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国画语言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2023-05-04汪洋汪洋汪洲陶艺馆
汪洋 汪洋汪洲陶艺馆
一、国画语言的概念
中国画的语言主要包括点、线、面、色,尤其是线的使用更是达到了极致。中国绘画注重用线来表达画家的思想和感情,通过独特的线条表达方式来建构抽象、抒情和装饰。
国画“以形写神”,“气韵生动”[1],这些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天人合一”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是由于其对内心精神的重视,中国绘画得以长盛不衰。
中国画历来重视笔墨语言,历代画家对中国绘画作品的追求都是以自然的生命为主题。中国画的语言以现实为素材,质朴而又充满了真情实感,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说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绘画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其本质在于其“至善”思想在其人文精神中闪耀。因为,这是一种修行之法,也是一种人类的需求。
首先,中国画非常重视“美感”[2],它的美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感受上,而艺术语言的首要目标是把视觉美传达给人们。一副好的中国画,在满足了人们的情绪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着人们的视觉体验,让人情不自禁地停下来,这正是中国画最大的特色。
其次,中国画语言也表现在意境之上,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大名著和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表现的意境。中国画及其衍生物的语言与形态已成为艺术的现实问题,而在当代艺术系统的介入下,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逻辑与生存模式[3]。在中国画中,最常见的是行外之意,这个意不仅是所画之物的意味,还有画面独体的笔墨的意味,整个笔墨达到画面整体气氛的意味,这便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语言特点。
汪洋工作照
釉上彩“荷花”瓷盘
二、国画语言与陶瓷艺术的历史渊源
国画与陶瓷,从本质上来讲,二者是相通且相辅相成的[4]。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许多精妙绝伦的陶瓷珍品都是国画艺术和陶瓷工艺相结合的结晶。
陶瓷是一种以立体造型为基础的综合艺术,最初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诞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这种艺术形式也从简单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升华,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最终达到了雕塑、绘画、书法、工艺等多种艺术的高度。
在泥坯上画中国画,虽然材料不同,但技法和风格都是相同的,例如,笔墨的使用。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而在陶瓷方面,更注重骨法的应用,从青花流水到粉彩花鸟,再到墨彩描金,再到彩瓷珐琅彩,无不是继承了中国画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就像是颜色。中国画讲究五颜六色,看似简单,其实千变万化。
国画语言与陶瓷艺术的融合源远流长[5],向前追溯书画与陶瓷的发展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出现的彩陶成为最为古老的绘画艺术,也是陶瓷与绘画最早的结合。不仅如此,在春秋战国时期,陶瓷上面多带有篆书雕印文字与单体的图画;唐代长沙窑出土的瓷器中,就发现绘制有山水、花鸟和虫鱼等图案,后经过元代、明代和清代传承至今。
釉上彩“山水”镶器
在原始的人类社会,人们在石头上做一些简单的绘画,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学会了用简单的线条来装饰陶器,到了唐朝,中国画的元素就越来越明显,比如长沙窑瓷就有中国画的成分,到了明代就出现了梅、竹、松等图案,在清初民窑的瓷器绘画上突破传统陶瓷画风的桎梏。
中国的陶艺、中国画,都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在生活中互相融合、发展,它们都遵循着同样的审美思想。
中国画讲究形象性,而写意则以简洁的线条来表现,似鸟儿在空中自由翱翔。中国画与陶艺画同出一源,讲究传神、写意。中国画的构图以意为主,一般以点到为止、虚实相结合。这种规律在陶瓷绘画中的应用,使得陶瓷绘画的装潢更加丰富。中国绘画讲究线的使用,它的线条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陶艺绘画充分吸收传统中国画中的线条技法,使得作品具有流线型神韵。
釉上彩“丽日和风”瓷板
在色彩的使用上,他们都采用了夸张的想象力和色块的装饰方法,比如中国山水画中的叶子可以涂上红色,在陶艺上使用叶子的描金等。中国绘画中的题字可以作为装饰和均衡的构图,而陶瓷绘画往往在底色上留有底款。中国画是用墨水在宣纸上作画,而陶瓷画则是用陶瓷颜料来作画,按制作的工艺可分为釉上和釉下两种。如茶具、花瓶、碗盘等,将两种艺术充分结合在一起,实现凌驾于艺术之上的实用价值。
