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刀剑艺术的历史演变

2023-05-04余丽龙龙泉市余丽龙刀剑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剑术时期文化

余丽龙 龙泉市余丽龙刀剑有限公司

一、中国刀文化概述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刀文化

中国原始社会多起于猿人时代,古猿人距今大多有六七十万年。在北京猿人的遗址中,出土了各式各样的原始石刀和骨刀。石刀和骨刀多是原始人用石头和骨头打磨成刀状物。多用于砍削物品和防卫。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把石刀是在安徽繁昌发掘而出。此时期的刀多被用于砍削器物,用于生产较多。

(二)秦汉时期的刀文化

西汉时期出现了环首刀,环首刀是去掉了尖锐长剑锋在侧开刃一侧为刀背的短刀。环首刀多用来劈砍。由于西汉时期骑兵的兴起,加快了刀在军队中的普及。目前已有的考证证明刀起源于汉代。两汉时期,佩刀也逐渐兴起。

据多方历史考证以及遗迹挖掘,在两汉时期,环首刀已经广泛用于战斗之中。汉代当时环首刀的规制也存在不同,刀各个结构部位的连接方式也越加牢靠。此时期刀的政治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刀的普及,同时刀制造业也随即迎来发展。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刀文化

三国时期,各国军队还是以环首刀为主要武器。该时期环首刀的形状和构造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更加具有该时期的形状特点。两晋时期,刀主要的改变在于刀身变短,有利于配合盾牌单手使用。南北朝刀的种类变多,发展多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南北朝时期环首刀的长度普遍缩短,刀身由平面变成了凹面或者是凸面。随着带来的是南北朝时期冶炼行业的快速发展。

余丽龙个人照

龙凤剑

环手战刀

(四)隋唐时期的刀文化

暗唐时期,环首刀还是军队的主要使用武器。但是该时期的刀不论是从结构还是装饰装具上都有了新时代的特征。部分隋刀则是取消了环首,刀首和刀柄结合为一体。唐朝开阔了疆士,把刀传播到了亚洲其他国家,目前国外也有很多刀保存在博物馆。唐朝时期,刀有用于仪仗的仪刀和有杆状长刀的陌刀。唐朝时期更是引进了少数民族的“大食刀”。在唐朝,大刀逐渐变弯和缩短,弯刀更是成为军队中的主力武器。

四灵战刀

龙凤腰刀

(五)宋元时期的刀文化

宋代多战斗,刀是当时主要的武器,此时刀多用于军事目的。宋代,日本刀通过民间渠道传入中国,而日本刀更是当时我国和日本良好贸易的见证。宋代出现的朴刀,其使用特点多是刺。朴刀是刀和棒的结合体,刀脱落就变成了棒。朴刀技艺离不开棍棒技艺。元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元军多使用双刀。

(六)明清时期的刀文化

明代的国产刀主要有腰刀、长刀和短刀。明代腰刀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继承宋手刀。其主要形式是雁翅刀,刀身不像宋手刀那样夸张;其次,改良元弯刀分为雁领和柳叶两种类型。这与蒙古族的马刀密切相关。雁领弯度略小,宽度较大。类似于北亚游牧马刀。柳叶弯曲度稍大,窄叶锋利。它受到西亚和南亚波斯和印度曲率的强烈影响。仿日本剑始于明初,止于明末。其刀身形状具有日本剑的特点。剑身细长,剑刃锋利。整把剑看起来像一片柳叶,弯曲小。清代士兵常用的腰刀多和明代相似,而清军官腰刀与先前腰刀有所不同,其有双刃,下部微曲,尖锐锋利,刀刃上部近直行,刀刃不厚。清代还有一种产于云南的刻花厚刃小刀,多放人怀中,流行全国。

百花唐刀

螭虎战剑

蒙古腰刀

千岩汉剑

二、中国剑文化的概述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剑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转向为封建社会。这时期我国的铜矿开采和冶炼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此时期,剑主要用于装配步兵。此时期的剑文化主要是确立了剑器的基本形状,而关于剑术则留下了诸多名作,例如《庄子·说剑》和《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等。

