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4-29郑思思张照楠

信息系统工程 2023年2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高校教育立德树人

郑思思 张照楠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不仅为教育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样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良好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该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纠正学生的价值观,提高高校的育人效果,详细阐述了信息化的时代的特征,同时分析研究了这一背景下高校完成立德树人任务所面对的问题,最终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旨在为今后高校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前言

在信息化时代中,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培养人才、立德树人的重担。在网络时代下如何防止学生受到网络侵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已经成为高校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高校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客观看待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二、信息化时代的特征

(一)便捷性及海量性

信息化时代下,各类电子产品被开发出来,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人们利用相关的电子产品,能够在任何地方获取到自己想得到的信息。从当下的教育方面思考,人们可以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在网络中获取到最优秀的课程。

(二)交互性及开放性

信息化时代下,人们不再局限于时间与空间,任何地点都能够传送并接收信息,同时可以进行信息之间的交流互动,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但同时因为这一交互性,众多网民可以任意在网络中发布不良言论,这对于大学生的冲击是较大的,容易引导学生树立不正确的三观,对今后生活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这对于高校立德树人建设来讲同样是不利的,容易让学生忽视高校教育,盲目迎合网络文化[1]。

(三)多样性及自由化

信息化背景下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到较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时能够直观地了解到社会热点。而网络上信息众多,且我国并未在网络信息方面过多的限制人们的言论。这使得大学生在浏览相关信息时难以分辨是非,价值观容易出现混乱。另外在信息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三观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三、信息化背景下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课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高校内部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局有着局限性,大多课程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将一些道德知识、道德规范等单向传授给学生,并未对道德实践予以重视。这使得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存在着不足,当学生在信息化时代下,真正遇到道德两难问题时,难以通过自身思考找到问题观念。同时学生也难以真正将道德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道德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学生难以在网络中明辨是非。一般来讲,学生有认知却不等同于学生能够认同某些知识,而认同也不能够等同于行动。仅仅对学生讲述道德规范难以真正解决学生的道德问题。将理论真正转化为实践才能够真正促进德育[2]。

(二)网络流行文化的影响

网络文化指代的是人们在信息化时代下,基于网络进行文化观念以及文化活动的信息传播活动。网络可以称之为当下所有信息文化的载体,利用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快速传播,以此产生了较多新的流行文化。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文化具有独特性、交互性、丰富性等多种特征,同时这一文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创造性,促使着众多人参与到网络文化中。另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网络中不仅仅涵盖着我国文化,他国价值观、文化等也慢慢流入到网络中,不断影响着人们。网络中的各项娱乐、生活方式等不断融合同化,最终形成了融合性的新型网络文化,这些网络文化同时也不断影响着现实世界。我国网络文化中的娱乐性、时代性等特征不断吸引着大学生,极易引起大学生的模仿,而若是大学生受到网络文化的同化,更是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变化。

(三)网络监管难度大

在网络监管方面,我国法律尚未完善优化,网络环境并未得到有效净化,网民言行依然没有被有效约束,所以网络环境存在着较多的复杂性。另外网络中的信息多样,内容庞大,不仅仅存在着健康信息,同时也存在着较多迷信、反动等不良信息。在当下信息化时代中,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思想交流的重要场地之一,若是各种不良文化渗入到网络中,容易引起大学生盲从。但是也正是因为网络信息传递的虚拟性、随意性等,网络监管更加困难[3]。

四、信息化背景下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

(一)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1.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工具

高校在立德树人方面还需不断创新,保持与时俱进。首先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高校教师可以将注意力放于学生价值观不正的具体表现方面,针对性地纠正学生价值观。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网站、学校微博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借助于网络途径传递给大学生。另外还需要利用这一核心价值强化德育教育,在课堂上可以将一些价值观不正的案例讲述给学生,针对性地让学生了解到正确价值观,这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在建立网站之后,还需及时考察相关网站的影响力以及浏览量,在网站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及时更新动态。同时可以在网站上建立交流版块,针对网络上所传播的热点问题发起讨论。高校还需对网络教育加以重视,防止该教育形式流于形式。再者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经常会使用一些QQ、微信等工具进行信息浏览,高校还需利用这些媒介将正确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同时还需定期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等进行考察分析。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还需进一步促进交流,建立平等关系,以便更好地更好地做好大学生网络引导工作。

2.完善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教育机制

良好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大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观念,同时更容易让大学生完成价值观内化。首先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所以还需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的理论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多融入一些网络热点,将这些网络热点与马克思主义等内容相结合进行讲解。这样能够增加理论的丰富性,避免内容过于空洞引起大学生反感。另外在课堂内容讲解过程中,还需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建立专家讲座教学模式,组织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活动实践可以说是促进学生真正理解道德理论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多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树立责任感、建立共产主义信念。例如高校可以开展“感恩月”“关注空巢老人”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体,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实现社会价值。这能够帮助学生脱离网络,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学习正确的价值观。此外高校还可以为学生开展“学习雷锋”等活动,要求学生学习一些先进人物的精神,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基地、烈士陵墓等地点,引导学生建立感恩心,让其真正认识到民族传统以及民族信念,借此培养学生的爱国心理,提高民族精神。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德育氛围

