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四个不摘”守住“稳稳的幸福”

2023-04-29蔡怡

党风与廉政 2023年10期
关键词:驻村监委监测

蔡怡

2020年,陕西省如期完成了56个贫困县摘帽、465万贫困人口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今年,陕西全省脱贫人口外出务工218.81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20.35万人,培育和巩固帮扶车间1873个,上半年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8733元,同比增长14.02%。

几年间,陕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全省巩固衔接工作推进有力有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铿锵有力。

今年,陕西省纪委监委积极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守“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切实扛起监督责任,在统筹融合、提升监督效能、推进工作开展上下功夫,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彰显纪检力量。

牢牢守住“底线”早预防早干预

在平利县大贵镇儒林堡村村委会,挂在墙上的防返贫“四色”标识动态监测示意图格外醒目。图上有红、橙、黄、绿4种颜色,通过此图,全村村民的情况一目了然。

平利县曾是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县,2020年脱贫摘帽后,当地创新提出“红、橙、黄、绿”防返贫“四色”标识动态监测举措,明确防返贫人口监测重点,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汪宣军是儒林堡村的脱贫户,作为家中顶梁柱的他,在外务工时意外从树上坠落,导致腰椎粉碎性骨折,高额的医疗费一下子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于是,汪宣军联系到了自己的帮扶责任人。经过入户核实,村里决定把汪宣军纳入“四色”中的红色标识框内,成为重点监测户。“该申请的政策都给我申请了,能享受的政策也都享受到了。”汪宣军说。

住院期间,汪宣军共花费100600元,出院后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54000多元,此外还享受了各项救助帮扶政策,算下来自己仅须负担1万多元。

除了给予直接救助之外,镇村还按照“四色”标识动态监测的要求,为汪宣军“量身定制”了帮扶计划,给他提供了5万元发展产业小额贴息贷款,帮助他办酿酒作坊,养猪、养牛。如今,汪宣军家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中排查走过场、帮扶不及时不精准、应纳未纳、搞“数字帮扶”等问题,是今年陕西省纪委监委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作为牵头部门,陕西省乡村振兴局印发了陕西省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思路目标、范围对象、重点任务、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指导帮助各地准确把握政策,精准抓好执行。

今年5月中旬,陕西省纪委监委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组对省乡村振兴局开展的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在听取省乡村振兴局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后,要求其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推动下,全省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有序开展。

陕西省乡村振兴局防返贫监测指挥中心负责人表示,截至8月底,全省共纳入监测对象7.29万户22.19万人,均落实了精准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我们坚持两周一次‘双随机电话抽查,今年1月至8月,共发现疑似问题591个,核查属实的130个。通过省12317防止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服务平台、‘局长信箱等渠道,接听政策咨询电话1692个,受理投诉举报27件,办理‘局长信箱信件51件,及时回应了群众有关政策咨询和诉求,帮助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扶上马送一程”大步迈出新路子

扶贫先扶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农民掌握更多现代生产技能,帮助乡亲们发展产业,比物质帮扶更为重要。

“咱这个线椒叫‘一尺红,我种这个有20多年了,一亩地平均下来能卖1万元,像我种了五六亩,这一年下来就有个五六万元的收入。”乾县灵源镇孝义村育苗农户何平高兴地说。

孝义村蔬菜育苗历史悠久,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蔬菜育苗村。因所育辣椒苗结出的辣椒果形修长,可达1尺,故称“一尺红”。此辣椒具有皮薄肉厚、椒香味浓、色泽红亮、辣味醇厚等特点。

为打造产业发展新路子,带动群众共同富裕,乾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农业农村局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教授到村里开展技术指导,培育辣椒优良品种,发展了120余亩辣椒育苗基地,年产辣椒苗1000万株。产量高、品质好,小小秧苗成了灵源镇孝义村全村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辣椒成熟后,经工厂深加工后对外销售,有了精品蔬菜及农产品深加工品牌的加持,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升。“我们的辣椒幼苗生长适应力强,在其他城市也有销路!”何平说。