(二)秦汉时期的剑文化

天鸿战剑

云龙战剑

背铜剑早在战国时期就用来当作军队武器。由现有历史考证得知,青铜剑的淘汰也多是在战国晚期到汉代。由于冶炼技术的提升,此时期的剑材质多为铁剑。铁剑相对于青铜剑,剑身的长度增加了近一倍,而且其分量减轻,伤害也加大。随着剑身的变化,中华剑术的发展也随着改变。由于剑身的长度增加了一倍有余,因此剑术的搏击空间也得到了极大地增加;由于剑本身的变化发展,原先青铜剑所使用的简单的“劈、砍、刺”等技术已经无法适应广距离攻击的战斗空间了。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汉代官方史料之中曾经存有《剑道》38篇,可惜现今早已散佚。

剑在西汉时期逐渐被淘汰出来,这是因为西汉时期骑兵被大量使用,而剑的使用不适合骑兵在马背上使用。两汉时期的剑文化主要表现在当时文人武人都喜佩带剑。并以互相斗剑为荣,此时民间的习剑风气也十分浓厚,当时的击剑讲究师承和技巧。

(三)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剑文化

两晋南北朝时期剑文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剑术作为格斗兵器,这类剑法和骑射并提,讲究的是制胜之技。第二,剑作为阶级士族佩带象征,不同等级的士族佩带不同材质的剑作为礼器。第三,此时剑已经用于道教进行施法,驱邪等。此时期的剑主要以铁剑为主,也推动了当时治炼行业的发展。

(四)唐宋时期的剑文化

唐宋时期的剑多和军队远离,此时期的剑主要用来健身、娱乐、表演、自卫等功能。唐宋都是我国封建时期文化鼎盛的时期。唐代时期,注重击杀的实用性剑术不被大家重视,剑术成为上层社会的时尚。此时期的文人墨客多把佩剑当作高雅,此时期剑的其他功能更加突出,自卫功能逐渐变弱。由于剑在冷兵器使用地位下降,这一时代的中华剑术出现了一个另一种发展状况,即从实用剑术转为追求华而不实的花哨剑术。究其原因,是因为唐宋时期军队的制式兵器以刀为主要表现形式,剑术逐渐传入民间,成为民间武术家使用的防身兵器,故而注重实际效用的实用剑术被逐渐遗弃,而文人佩剑或者修习剑术成为一种高雅身份的象征。

唐宋时期的剑文化可以在该时期的古诗词中可以体现出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都以剑为主题,写出来了很多流传至今关于剑的古诗,比如诗仙李白曾写道:“十五好击剑”。宋代,舞剑的技能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宋代市井文化繁荣,往往有杂技人在市井表演舞剑、耍剑的技能。唐宋时期的剑文化至后无再多改变。

(五)明清时期的剑文化

明朝和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冷、热兵器交接的时期。火药自唐朝发明,北宋开始应用于军事,明朝时期热兵器曾处于世界领先时期,但是后来落寞了。反观冷兵器时期,在不断实战与检验中,冷兵器的使用逐渐达到顶峰。与什么“屠龙宝刀”“绝世好剑”不同的是,真正应用于战场的兵器没有复杂的纹饰,讲求减小体力消耗,杀伤力大,实战最优。

斩马刀

诸云唐刀

明清时期是各类武术发展的高潮时期,中国武术更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完成了体育化的过程,在该时期形成了诸多的武术套路。明清时期的中国剑术主要融进了“武术套路”之中,经过无数先辈的努力,我国形成了数百种的剑术套路。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本人十分尚武,清宫造办处便极力迎合乾隆皇帝的爱好,制作了不少工艺精湛、装饰华贵的宝剑。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命内务府召集全国制剑高手设计制作御用宝剑,这一工程持续了10年之久,清宫内务府一共打造了4批御用宝剑,在制造过程中,只求效果,不惜工本,其工期之长、标准之高、难度之大,在我国冷兵器铸造史上是罕见的。

结语

刀剑文化是我国冷兵器时代不可或缺的部分,此时期刀剑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和这些息息相关。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刀剑文化逐渐偏向于强身健体和欣赏方面。

猜你喜欢

剑术时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赵王止剑
剑术套路与舞蹈剑舞演练风格对比研究
社会变迁维度下武当剑术传承人液态文化的构建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谁远谁近?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