最后就是“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美术包括中国画所独有的美学形式,而在陶瓷绘画中,亦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飘逸洒脱的境界。而在陶瓷绘画中,意境的追求常常要与器型相结合,借助于这种新的载体,也使得作品的意境表达自身更加丰富。
《中国陶瓷史》中有记载,中国画对陶艺的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到了清代,随着粉彩的大量使用,绘画技术也比较完善,从而打破了单一的画法局限。晚清时期,景德镇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造诣的国画家,他们把釉作为一张纸,用来作画,这种新颖的画风,对陶艺的装饰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此,中国画与陶艺绘画互相渗透,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为当代陶瓷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画和陶艺的艺术共通之处在于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与陶艺的结合,而艺术手法又与瓷器相衬,两者都注重写意和传神。
粉彩“独钓寒江雪”瓷板
可见,中国画与陶瓷绘画有着极深的渊源,这种艺术共通性使两者始终并行发展,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国画与陶瓷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堪称中国文化的双壁。
三、国画语言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具体应用
中国的国画,大多是将大自然中的山水和植物,融入自己的情绪,用画笔勾勒出自己要表达的东西,以情为景,营造意境,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感情。中国画特有的语言艺术常常被运用到各种绘画之中,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在陶瓷绘画中。
青花“山水”瓷板
(一)国画“点、线、面”语言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线条是中国画完成造型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创作手段,是独立且独特的重要艺术要素。在陶瓷艺术的创作中,国画语言中的线条是陶瓷艺术创作大师的重要项目,如长沙窑彩瓷的釉下绘画创意独特,就是因为它被赋予了国画中线条语言的应用,线条呈现流畅而灵活。在陶瓷绘画作品《水乡》中,其远景的人物、渔船、树木和村舍就在寥寥数笔的线条中活灵活现地被展现出来,赋予人们一种十分美好的视觉感受。
不仅如此,国画语言中的点、线、面的综合运用在陶瓷艺术创作中也呈现得淋漓尽致。从磁州窑宋白地刻雕花瓶的装饰中可以看出,变形的牡丹花卉图案是中国画语言中的点、线、面的形态,它们彼此相生、互相联系,完美地呈现出视觉上的张力与次序。到了南宋吉州窑瓷的艺术创作,创作者大胆地运用线条作为直接的装饰,仅以线条来描绘,线条的粗细、曲直、虚实和深浅形成了强与弱、柔与刚、轻与重、动与静的视觉效果,并着重于线的排列所带来的次序的表现,从而形成极具装饰性的美学和文化特征。在元代的青花装饰中,以缠枝牡丹为最常用的中国画语言运用于陶艺的表现形式。简洁的枝条在枝条间的交错,所形成的点、线、面的形态特点尤其丰富,视觉效果非常强。
(二)国画色彩语言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景德镇陶艺在创作中,汲取了传统中国画的养分,并借鉴了中国画中的色彩艺术,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独特的美学效果。比如刘雨岑、马颂良,就是在粉彩花鸟的基础上,结合了清朝的画师,将粉彩的颜料和没骨技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水点桃花”。景德镇青花名家王步、关宝琮对青花和釉色的重视,对清代黄慎等人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形成了一种质朴而又厚重的笔法。
陶艺的色彩也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比如著名的青花瓷,就是采用了中国画的分色技法,使其由宣纸向陶瓷过渡。还有线的应用。线是中国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粗细、长短不一,显示出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陶瓷绘画也是以线为基础的表现。著名的高古线就是用笔尖对瓶身进行精细描绘,传达出轻柔雅致的意境。再例如,借鉴国画泼墨法将大片墨水大面积泼在陶瓷胚体上,创作色彩及搭配效果极佳。
结语
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在遗留下的众多文化遗产中,国画无疑是一颗璀璨明珠,而将国画语言充分应用在陶瓷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与陶瓷绘画艺术结缘,引导了陶瓷艺术的历史变迁和不断发展,对陶瓷艺术的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