近年来,乾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第一职责,聚焦“四个不摘”政策落实强化监督,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等相关单位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及区域优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打造农业产业板块。同时,从优化产业品种、提升技术服务、精细田间管理等方面着手,保产保质保销路,让群众在发展乡村产业中拓宽致富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今年,我们通过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等方式,监督推动各单位扎实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认真做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岗就业跟踪服务,常态化组织镇村干部采取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全县就业、未就业、失业人员情况进行摸排统计。”乾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截至8月,全县正常运营就业帮扶基地23个、社区工厂4家,安置劳动力就业2950人,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293人。

铜川市耀州区纪委监委紧盯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重点环节开展监督,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聚焦“人清”助“头雁”轻装上阵,聚焦“事清”用制度确保清廉用权,聚焦“风清”用文化涵养民风,激活全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实现产业振兴。

董家河镇王家砭村党委创新运用“党委+企业+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全村各类经济组织达上百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7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1万元。

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耀州区围绕苹果、香菇、奶山羊等8条产业链,持续扩规模、延链条,全区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6.5万亩,香菇年出棒400万棒,奶山羊存栏4万余只,中药材种植11.2万亩,特色产业年产值20亿元;依托步寿塬—石柱、小丘—照金2个现代农业产业带,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16家、专业合作社168家,通过资金托管、吸纳就业、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群众年增收2600万元以上。

坚守“主战场”扛牢扛实帮扶责任

发现脱贫户张二庆家房顶漏水,王小红立即协调施工队去修缮;村民王航洲反映崖背雨季容易积水,王小红马上联系施工队制作挡墙;得知张垂林家苹果滞销,王小红第一时间发朋友圈帮忙打开销路……

王小红是咸阳市纪委监委第十一审查调查室副主任。自2021年9月到乾县阳峪镇阳峪村驻村以来,他就成了村里的“大忙人”。

阳峪村地处“旱腰带”地区,全村有脱贫户207户722人。虽然脱了贫,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依然不少。为了让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王小红带领驻村工作队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真心真情和担当作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前不久,王小红还被表彰为陕西省定点帮扶工作先进个人。

与村“两委”干部到槐北村参观学习产业发展经验,到长青镇石头坡村学习农机合作社运营模式,到尹家务村学习大葱规模种植经验……在宝鸡市凤翔区,陈村镇蔡阳山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雷红亮为村里的产业发展谋求新路子,同样忙得不亦乐乎。

雷红亮是凤翔区纪委监委派驻区人社局纪检监察组干部,自从来到蔡阳山村,他每天琢磨的就是怎么让群众富起来。“目前村里以小麦、玉米种植为基础产业,另外还养牛和种植大葱,规模也不是很大。”雷红亮说,“村子的发展需要产业来支撑,当务之急就是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口袋里的钱多一些。”

经过摸索,雷红亮尝试着带领村民发展芦笋种植和野生酸枣采摘。“我们种了200多亩芦笋,今年是首次采摘。”雷红亮说,对于村子的未来,他信心十足。

世上并无一劳永逸之事,脱贫摘帽更是如此。摘帽不能摘帮扶,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要坚守在帮扶工作的“主战场”,把帮扶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为了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推动“四个不摘”中“摘帽不摘帮扶”要求落实落地落细,省乡村振兴局分级分类精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全面推行具体任务“清单制”、重点工作“擂台制”、试点示范“赛马制”、重要事项“承诺制”,配合省委组织部完成驻村干部轮换,实现了驻村帮扶工作的无缝衔接。

省乡村振兴局督察巡查处副处长周江表示,针对有的单位派驻帮扶干部两头跑、长期不驻村、进入工作角色慢、帮扶效果不明显等帮扶责任落不实问题,省乡村振兴局坚持分级分类和“全员、精准、有效”原则,对所有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开展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据了解,目前全省已完成对1.65万名新轮换驻村工作队队员的示范培训。越来越多像王小红、雷红亮一样的干部走进乡村,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接续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驻村监委监测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名单(55个)
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案例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5个多月近2万名干警向纪委监委投案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