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快哉
2023-05-01赖建平
赖建平
【原文】
还债毕,不亦快哉!
作县官,每日打鼓退堂时,不亦快哉!
朝眠初觉似闻家人叹息之声,言某人夜来已死。急呼而讯之,正是一城中第一绝有心计人,不亦快哉!
——选自《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
【译文】
债务还清了,好开心哪!
做县官,每天听到打退堂鼓的声音时(下班时间到了),真快乐呀!
春天,刚刚睡醒,似乎听到家里人叹息的声音,说有个人夜里去世了。急忙问,是谁去世了,原来是一座城里最有心计的那个人。太高兴了!
【朗读】
还债毕,不亦/快哉!
作县官,每日/打鼓退堂時,不亦/快哉!
朝眠初觉/似闻家人/叹息之声,言/某人/夜来已死。急呼/而讯之,正是一城中/第一/绝有心计人。不亦/快哉!
【解读】
明末清初,有个著名的读书人,叫金圣叹。他读《西厢记》,读到乐不可支的时候,顺手写了三十三条批注,表达阅读的愉悦之情。这,就是著名的三十三则“不亦快哉”。本文选的是其中三则。
“亦”就是也;“快”就是快乐、痛快、开心;“哉”是语气词。“不亦快哉”就是真开心哪,好快乐呀!
债还清了,很高兴,这是“无债一身轻”。
听到下班的鼓声,很开心,这是结束一天的劳累,终于可以休息的喜悦。
听到一座城里最有心计的那个人去世了,恶人有恶报,这是大快人心。
【启发】
金圣叹这种写法的特点是:前面写一件小事,后面加上“不亦快哉”。而且不论喜怒哀乐,都用“不亦快哉”。比如这句——“存得三四癞疮于私处,时呼热汤,关门澡之,不亦快哉!”长了几个癞疮,一直好不了,经常叫人打一盆热水来,关上门洗一洗(会舒服一些),不亦快哉!这是以苦为乐。
金圣叹的“不亦快哉”不断被模仿,以至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你看:
“看电视儿童合唱。见一小孩儿特别起劲,张口大唱,又伸手挖鼻子,逍遥自在。不亦快哉!”合唱队里有个小孩儿,一边起劲地唱歌,一边自在地挖鼻孔。小孩儿这样做,觉得很快乐。把这样有趣的事写下来,也很快乐!
我的不少学生甚至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写日记。比如:
听赖老师教小古文,讲金圣叹,不亦快哉!
期末考试,数学满分。细看试卷,有笔误一处,老师未曾留意。呈上再批,老师大笔一挥,100分转眼不翼而飞,不亦快哉!
脚趾间藏有水泡数枚,奇痒难忍。寻得良医,抹上良药,片刻之后,奇痒消失,遍体通泰,不亦快哉!
是不是很好玩儿啊?
【写作小妙招儿】
你是否也能用“一件小事+不亦快哉”的形式,来写几则独一无二的“不亦快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