打造辐射全球的对外传播窗口,立体呈现“重要窗口”形象。

提升文化自信主动权、意识形态领导权、对外交流话语权和文化品牌影响力,当前重点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科技成果,统筹推进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搭建一个国际间的交流平台,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为文化传播插上智能化翅膀,搭建更多面向全球的智能传播合作交流平台,让千年世界文化遗产留下时代华章和江苏烙印,为传承中华文脉展现江苏风采,让更多海内外人士更好地领略江苏悠久历史、璀璨文化、江河秀美、人杰地灵;坚持以智聚力,统筹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传播渠道,弘扬多边主义、推动文明互鉴,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理更加深入人心,为人类文明进步凝聚强大合力,贡献中国智慧和江苏实践,讲好新时代江苏故事,增强江苏国际影响力。

(作者系江苏省吴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责编  凌  云)

猜你喜欢

中国式精品江苏
中国式民主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中国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