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01徐伟纪春磊

成才之路 2023年7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徐伟 纪春磊

摘要: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心理学专业教学,能让学生在获得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在分析发展心理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发展心理学主要章节思政教育元素的切入点和教学设计,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课程评价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7-000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滨州医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融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YKT202035)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合到各类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产生影响,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输送心理学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除了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才能更好地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从这个角度讲,心理学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目标有重合之处。心理学的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如何将这些元素挖掘出来,与心理学的专业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获取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受到价值观的引领,促进精神内涵的丰富,是心理学专业教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应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发展心理学的课程特点,挖掘和梳理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以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学的立德树人功能。

一、高校“发展心理学”课程概述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基础课,也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讲授个体从受精卵到生命终点毕生发展的心理过程,阐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过程和年龄特征,旨在让学生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毕生发展规律,在理解和系统地掌握发展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发展心理学课程是必修课。本文所论述的发展心理学教材是林崇德先生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展心理学(第三版)》。该教材共11章,前3章分别是绪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后8章按年龄阶段展开介绍,分别阐述了胎儿期、婴儿期直至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

二、高校“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发展心理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第一,是课程内容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发展心理学是讲授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课程,纵向以年龄阶段展开,横向以認知、个性与社会性等发展任务展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有助于课程内容的导入与铺开,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有助于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第二,有助于实现人才培育效果的最大化。应用心理学本科生的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国家输送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更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以同理心关爱和帮助来访者。因此,课程思政的融入全方位地满足了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需要。

2.发展心理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第一,发展心理学课程中蕴含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狭义的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过程的科学,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的形成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的,个体在与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个过程本身就隐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授课过程就是将隐含的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显性教育强化,在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起到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第二,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思政教育可以做到互助同行。发展心理学的学习既是专业知识的获得,也是个体自我探索、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的过程。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让个体对发展心理学的理解更深,而且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更优良的环境,让思政育人在更肥沃的土壤中开花结果。

三、高校“发展心理学”课程主要章节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下面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和第十一章为例,阐述各章节的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1.绪论

第一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个体发展和种系发展的关系、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以及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年龄特征的划分和基本理论争论,理解个体发展和种系发展的关系,了解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历史。课程思政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教师在开篇可以《论语》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进行导入,让学生思考这段话的含义,使学生形成对发展、年龄阶段划分的整体印象,让学生领悟到思想道德修养应是随年龄逐渐提高的,不能一蹴而就,在生命全程中都要学习。然后,教师可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个体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对人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生物学上的发展和心理学中的发展有何不同,从而引出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在讲授本章的重点“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经典案例和时政热点进行教学,如可以结合“双减”政策,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主动性和被动性在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教师可以上升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使学生逐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

2.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本章主要讲述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观点,重点是系统梳理并掌握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心理发展理论。课程思政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心理学专业的认同,使学生具有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研究精神,养成积极学习的态度以及执着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教师可以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的生平为起点,讲授发展心理学理论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家的科学探索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本章主要讲述婴儿(0岁~3岁)的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内容包括婴儿的大脑发育和动作发展,言语和认知的发展,气质、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探究精神,以及对国家民族的依恋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本章前半部分有大量的科学实验,如皮亚杰关于婴儿思维发展的一系列开拓性、创造性的实验,气质的追踪研究,陌生情境测验、点红测验等。教师可从皮亚杰关于婴儿思维发展的开拓性、创造性的实验讲起,直到气质的30年追踪研究,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不畏艰辛、追求真理的决心和毅力。本章后半部分是婴儿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包括依恋、同伴交往和自我意识等内容。教师可借助依恋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让学生意识到个体不仅与家庭血脉相连,更与国家密不可分。母亲精心养育婴儿,婴儿形成了对母亲的依恋,祖国母亲培养和爱护我们,我们对祖国母亲也有着深深的依恋。扩展学生对依恋的理解,能使学生在更广泛的祖国母亲的背景中理解依恋,增强学生的国家依恋感和认同感。

4.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本章主要讲述幼儿(3岁~6岁)的心理发展过程,内容包括游戏、言语和认知的发展,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在道德认知与行为、同伴交往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激发其道德情感,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教师可以幼儿的攻击行为为例,用案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幼儿为什么会有攻击行为?如何有效地控制幼儿的攻击行为?在讲授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时,教师可播放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实验的视频,让学生思考榜样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从我做起的责任心,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另外,从幼儿期开始直至老年阶段,个体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或行为问题,教师应巧妙设计,將职业信仰和职业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坚定学生作为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信仰,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

