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竞争策略
2023-04-29徐岳
徐岳
摘要:对公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获取盈利的重要渠道,与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有密切联系。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呈现出减速、波动明显、结构优化转型等特点,银行间同业竞争加剧。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合理的竞争战略方案,提升商业银行对外信贷业务能力。基于此,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探讨,提出加强对公信贷业务的有效对策,以推动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对公信贷;竞争
一、对公信贷业务概述
银行一直是国家主要的外汇储备力量,也是国际融资的主要通道,为国家发展建设和国民经济力量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对公信贷业务分类标准
对公信贷业务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五类,一是按货币种类分类,二是根据资金用途划分种类,三是根据使用期限划分种类,四是根据资金使用领域划分种类,五是根据贷款形式划分种类。
(二)对公信贷业务对象
对公客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中型公司和相关机构,包括企事业单位法人、能够体现经营管理作用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类组织;另一类是中小企业客户。
(三)对公信贷业务
一是信贷风险。如果企业没有按照合同规定还款或没有能力偿还,那么商业银行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旦客户的信誉降低,就会出现更高的违约率,会引发信贷风险,银行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是流动资金风险。在商业银行运作过程中,主要的融资方式短期融资,而融资借贷有较强的流动性,体现了一定程度的长期性质。在短期资本短缺、当前债务与追加资本开支不匹配时,会产生资金流动风险,造成负债和资金之间的差额,导致流动性直接面临更大的风险。
三是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市场有极强的波动性,当利率和汇率改变时,很容易引发信贷风险,影响信贷业务的安全与稳定。因此,要根据金融市场特点,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预防风险。
四是合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有效落实,有多项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可一旦对公信贷业务的执行操作不规范,存在争议,就可能造成信贷风险。
五是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与银行员工的自身素质密切相关,部分员工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在实践中,未严格遵守对公信贷业务的操作流程,导致操作上出现风险隐患,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竞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竞争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结构也得到有效优化,我国银行对外信贷业务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我国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增长速度减缓。尽管信贷业务新增规模有所增加,但总体增长速度依然呈下滑态势。
二是银行间的信用交易出现明显波动。根据银行贷款业务的周期性特点,商业银行的总体贷款业务中对公信贷业务所占份额呈递减趋势,一些表内业务逐步被表外业务替代。
三是对公信贷业务逐渐实现结构化调整。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推动了行业结构转变,金融资本更多集中在新兴技术产业和稀有能源产业方面,金融资金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应用,也能充分发挥财务资源的有效性。近年来,经济发展使制造业、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的贷款比例降低,公共设施建设行业的贷款比例有所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娱乐休闲产业、商业服务业的信贷明显增加,经济转型步伐加快。
总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难以实现差异化服务,导致信贷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使银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了防止银行业出现恶意竞争行为,应提早制定有效的竞争对策,优化对公信贷业务,为客户提供差异性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做好准备。
(二)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但依旧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必须找到问题根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是贷款资金发放不平衡。商业银行之间的信用交易需要以信息化的方式呈现,贷款资金分配不公包含许多影响因素。首先,大中型城市对公信贷业务较多,而边远地区则几乎没有。大型公司属于此类业务的重要客户,占据较大比重,小型公司规模较小,即使有完善的手续,也很难办理好对公信贷业务。此外,为了获得更多利润,银行的服务对象也更多倾向大中型公司,这导致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也容易造成不良信用现象。其次,银行信贷资源区域性分布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是业务营销水平有待提升。银行工作人员往往会忽视对公信贷业务,同时,由于缺少有效的宣传,如果企业未自行咨询和了解,大部分人对对公信贷业务并不关注。商业银行的营销部门也应跟随时代发展,更新宣传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对公信贷业务。
三是缺少足够的专业人才。当下,商业银行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但能够胜任对公信贷业务的高端人才稀缺,优秀人才也成为各大银行争抢的重要资源。
四是客户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许多客户遇到问题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反馈,也无法及时得到银行工作人员的关注,其中存在较大的监督漏洞。
三、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竞争策略
(一)推进银行对中小型企业信贷业务的创新力度
针对不同的客户,要提出不同的信贷服务计划。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需求,优化信贷服务方案,完善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业务服务体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想取得市场先机,应随时随地开展市场调查,及时根据企业信贷需要调整服务方案。针对中小型企业信贷管理部门设立单独的机构,专门处理中小型企业的信贷需求,这样既能做好大型公司的有效服务,也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规范化的信贷服务。
