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立其诚》和《怜悯是人的天性》论证思路对比
2023-04-29
《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两篇文章属于经典的人文社科论文,分别对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真”和“善”进行了阐释。凡议论文,目的是论证中心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两种方式:立论和驳论。
立论,是从正面去主张、确立己方论点,写作方法是“证实”;驳论,是破除、反驳他方论点,写作方法是“证伪”。《修辞立其诚》属于立论文,《怜悯是人的天性》属于驳论文。而议论文体式不是非“立”即“驳”,而是相互融通的,《怜悯是人的天性》即边破边立,破立结合。
首先看立论文,立论文写作、立论思维,重在“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主张,且观点明确,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如《劝学》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观点,开门见山。《修辞立其诚》利用“原点思维”(不是自己首倡而是利用他人的观点)肯定《易传·文言》的美学观点“修辞立其诚”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延伸到发言论著写文章,从正面提出中心观点——“‘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中心论点句使用了陈述句句式,且为短句形式。在中心论点确立后,作者让自己的文章内容聚焦,从相对应的“立其诚”的含义、原因、具体做法方面进行了论证,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论述分析问题,并从哲学和科学角度引用理论论证观点,避免了假大空和松散性,且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论证结构,即由发言、著论、写文章的诚伪,到科学上追求真理,再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后到学风上的端正,最后到做人的说真话、讲实话、表达自己真实的见解,层层递进进行阐释,对文章中心观点的论证,可谓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同时,作者在论证观点时以小切口进行深入挖掘,如分别选取了从认识世界、端正学风、社会现实这些具体的方面阐述“修辞立其诚”的重要性,从哲学的“修辞”说到立身处世的“为人”,深入浅出,自然流畅。最后以总结收束全文,再次强调“立其诚”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扣合和升华中心论点。
然而立论文并非只立不驳。立论文中的驳论,一般是立中有驳的。如在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时作者承认“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作者并非一味肯定,而是强调作用的不同,也就是对象的不同。
再看驳论文,驳论文以“驳”为主,对片面的、错误的、反动的观点进行批驳。而“破立结合”,是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同时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驳论的主要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怜悯是人的天性》作者先比较自然状态中的人和文明社会中的人的不同特点,树立批驳的靶子,批驳霍布斯的错误观点“人天生是恶人”,然后在对其进行批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人天生拥有怜悯心,即中心观点“怜悯是人的天性”。
作者对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这个观点进行理论基础和事实的批驳。霍布斯的着眼点是人们为了满足许多欲望而产生需要,沿着着眼点进行推论,势必会得出“人天生是恶人”的结论。然而事实上,自然人的需要仅仅是为满足生存,“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是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在自然状态中,强壮的人不会抢夺弱小者的食物,这就是一种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作者的分析,等于从根本上驳倒了对方的观点,可谓“釜底抽薪”。在进行事实批驳时,作者指出霍布斯忽略的事实: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因而作者从多方面列举事例,如分析人和动物拥有怜悯心的本质,对比野蛮人与文明人的行为,进一步论证人是有感情和同情心的。这样,作者以大量的事实驳倒了对方的观点,可谓“事实胜于雄辩”。
批驳霍布斯的错误观点后,作者又从正面对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怜悯心有助于人类的互相保存进行了立论,辨析“自爱心”和“怜悯心”,并借助对比,深度阐释怜悯心的意义,强化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