网络时代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高校在教育方面同样需要贴近社会发展,迎合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可以进一步抓住网络契机开展德育教育,借由网络这一平台更好地发布社会主流价值观,全方位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4]。在德育教育方面,大学生还需学习正确的理想观念、政治观念等等。德育教师可以适当建立讨论会,要求学生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在学生畅所欲言之下纠正其中不正确的言论,建立良好的信息化德育氛围,这一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建立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吻合的观念,在混乱的网络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此外社会同样需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氛围。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社会还需进一步改善网络环境,引导网络文化的积极正面发展。此外教师还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休闲理念,引导学生将更多的自由时间用于道德建构中,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个人提升中,以此提高自身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学习奠定基础。

(三)动态监督并引导大学生网络意识行为

高校可以采取动态监督,以便及时了解到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状态。可以将监控体系建设的为寝室长-班干部-辅导员-学校的制度,通过学生所用到的QQ、微信、微博等软件,对学生的网络动态进行观察分析。同时高校还需及时了解到社会动态以及网络热点,结合学生的言论进行交流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防止学生被网络舆论所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往往是受到了不良信息的诱导,及时了解学生动态、网络状况能够及时扼杀学生的价值观扭曲苗头。另外对于一些网络行为有误还需重点关注,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同时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行为,保证其言行的规范性以及道德性。此外高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大学生职业平台以及心理咨询平台,从心理、实践等多个角度做好学生道德引导工作,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还需及时引导。同时还需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学生自身能力,建立思想防御,做好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引导工作。

(四)形成网络德育合力

大学生的德育观念引导不仅仅需要依靠高校,还需树立高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教育的网络体系。同时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明确三方之间的责任,防止高校、家庭以及社会出现德育问题推诿的状况,保证德育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出其作用。首先家庭方面,还需要父母通过网络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道德观念,父母还需明确自身在大学生教育方面的责任,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父母还需在生活中保持自身的爱心、责任心等等,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其次高校方面,还需进一步坚持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始终重视学生的德育状况。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讲座、建立公众号加强道德宣传等方式向学生传导正确的思想观念。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做好课内课外的德育教育衔接。教师还需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了解到学生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在发现问题时,还需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此外在社会方面,还需进一步把控好网络舆论,建立德育开放平台,与学校之间建立更多联系。社会可以通过各类社交媒体进行道德案例引导,传递更多的积极能量,引导舆论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以此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氛围。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德育合力体系,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观念,同时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价值观。德育合力体系是高校在立德树人方面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一般来讲,仅凭借着外界的力量难以真正规范人们的行为,只有真正实现了道德自觉,才能够在今后生活学习中以道德规范约束自身。所以要促进学生保持道德规范,还需进一步让学生形成道德自觉。学生的道德认同感并非自身可以建立,还需高校进行引导[5]。网络环境下,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更加重要,高校还需利用网络这一工具找寻新的教育方式,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道德感。大学生的德才兼备需要高校的培养,高校还需把控好立德树人的力度,促使大学生成为能力与素质兼备的国家人才。

(五)培育先进、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若是校园文化浮躁,学生也难以静下来学习,若是校园文化先进健康,大学生也会更加积极的发展。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能够做到教化无痕,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高校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康和谐先进的校园文化。首先在物质文明方面,还需从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开始,以此建立良好的立德树人氛围。可以在教学楼布置、文化展品等方面突出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受到物质文化的熏陶。高校内也可以通过建设名人雕塑等方式提高物质环境。其次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还需优化校园内部的学风建设,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强化道德规范的引导。高校长期做好大学生行为引导工作,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高校还需遵循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校规、校训等制度进行优化,提高各项制度的约束力,更好的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同时还需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建立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道德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6]。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下,网络各种信息混杂,为大学生带来学习便利性的同时,也不断引导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各种不良信息极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出现不明是非的状况。针对这一点,高校还需进一步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教学方法,多角度多方面促进德育教学。同时还需利用网络工具完成良好德育观念的渗透,慢慢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约束自身行为,为今后生活工作奠定基础。H

参考文献

[1]赵国利.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理念及其强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05):1-3.

[2]于洪娟.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及实践策略研究[J].品位·经典,2022,(05):100-103.

[3]林志锋,黄礼锵.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使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05):114-116.

[4]陈诗师,冯霞.微媒体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思政课教育路径创新微探[J].南方论刊,2021,(04):105-107.

[5]王延.新媒体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模式探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27-130+135.

[6]芝春.“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如何基于立德树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J].河北农机,2020,(07):105.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临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20220303170)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高校教育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