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歼10首飞25周年
2023-05-01张聚恩
张聚恩
一、无尽的怀念
3月26日,是歼10之父——宋文骢总师的生日。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宋老爷子”。老爷子离开我们7年了,他逝于2016年3月22日。
在3月22日和3月26日之间,还有一个伟大的日子——3月23日。1998年的这一天,在我国航空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歼10首飞成功。
老爷子的生日与歼10首飞日那样接近,以至他在首飞当日激动地宣示:“我与歼10共生,以后,3月23日就是我的生日。”
值此时刻,我分外怀念宋老爷子。2017年8月,我曾在《我心目中的12位中国当代飞机设计大师》一文(此文收入《大国航空——从百年奋发到世纪辉煌》一书)中为他郑重作传:
宋文骢,生于1930年3月26日,逝于2016年3月22日。
云南大理人。中学时代加入共产党外围组织,17岁参加革命,成为游击队员。1949年,
19岁的他成为云南边纵部队的一名侦察员。在云南和平解放过程中,
他冒险传送情报,立下战功。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1954—1960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毕业后走上了飞机设计的岗位。
20世纪60年代初,宋文骢和同志们一同创建中国飞机设计第一个气动布局专业组,开始了对飞机新式气动布局的研究。
他在航空工业战线奋斗了50载,先后参加过东风113号机、歼7、歼8、歼9等多个型号的研制;1984年4月,他担任总设计师的歼7C首飞成功。其后,他担任歼10总设计师,带领科研队伍历经十数年奋斗,成功完成研制任务,为我国战斗机实现跨代升级做出卓越贡献,被尊为“歼10之父”。
宋文骢经历传奇、魅力独特、淡泊名利、作风民主、提携后辈、风趣幽默,深受大家爱戴。宋总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丰功伟绩永存。
在他2016年不幸病逝后,我为他深情写下悼文。在我心中,他虽驾鹤而去,但音容笑貌如昨。尤难忘,他年少投身革命的传奇,为祖国强盛走上求学深造坎坷路的坚毅;而在人生的全部征程中,他總是迎难而上、乐观处之、坚忍不拔。他不仅为祖国奉献了歼10这款名机,更培养和带出一支专业齐整、素质精良的先进战机研发团队。他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为人们赞颂,他对年轻人的呵护与提携,他的豁达、平易和风趣幽默,更令后人喜爱;在大家心中,他既是激情的宋老总,更是慈爱的老爷子。如今,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一代新人已经挑起大梁,航空强国梦想的实现从未像今天这样迫近。
二、歼10的划时代意义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以美国F-15/F-16、苏联苏-27/米格-29、法国“幻影”2000等为代表的新战机相继研制成功并服役,世界航空主战机种实现了升级换代。而此时,中国军队的主战机种仍是歼7、歼8等相对老旧的战机,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装备形成了明显的代差。中央看到了这一问题,决心在国家财力非常艰困的条件下,安排自主研制一型新歼击机,确保在21世纪初列装,并借此提高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水平。
1981年底,邓小平指示:“我们一定要搞一个新的、性能好的战斗机!”1982年,开始立项准备;经深入论证,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简称“成都所”)提交的方案中标。1984年5月,成都所和成都飞机公司(简称“成飞”)被确定为该机研制总体单位。1986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文,批准项目立项,命名为歼10,列为国家重大工程。1986年7月,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总设计师。
当时,我国军工事业正经历艰难的“军转民”时期。在宋文骢等的带领下,厂所共同努力,克服经费不足、技术储备不足等困难,开始歼10的研制。这款新机被定义为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先进战斗机,采用单座、单发、腹部进气、鸭式气动布局,确保中、低空机动性能,体现良好的综合作战效能。为实现设计目标,需要突破放宽安定度的短间距鸭式气动布局、四余度数字化电传操纵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
历经12年奋斗,在成都所和成飞以及全国数十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歼10终于迎来首飞。1998年3月23日,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曹刚川、空军副司令员乔清晨、总参装备部副部长李安东、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总经理朱育理等来到现场。中午12时30分,01架原型机经过机务准备、放飞批准后,进场到达起飞线。14时41分,原型机由著名试飞员雷强驾驶,以发动机“战斗最大”状态起飞,在空中完美飞行18分钟,而后平稳着陆,首飞圆满成功,全场欢声雷动。当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空军等向研制现场发来贺电。
歼10原型机首飞,标志着经过研制全线十余年奋战与协同攻坚,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这一天,标志着中国真正开始拥有独立自主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战机的能力;也成为宋文骢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其后,又经历8年奋斗,歼10装备部队,迅速成为中国空军装备的主力战机,也成为我国第四代战斗机的代表作。
当1986年中央批准歼10立项,宋总出任总设计师时,他已经56岁。从此,他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属于新歼,每一步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歼10于1987年完成初步设计,1991年完成全尺寸样机总装,1997年完成01架机总装,1998年首飞,2004年设计定型。这时的宋总已是74岁的老人。宋总被人们尊称为“歼10之父”,这是对他居功至伟的褒奖,是历史给予这位国士的高贵称谓。
在他辞世后举行的追思會上,歼10项目行政副总指挥、航空工业总公司“十号办”主任、宋总的亲密战友晏翔深切回忆他的杰出贡献。她说,是宋总带领的团队历经长期工作凝结而成的方案,令军方耳目一新,使他们觉得中国未来的“新歼”可以和世界先进战机媲美。“歼10的技术跨度非常大,提的指标也非常高。机载系统、设备及材料等都需要攻关,项目就是在技术攻关中进行的。整个项目是在宋总领导下的一个庞大系统,为了把这个系统搞好,为了使所有的研制工作满足型号需要,宋总把所内很多研究室做了重新组建。这样的体系,现在还都在沿用。”
同样的评价,还来自宋总的接班人、歼20总设计师杨伟。杨伟说:“我觉得宋总的贡献不仅仅是在一型飞机上,而是在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上。”这同晏主任的看法完全一致。杨伟还说,当年研制歼10时定的是三大目标:研制一型跨代战机,创建一个具备完整能力的基地,锻炼一支高水平的自主研发队伍。在宋总的培养和带领下,经历两代人的奋斗,这三大目标都实现了。“一支具有先进理念、敢于创新、掌握着先进战机研发技术和经验的优秀人才队伍成长起来,整个研制团队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和自力更生的创新精神,让歼10飞机突破了先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让中国战斗机研制有了跨越式发展。”
而在说到宋总的忘我精神时,晏主任和“网易军事”记者有这样一段对话。记者问道:“有没有统计过宋老在整个歼10研制过程中休息了多长时间?”晏主任答道:“这个真没统计过,但是当年成都所员工都实行一周6天每天11小时工作制,而宋总……几乎和歼10一同生活,从来没有什么假期。”正是这种宵衣旰食的陪伴,使宋总视歼10如家人、如生命,正是这种披肝沥胆的苦干,成就了这款中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战机的开山之作!历史的丰碑上镌刻着宋文骢的英名,祖国和人民会永远铭记他的功绩!
