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
2023-04-29王玲玲
王玲玲
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其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教学的关键是问题的提出与发现,设计出有效的问题是问题教学的基础。
一、有效的问题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学习热情,那么课堂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导入时,如在二氧化碳学习时,可以结合趣味性话题“神奇的死狗洞”来创设问题,通过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调动课堂气氛。趣味性的问题也可以是为了某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如学完燃烧条件,再学习灭火原理之前演示烧不坏的手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手帕没有燃烧的原因,同时反思为什么手帕上能产生火焰,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前蘸取的“水”具有什么性质,进而解开烧不坏手帕的奥秘,反向思考可以获取灭火的原理。
二、有效的问题设计应具有启发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型学习。如在水的组成学习中,教师这样设计问题:人们通过哪些实验得出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燃烧和水分解实验中哪些现象和事实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学生从整体把握这一课时内容,能够启发学生感受化学是如何通过实验来获取知识,学习化学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有效的问题设计应具有探究性
有效问题的设计,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实验教学中要考虑问题的探究性,使得学习不局限于实验的表面。如探究二氧化锰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中作用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不能分解生成氧气?请设计实验加以说明。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你设计实验加以说明。通过第一个问题有利于学生后续理解为什么要加催化剂,同时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发现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内木条并不复燃,教师接着演示向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知识。通过第二个问题能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如有学生提出可能是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也有学生认为可能是二氧化锰能分解生成氧气等,然后学生设计实验判断自己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
综上,我目前结合教学实践仅对问题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作了一些思考,今后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新颖独特、值得探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