银行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进行创新服务:一是提供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对缺乏实力、提出实物资产抵押贷款的中小型企业,在合法范围内,将其拥有的专利、知识产权、品牌使用权经相关部门评估后,作为发放贷款的抵押物。产品品牌、著作权、商标权都可以作为抵押物放款。二是如果自然人要以信用作为担保,银行可以考虑将企业法人的个人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贷款,实现银行信贷风险转移,有效加强企业法人的警惕性,督促企业法人按照标准期限还款,避免信贷风险。三是将中小企业的仓单作为抵押物,通过对中小企业仓单和土地使用权进行价值评估,作为抵押发放贷款。
经济新常态推动行业发展,促进各行各业获得新的转型机会。商业银行愈发重视消费者需求,希望能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逐步扩大对公信贷业务规模。服务质量是影响消费者印象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有必要加强沟通,做好消费者需求的数据统计和合理分析。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企业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商业银行要尽可能提供现代化的服务,通过收集中小企业客户的资料,制定客户需求数据,根据客户的反馈,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二)推进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传统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银行发展环境,也难以满足对公信贷业务岗位的具体要求。商业银行需要做好客户发展需求的跟踪记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解决复杂问题、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履行银行的资金辅助职责,要尽快推动对公信贷业务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应抓紧时机,从构建信贷团队出发,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良好学习态度的信贷人员团队,为对公信贷业务发展贡献人才。
为了有效打造高素质的对公信贷管理团队,需要提升人员的专业能力。从事对公信贷业务的人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给予人员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对该业务的敏锐性,及时预感风险,做好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信贷市场,把握信贷市场的风向。人员还要掌握与对公信贷业务的相关法律知识,在实践中及时针对法律问题找寻最优化的对策。同时,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责任态度与较强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更有动力,也为自身发展做好铺垫。
实现综合性人才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学习平台,为业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将丰富的培训资源融合起来,便于信贷人员随时随地开展现场学习,积累更多知识,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发展。二是利用线下培训,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根据对公信贷业务的发展需要,定期开展专题培训。邀请优秀的信贷人员分享个人经验,邀请专家开展信贷业务知识的培训讲座,使业务人员有机会更加深入地积累知识,丰富个人认识,提升业务能力。三是以考代训,尽快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考核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商业银行需要定期开展业务知识考核,考核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为信贷业务团队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三)准确把控宏观经济政策导向
商业银行需要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要将经济政策落到实际工作中,把握政策的重点,便于商业银行优化设计,这对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创新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对公信贷业务是目前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类型,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紧跟国家的发展战略,逐步加大对重点产业的资金支持。在面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时,应适当给予信贷补贴,对绿色环保企业和消费服务企业的信贷需求给予倾斜支持。与此同时,应提供更为广泛的绿色金融信贷服务,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为绿色金融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公信贷业务的规模扩张,将对公信贷业务做大、做强。
同时,商业银行应充分重视对公客户的开发工作,针对业务发展、客户的准入与退出,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商业银行拓展对公业务规模,针对某一企业,开展上下游产业链的业务拓展,根据企业类型和产业规模进行产业集群的集中管理。
此外,为了顺应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转型,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对公客户的具体需求,调整对公信贷服务模式。传统模式下,信贷服务手续较为复杂,流程繁琐。而随着时代发展,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侧重点,逐渐实现业务转型。首先,将部分信贷业务转向投资银行、交易银行等领域,促进信贷业务和投行业务的一体化发展,把握当下的市场经济发展重心,跟上经济市场的发展步伐,促进资本市场的业务发展,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促进发展转型。其次,应更加重视精细化产业发展,逐渐将侧重点转向金融科技企业,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的信贷服务,实现信贷业务合作运营,提升资金利用率,真正让钱用到“刀刃”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竞争策略的科学应用,可在极大程度上拓展对公信贷业务水平,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提升公客户信贷的开发深度,极大程度上促进对公信贷业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丰,崔娜.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信用风险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07):107-108.
[2]俞翔,石丽娜.试析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竞争策略[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