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2023-04-29李丽
李丽
考点梳理
1. 公有制经济
(1)含义:公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经济形式。
(2)地位及体现:以公有制为主体,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意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①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2. 国有经济
(1)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3. 非公有制经济
(1)内容: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3)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相互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
(2)重要意义: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5.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发展壮大国有经济:①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②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③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①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②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6.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2)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要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7. 市场调节及其缺陷
(1)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2)如何调节:①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②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3)缺陷: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弊病。
8. 市场体系
(1)含义:市场体系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
(2)分类: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如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金融市场)等。
(3)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措施:①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②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10. 我国政府如何履行经济职能、发挥作用
(1)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3)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4)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6)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1. 宏观调控
(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4)原因:①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②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③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④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
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