5.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

青少年的年龄范围是11、12岁~17、18岁。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包括青少年的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核心内容是青春期心理、道德认知发展以及心理社会问题。本章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热爱生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青少年的网络使用为例,导入网络游戏成瘾的案例和相关调查数据,让学生在分析青少学生网络沉迷的原因、危害时,结合自身实际,探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教师还可以设置扩展内容,让大学生在课内或课外思考讨论:网络直播或社交媒体软件对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

6.成年晚期的心理发展

成年晚期一般指60岁以上的时期。本章的主要内容有老化的理论,两种不同的心理发展观,成年晚期个体的认知、情绪情感和个体社会性的一般特点,成年晚期的发展任务和面临的挑战,个体对死亡的认知和情绪反应。本章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死亡观,学会敬畏生命。以“生命的最后阶段”教学为例,教师可从中世纪西方的死亡观展开,配以视频和图片,讲述死亡观发展的三个阶段,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死亡观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死亡观在西方的历史演变过程,这是群体对死亡的认知和态度。再从幼儿期、青少年期到成年期,个体对死亡的认知趋于成熟,直至老年期达到对死亡的理解与接受,让学生了解两类死亡心理(死亡焦虑和死亡反省)的不同,引导学生了解个体对死亡的认知发展,形成科学的死亡观。最后可介绍屈布勒·罗斯关于临终心理状态的五阶段理论,引发学生对临终病人的同情和关怀之心,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四、高校“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1.充分、精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发展心理学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需要教师充分地、精准地挖掘。教师要多方寻找、积极探索,让课程思政元素广泛地、全程地体现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同时课程思政元素的出现要贴切、自然,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例如,从第五章婴儿期心理开始,各章的内容有前后衔接之处,如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以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为例,个体道德认知的发展贯穿婴幼儿时期直至成年时期,课程思政元素放在哪个位置合适,能将思政教育效果最大化,是授课教师要仔细思考、用心设计的关键。教师要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课程思政元素自然渗透,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既要达到课程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又不喧宾夺主。

2.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授课中引入信息技术平台,利用在线教学的优势,在网络平台设置调查、讨论或反思,能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也能让学生自由把握学习节奏,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学习,还能将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堂外。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教师应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以具有课程思政育人意义的标志性人物事件或时事热点中的案例导入,能够引发学生的听课兴趣,让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自然、灵活。而问题导向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单独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如以案例导入引发学习兴趣,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再利用小组分析、讨论并总结、整合观点达到高层次理解,可以起到思维培养与知识获得齐头并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紧密融合的效果。

3.建设高素质授课团队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直接推动者,教师的专业水平、思政意识和能力是影响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实施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高校应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知识广博、政治素质过硬的高素质授课团队。一是根据学科设置构建有自身特点的教学团队。建设具有发展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让团队成员相互交流沟通,探讨最优设计,彼此之间优势互补,能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势资源,发挥团队成员的个人优势。二是要将专题培训和个人学习相结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高校应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专题培训、研讨和教学观摩,让教师学习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和融入技巧。同时,教师要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用系统学习引领个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三是教师要多途径提高课程思政能力。教师在授课的各个环节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加深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并通过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专家指导研磨教学设计,挖掘新的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4.創新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对课程思政的整体推进和教学各环节的分析研究和评估。现有的课程评价多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缺少针对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和考核,难以检验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高校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学生、督导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在坚持客观、科学的评价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5.开展社会实践

发展心理学的教学多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学生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而发展心理学本身是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学科,不仅关注一般个体的心理发生发展过程,也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发展需要,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加强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关注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队伍短缺是体系建设中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高校要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与实践,使学生将发展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培养社会责任感、仁爱精神和奉献精神。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2-4-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陈婧.论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2(01).

[5]王岳喜.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10).

[6]林崇德.中国的发展心理学七十年[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0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Development Psych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 Wei, Ji Chunle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Shandong Province, Yantai 264003,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into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of psychology can enabl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etical literac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while acquir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psych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ntry point and teaching design of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main chapters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d explores the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prac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