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女精神融入“哲学与人生”课程思政教学摭探
2023-05-01曾幸福
曾幸福
摘要:在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文章立足于“大思政课”的时代背景,探讨如何用好地方红色资源,推动惠女精神进课堂、进头脑,融入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形成可供学习借鉴的模式,为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提供范例。惠女精神进课堂可从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设计融入、课堂教学方法融入等方面进行。惠女精神进头脑可从培育学生的理论思维力、价值判断力、政治认同力、历史理解力和社会参与力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课程思政;红色资源;惠女精神;哲学与人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8-0077-04
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并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针对性,提高“大思政课”的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同时,要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校园文化,将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融入各学段、各学科的课程思政中。学校、教师在开展教学前要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积极培养具有红色血脉、符合党和国家需求的人才。
福建省惠安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2021年有12处文物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这其中,位于惠安县科山东麓的治山治水纪念碑始建于1960年,是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十年间惠安人民治山治水改造自然的巨大成就。其碑文真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间,惠安县五十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征服穷山恶水,改造自然,兴修水利工程,一举建成菱溪、惠女、泗洲等20座大中型水库,修通渠道491公里,从根本上改变了“十年九旱、光山秃岭”的自然面貌的光辉历史。在这些水库的修建过程中,惠女水库的修建最为震撼人心。1957年7月,以娘子军为主力的惠安人以锄头、畚箕为工具,谱写了“万女锁蛟龙”的壮丽诗篇,建成了一座库容达1.2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使十年九旱的“地瓜县”变成米粮仓。1963年6月4日,《福建日报》在其社论《惠女颂》中首次提出“惠女精神”这一概念。可以说,惠女水库是惠安人民意志和力量的象征,而惠女水库建设中反映出来的惠女精神,实质上是泉州人爱拼敢赢精神的生动写照,体现了泉州人的精神品质,是属于泉州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传承和纪念。惠女精神既有民族精神的深厚底蕴,又充满时代活力,展现了惠安女性的群体风采。2009年5月8日,中共泉州市委发布《关于开展“弘扬惠女精神,提振创业激情,促进科学发展”活动的决定》,其总结的惠女精神内涵为“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
惠女精神是我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重要见证,虽然跨越时空,却历久弥新,其与“大思政课”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血脉的理念一致。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政教学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中引入实际案例,并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以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教师可将惠女精神融入课堂,深入分析惠女精神的内涵,同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真正领悟惠女精神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規范日常行为,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本文基于“大思政课”背景,探究用好地方红色资源,推动惠女精神进课堂、进头脑,融入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的具体策略。
1.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融入
部分中职学生存在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自信心不足、文化基础薄弱等情况。因此,在“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在理想信念教育、励志成才教育上下功夫。而惠女精神则是生动、直接的教学素材。“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劳勇敢、坚韧不拔、俭朴朴素、善良纯洁”都是惠女精神的真实写照。创造这种精神的人多是当地学生的祖辈,因此,教学活动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教科书中的重难点内容讲授清楚,还要引导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惠女精神,树立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发扬敢为人先的惠女精神,充分挖掘潜能,实现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提升。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其发扬团结协作、实干兴国的惠女精神,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并将个人目标与“中国梦”的实现相结合,投身于为国奉献的实践行动中,学好专业,走技能报国之路,同时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将个人价值的实现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2.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融入
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路线图。在“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以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在课前设计、课中落实、课后反馈的全过程中贯穿课程思政的内核。
(1)课前设计。惠女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在增强学生的历史认知、历史情感、历史信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对此,教师可选择超星尔雅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在线讨论和资源投放的交互式情境,上传有关惠女精神的资源,推送导学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并记录疑问。
(2)课中落实。思政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深奥,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创新型教学方法,将深奥的思政课理论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对此,教师可以惠女精神的“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十六字内涵为基础,将建设惠女水库、开垦大竹岛、修建大岞避风港、忠诚不渝守边防等关于惠女精神的故事融入“哲学与人生”五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中。例如,在“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的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寻找人生价值,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惠女精神;在“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教学中,可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欲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提升其用科学的能力,使其充分发扬“尊重科学”的惠女精神;在“人生价值通过奉献体现出来”一课教学中,可通过举例向学生阐述奉献精神的可贵,并鼓励学生向惠女精神的传承者学习;在“实现理想要有坚强意志”一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领悟创业实苦,但拼搏之路并不孤独的道理,使其充分发扬“拼搏创业”的惠女精神。
(3)课后反馈。“大思政课”要善用红色资源,讲好情怀大课,引导学生把对模范人物的敬仰升华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使命担当。教师在布置课程作业时,可让学生阅读有关惠女精神的相关文献、漫画册或观看有关惠女精神的纪录片等,并写出读后感,还可组织学生参观惠女水库纪念馆,聆听老一辈人讲述相关故事,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探索惠女精神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她力量”作用以及在新时代如何弘扬惠女精神等。
3.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融入
在将课堂教学和红色资源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时机。两者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内涵衔接的相互成就、相互促进过程。对此,教师要积极创新,寻找将两者完美融合的最佳途径。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情境再现故事、案例,引出问题或人生道理。“哲学与人生”以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为目标,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靶心。对于惠女水库的建设故事,当地学生都知道,因此,教师可基于惠女精神提出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要改变以往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惠女精神的本质,明确人生发展方向。
(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引导、提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哲学与人生”是一门对生活进行理解和探索的课程。惠女精神不仅展示了惠安人民改变农村面貌的宏图大志,还展示了惠安女性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突出了泉州人敢拼才会赢的风格。这种精神是学生理解和探索“哲学与人生”最好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具,用画面、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将惠女精神展示出来,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惠女精神的深刻内涵。