三、两代人的奋斗
缅怀宋老爷子,不能不写到他的爱徒、战友、如今已成为中国航空科技领军者之一、驰名世界的战斗机总设计师杨伟。1978年,15岁的杨伟破格参加高考,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1985年,22岁的他,毕业于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成都所工作。在这里,他有幸遇到宋总,开启了辉煌的职业生涯。
在宋总的信任与鼓励下,杨伟承担了多项重要任务,迅速成长为宋总的得力助手。宋总对于杨伟,是伯乐、是导师,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在宋总追思会上,杨伟深情地说:“我说宋总可以说三天三夜,但是我就说一个接班人的事情。我和宋总差33岁,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上都是很少见的,这是历史,这是我的机缘,没有宋总就没有我的今天……1990年的时候,我申请出国,也拿到了护照,就差办签证了。宋总说‘别走了,把我留下。实际上,这3个字的背后是交给新任务和新挑战。”
杨伟更动情地回忆道:“当我初到成都所时,那个年代所里的研究生可谓凤毛麟角,面对我的请命自荐,宋总和蔼地笑笑,告诉我,还是先到研究室去,把基础打打牢,把专业面扩扩好,以后才能做更多更好的工作。今天回头去看,我很感谢宋总当年的建议。正是他的建议让我从设计员一步步走向领导岗位,在基层历练了自己,更修炼了‘内功,为我挑战最初的梦想——歼10飞机全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打下了基础。”
正是在宋总的严格要求,又充分信任、大胆放手的鼓励下,在歼10研制中,杨伟初显才干。34岁时,就因业绩突出而晋升为研究员。1998年,杨伟受命担任成都所副所长、副总设计师,兼任飞控系统总设计师。正是在这一岗位上,在宋总的支持下,他成长为我国新一代歼击机数字电传飞控系统的领军者,使我国在该领域一举登临世界最高水平。这项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世界多国曾在该领域遭遇过机毁人亡等严重挫折。在国外封锁极严、技术难度极大的情况下,从飞控系统总体方案确定,到全系统数字仿真和原理试验;从应用软件开发,到独特的自动测试体系,他团结和组织大家设计出一流的系统,研制出一流的综合试验设施,确保了采用静不安定技术的新机首飞安全,进而确保新机稳定性和各项性能指标,实现了在该领域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创造了世界同类新机研制史的奇迹。
2001年1月,38岁的他被提拔为总设计师,并于同年出任“枭龙”战机总设计师,成为当时航空工业集团最年轻的总设计师,为中巴共同推进的这个项目做出了重大贡献。2017年3月23日,杨伟因在“枭龙”项目上的贡献,在巴基斯坦总统府接受了马姆努思·侯赛因总统授予的“卓越之星”国家荣誉奖章。几年后他又兼任所长,此后还担任歼10双座机总设计师。在经历了多个型号项目的历练,以及第五代战机的系统性预先研究的锻炼后,2007年杨伟被任命为歼20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国人为之骄傲、世界为之瞩目的当代顶尖的先进战斗机。2011年歼20首飞举世瞩目,杨伟作为歼20的总设计师走上了人生的一个高峰。
2017年,54岁的杨伟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个荣誉他当之无愧。如今,他正领命开展更新一代装备的谋划与研发。这位少帅的专业造诣和组织能力,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同,而这其中也饱含着宋总对他的培养与教诲。发生在老爷子与少帅之间的故事,彰显了他们追求事业成功的精神与品格,同频呼应、薪火相传,诠释了航空报国的志向,谱就了感天动地的人间赞歌!
四、永远的丰碑
作为一名航空人,我深知歼10的成功对于我们有多重要。1998年3月23日,是我心中中国航空“龙抬头”的日子。“猛龙”腾空翱翔,标志着自主研发的历史新篇的开启,昭示着蓄势待发的中国航空新世纪的到来。
我们如此珍爱这款青史留名的战机,用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刘高倬的话,这是一座永远的丰碑!也格外怀念为“猛龙”奉献毕生心血的宋老爷子,他和以他为代表的歼10队伍与歼10精神,也是一座永远的丰碑。
如今,可以告慰老爷子的是,他的成就遗存和高尚品格已在民族振兴的大业中生根、开花、结果;从歼10到歼20,他的事业在后继者们的奋斗里赓续辉煌,他亲手培育的队伍已经成长为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一支砥柱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