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启程

2023-05-02王奕晴

中学生天地(B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选科数理化理科

王奕晴

高考选科是一波三折的,绕来绕去后,我才找到了出口。

我是带着提前招的骄傲进入高中的,一进去就被安排在数理化实验班。半年后,还没等我过够理科生的瘾,就迎来了高考选科。

预备选科的日子很长,学校里组织了三次模拟志愿填选,发了很多白花花的专业科普单,召开了两次讨论选科和分班的大会。那些天都是阴天,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心情。

我讨厌选科。我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我大概率会选择文科,然后和理科班的同学道别,走出这间教室,走进新的人际圈与领域。事实上就是这样。

“同学们,我把大家的各科成绩和排名剪成小纸条发下去了,大家可以参考排名选科。”班主任温柔的声音响起,但我觉得她的这番话是对我说的,因为只有我不会留在这个班级。我突然想起刚开学的时候,班主任也是这么温柔地站在讲台上,即使我那天迟到了,她也只是笑着轻轻提醒我。

离别的时候,埋藏得很深的记忆总是会复苏。

遇到这群同学的时候,我们刚刚欣喜地穿上慕名已久的校服,郑重地收好校园卡,吃着零食,相互自我介绍,互不相识的人们擦出了新的火花。一起分享一片阳光、几首音乐……我们熟悉之后,创造了很多只有彼此才能会心一笑的梗。

不舍的离情愈发浓厚起来,越想越乱,越克制自己,脑海中越会浮现出往事。我是个彻头彻尾的感性动物。我甚至想要反抗学校的行政班,如果采用走班制,那该多好。况且每个班级都已有了各自深厚的感情。

我的成绩刚好卡在实验班的边缘。“如果你选择留在实验班,你要考虑能不能承受住垫底的压力。”妈妈客观理性地告诉我。

我能吗?凭着与同学之间的爱,凭着对数理化的爱。

或許我不能。因为每一节数学课后我都感觉累,每一次物理作业总要占用我两小时的晚自习时间,每一张化学试卷我都要搁置到第二天才有空动笔。

但我就是想要留在实验班,或许是虚荣心作祟,又或许未来对我来说那么遥远和迷茫。

我这才发现自己是个遇到问题就喜欢逃避的人。三个月的选科准备时间,前两个月我假装坚信自己要选物理、化学,因为这些科目的成绩已经有了上升的趋势,我幻想着以后自己的理科成绩肯定会越来越好。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足以构成我留在理科班的理由。但最后一个月,46分的立体几何卷子告诉我,我根本不配选理科。

“我觉得你的理科成绩肯定会好起来,但是你应该更适合文科。”同桌安慰我。他说得委婉,我点头道谢,一瞬间觉得有道理,但我知道这还是难以动摇我选理科的心。

年段长、班主任、妈妈反复说着同一个真命题: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谁不懂?但是要做到,真没那么容易。在深夜我开始走神,回顾一些虚无缥缈的记忆,想来想去都是提前招被录取的惊喜、同窗情谊、所有的欢笑与温暖。我失眠了一个月,上课走神了一个月。

我和妈妈每天都在为选科这件事忧愁。我的能力、工作方向、专业选择、师资,以及我个人的情感,要考虑的方面太多了。我不知道她从哪里看出我适合文科的,但我就是对理科有着不可遏制的向往与热情,或者说是对攻占高峰的一种渴望吧。她的很多话我都理解并赞同,但这并不能缓解我的执念。她说同学之情都是暂时的,以后还会遇到新的朋友。我听了之后更加沉重,我就是因为重感情才不舍到日思夜念的地步,我想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和同班的好朋友一起经历,这样以后才有值得细数流年的共情。她说我的理科已经不好了,文科的潜力与可能性更大。但我明明已经开始对数理化有一点感觉了,起码从最初的厌恶到如今的接受,甚至喜爱。因为已给数理化投注了太多的热情与努力,理科对我来说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不仅有付出,还有情感。

我陷入了困境:选文,还是选理?

我不喜欢被固执的情绪所控制,于是想方设法地挣脱记忆的牢笼。我希望下次遇到这种事,要做一个坚定且勇敢的人,不要再进行无意义的深思熟虑,不要自我内耗,不要踌躇着做一个决定又让自己生悔。

“选文就选文,有什么关系!”我在日记里这么写道,至今都惊讶于这一戏剧性的转变。

我终于还是选择了文科。我在红色的选科单上,以最端正的字展示决心:“政治、历史、地理。”

那张红纸被交上去的时候,我如释重负。我矛盾,我纠结,我踌躇,但我总算以自己的方式结束了这一切。

未能坚持理科或许是我这辈子的遗憾,但我不会让自己后悔。并且,要以文科生的新姿态,开启另一段旅程。

我仔仔细细地重温了一遍提前招时的资料,日记、照片、奖状、成绩,然后把它们收起来。下一次启封这段记忆恐怕要等到很久之后了吧,因为,我准备好了,跃入新的生活、新的领域。

现在的我,在文科班已经一整年了。刚进入新班级,新班主任就动员我们:“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大家都要充满信心,就像高一刚被录取的时候那样自信。”听他这么一讲,好像我们拥有光明的未来是一个必然。

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喜欢人生地不熟的感觉,认识无穷的远方和无穷的人,本来就是我的心之向往。我很享受人与人渐渐相熟的这一过程,很微妙。我发现只要足够真诚,并且时常带着友善的微笑,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青春正盛的我们,渐渐相熟。我们有了自己的会心一笑、自己的时光、自己的无数个一等奖。相同的政史地选择,让原本平行的我们相交,用所有年轻的态度,凝聚成一个更好的集体。原来每一个故事,只要发生在青春里,都是那样珍贵。

不过学习的状况可不那么富有诗情画意。刚进去时我稳坐班级第一,甚至物理、化学成绩是年段第一(因为试卷和实验班相比太简单啦),在意料之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是我松懈了,或许是同学崛起了,我变为班级第三,仍然可以接受。但最近一次测试,我竟然愈发坠落,排名往下掉。我并不觉得自己有持续成为班级第一的资本,但至少不能辜负提前半年的付出与努力。政、史、地的课很有意思,每上完一节课都觉得自己知识渊博了不少,但是成绩就不是那么理想了,悲剧继续重演——像物理、化学那样,倒着数。与老师探讨了很久,才逐渐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学习知识时,我只对单个知识点死记硬背,并未将它们有机串联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或是搭成框架去记忆。我用了一年,才多少找到了一点文科生的感觉。

落后的排名让我有些难受,但与其胡思乱想,不如立即启程。前方,任重而道远。

我以前一直认为,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改变,是要以仪式感做支撑的。现在想来,原来任何一个微小的改变,都可以在当下,在此刻。

所以,今天,启程!

猜你喜欢

选科数理化理科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数理化学习难点《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助您攻克
数理化学习难点《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助您攻克
数理化学习难点《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助您攻克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数理化学习难点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助您攻克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