(3)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是师生作为学习共同体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研讨,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成为人”并“成为自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惠安女以其独特的服饰和“惠女精神”著称,“惠安女服饰”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惠女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如何让学生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是惠女精神进课堂的重要内容。师生可围绕其展开讨论,形成思维碰撞。
1.弘扬惠女精神,培育学生的理论思维力
在“哲学与人生”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对历史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积极培育学生的理论思维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以“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实事求是地讲述惠安女劳动模范的事迹,还要对事迹进行升华,分析她们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内涵,如讲述在1958年到1960年,以一万三千多名惠安女性为主力军的干部群众建设乌潭水库(后称惠女水库)的事迹。而在讲述惠女工匠一心为公的事迹时,要赞扬她们团结友爱、专心致志的工匠精神,以此鼓励学生向她们学习,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如讲述福建省劳动模范、紫山镇官溪村三山综合农场(又名鼎模农场)场主潘苑琴以及指尖上的影雕艺人蒋清兰、巾帼巧匠郑燕萍等人的先进事迹。红色资源镌刻着中国共产党的集体历史记忆,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而弘扬惠女精神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理论思维力。
2.弘扬惠女精神,培育学生的价值判断力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文化,是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会对学生产生毒害。因此,教师要通过“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引导学生坚决抵制对历史歪曲、戏说、恶搞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想。例如,在“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或走访搜集肯定、礼赞英雄人物的正面信息,如搜集“惠女精神”传承者张丽蓉、黄丽玲、曾梅霞等人的先进事迹。这样,学生可通过史实例证等方式分辨何为历史、何为事实,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力。而宣传惠女精神可帮助学生理解惠女精神背后的深层次内涵,鼓励学生学习其不怕牺牲、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以及无私奉献、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弘扬惠女精神,培育學生的政治认同力
大思政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而“哲学与人生”的根本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生真理,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准备。教师要想通过“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实现育人目标,就要积极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故事融入课堂,以此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鼓舞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适时融入数万惠安女为改变惠安“三日没雨闹旱灾,一透大雨成水灾”而建造水库的动人故事,让学生在心灵和思想上接受洗礼,切身领会“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的惠女精神内涵。可见,大力宣传惠女精神,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其深刻内涵,可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
4.弘扬惠女精神,培育学生的历史理解力
历史理解力即能够用客观公正的态度认识历史、评价历史的能力。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深层原因,以此培育学生的历史理解力。例如,在“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人生目标应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容时,可指导学生阅读体现惠女精神的八女跨海征荒岛的“八女岛”故事。八位姐妹先后在荒无人烟的岛上度过了十五个春秋。惠安女的故事代代相传,她们勇于奋斗、排除万难的精神也激励着后代一路前行。因此,教师可借助“八女岛”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学习,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弘扬惠女精神,引导学生分析英雄人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人生目标的历史沿革和时代背景,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理解力。
5.弘扬惠女精神,培育学生的社会参与力
实践证明,思政课“活”起来,课堂才能“火”起来,学生才会动起来。在“哲学与人生”的思政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形成红色资源的生活化教学新方式。为加快青少年校外学习教育阵地建设,2021年5月,惠安县关工委授予惠女水库“惠安县青少年惠女精神教育基地”的光荣称号。惠女水库汇聚着万千惠安人民的精神和力量,是惠女精神的诞生地,在教学中,教师可将真实案例引入思政课堂,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宣传惠女精神,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外,教师还可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观惠女水庫或作为志愿者在惠女水库服务,从而使学生掌握惠女精神的本质和特点,感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深刻含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师还可基于学生所学的建筑专业,组织学生到惠女精神传承教育馆实习,让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传统美德的同时,为惠安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进一步发扬“惠女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宣传惠女精神、剖析惠女精神深刻内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效仿,并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同时充分利用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
红色资源是“大思政课”最生动的教材,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教师要善用红色资源讲深历史大课,构建红色基因的“大思政课”体系。这就要求教师依托红色资源上好“大思政课”,积极挖掘这些资源背后的思想价值和理论内涵,充分体现红色资源的原真性、鲜活性特征,让红色基因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加深学生对党史的认知、理解和把握。为此,中职学校要积极把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学科教学中,构建红色资源教学库,深入把握红色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逻辑关联,对红色文物、红色文献、红色故事等进行数字化挖掘、采集和整理,形成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数据库,为课堂教学提供准确、生动、翔实的史料。同时,教师要结合红色资源的类型特点,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规律,推动惠女精神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追溯信仰源头,补足理想信念之“钙”。
参考文献:
[1]燕连福.“大思政课”建设的基本内涵、历史回顾与未来着力点[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1(03).
[2]蒋笃君,管诗棋.新时代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21(02).
[3]于润艳.红色基因视阈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
[4]陈彬彬.在中职思政课《哲学与人生》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J].广西教育,2020(38).
[5]杨萍.艰苦奋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撑力量[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06).
[6]万信,乔湘平.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5).
[7]邱丽红.传承惠女精神构建学校特色———以惠安县小岞中心小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3).
Explor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Philosophy and Life"
Zeng Xingfu
(Fujian Hui’an Kaicheng Vocational School, Hui’an 362141, China)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philosophy and lif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innovate and reform teach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to mak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ve". Based on the era background of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local red resources, promote the spirit of benefiting women into the classroom and into the mind, and integrate it into the "philosophy and life" cours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o as to form a model for learning and provide exampl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he spirit of benefiting women into the classroom can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teaching desig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The spirit of benefiting women can be carried out by cultivating students’ theoretical thinking, value judgment, political identity,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red resources;thespiritofbenefitingwomen;philosophyand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