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缝实验
2023-05-06哑石
春节:鱼
在诗人情感触须上要求忠贞,
一如在他的血色婚戒中,
要求一排海浪的活跃、湿润。
为了尝到鲜河鱼的至味,
我用柳叶刀,将其剖成柳丝。
除夕,家乡习俗,会请
先辈亡魂回到阳间的家痛饮。
想一想,这也是颇为神秘的事:
所有磨损、反对我的事物中,
不出意外,我,是那最激烈的人。
试试
试试在短暂一生中更短暂的。
试试一瞬、一霎。
试试空白。
嗯,我们浪费了太多体压,
于永恒,于坚硬、漆黑的熔渣。
重阳
今日,插茱萸的日子,登高之日。
我没有同姓亲兄弟,但仍有
愁与喜,正追绍那流云同袍的友谊。
想想众人白马、随景润心的浮升
一去不复返了。坐地铁去聚,
地面之下,端坐而移,竟是呼啸的。
得趁腿脚活泛时一聚再聚!我们
升上地面。蓝色星球供我们
饮浆作乐,更递来百苦互抱的眼睛。
双缝实验
他的诗,磁石样把铁屑引向“物”,
或者,只是人焦渴的喉咙。
她的诗,一场荡漾春色,将人汇入
物与物的融合,或者同时
推涌着一个时代羞愧的泡沫。
世界测试电阻那样测试我们深度时,
你选择谁?在你不再需要
向山顶滚落的巨石(死亡)解释时,
又会选择谁?其实,他就是
她,正成为她,至少是她温暖的丈夫。
放
每一场“死亡”中,都有时空
折叠中一对一决斗的时刻。
从没人能将其中鲜美的浆果带出来,
更没人,能将我们的乌嘴遮盖。
卑微、胆怯之人,也无法
将其避免。无妨就此撕开信息茧,
见于非我,手持柳枝闪电。
六年前,我曾抱着最后时刻的
母亲,她体温正流失,眼角
半滴泪。一场空中盘结的震颤,
持续到现在:从我怀抱,轻放下来。
一句
有人疼这世界是用他的幻肢,
用旧襞里的白虱。
有人喜悦这、欢悦那的,
全然是用黄昏肩头的下沉,
用葡萄藤上琴键般翻滚的不幸。
老
我,还是看得起自己的。
看着看着就老了。老开始是
极慢速的,不察觉。
然后,老会猛然加速,
猛地一下,你就彻底新鲜了。
新鲜到连各种智慧都不
认识:抬步走,以树叶的绢丝。
闲话
似乎应该告诉你,
我隐秘的欢愉,
无论陡峭的,还是平坦的,
都围绕一个核心:
河湾前后静息,
你的茂盛,活在那里。
最坚固的时刻,
我们在吃刺细肉嫩的小鱼,
叫不出名字,
却像吮吸本该熟透的。
窗外市声,鼓着
这浮世生猛的船帆。
街角有微光照來,
你嘴边,一滴精纯的水盐。
职业
写诗人,多半默默远志,
比如把塑造中的灵魂新鲜地摆布
一回。太难了。退一步,
将一个微物精准地模仿一次。
时代和人的漏洞相互检举。
头顶白云,你,和邻居家
女主人楼道间点头的暧昧,
穿橙黄背心的管道工正上楼来,
例行检查:各人底部的绿色沼气。
旁批
安妮·埃尔诺主要不是诗人,但写过
颇强力的句子(《悠悠岁月》):
“观察月亮,它调节着出生时刻、
韭葱的收割和孩子们做诗的苦差事”
当年我看的汉语译本,有人
在书上(P21),还旁批了一句
有点看不懂的:“女人的胎记,
关联人的思维至今无法勘破的秘密。
超出了家族史。这调节,似乎
从郊兽避火、雏菊如倒悬的星空
那样的时代就开始了。”这书,
我是借別人的来读的。今天埃尔诺
刚被宣布得了诺奖,八十多岁的
婆婆了。我想起这细节,记取,
用自己都感到有点恐怖的记忆的清晰。
(哑石,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现居成都,供职于某高校数学学院。1990年开始诗歌创作,出版诗集《哑石诗选》《如诗》《火花旅馆》《Floral Mutter(花的低语)》(中英双语,Nick Admuseen英译)《日落之前》等。)
编辑:耿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