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马迁祠前的沉思

2023-04-29曹建平

《学习方法报》写作·高一 2023年25期
关键词:读书人华夏司马迁

曹建平

1700多年过去了,他的祠前依然游人如织,香火氤氲。

磨盘石铺筑的古道,诉说着他千年不朽的业绩。山坡下绿树掩映的广场,他的塑像一如他的《史记》,令瞻仰者“阅尽人间春色”。手握书卷的他,神情淡定地目视远方,凝重而又坦然。

沿九十九级石阶登其巅,东望黄河滔滔,西眺梁山巍巍,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千古不朽的伟人就长眠于这山水环抱的半山坡上。历史,因他的描述而眉清目秀,熠熠生辉;而他,一个读书人的理想,也因一部著作而山高水长,气象万千。

因为有了他,有了韩城芝川镇的那位读书人,有了汉武帝时代的那位太史令,历史的传承就如一江春水滚滚东流,万古不息。

一部52万字的民族巨著,不只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不只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于国史、于国学、于民族,那都是一座高峰,一尊丰碑,自他以降,无人能绕得过去,如泰山巍峨,如苍松坚挺,任凭风摧雨毁,雷霆万钧,依然光彩照人。他,就是华夏历史的一杆秤,一地沃土,一条龙脉。华夏历史就是他笔下的一组字符,一滴清泪,一腔血脉。历史的一草一木,民族的一经一纬,都因他而风姿绰约,仪态万方。

他痛恨那些大臣的见风使舵,落井下石。他只是想申辩一个真实的李陵,坦诚地见证一个败军之将的汗马功劳和降敌耻辱。但他却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遭受了人生的奇耻大辱。

是屈辱悲悯地了却残生,还是在人生的逆境中冲出黑暗?他陷入了深深地思索。父亲的临终嘱托,像一缕春风,吹醒了他本已冰冷的灵魂:“余死,汝必为太史令;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他在屈辱中刚强地站立了起来。他要做比生死更重要的大事,那就是为传承华夏历史而肝脑涂地。上至黄帝,下至汉武时代,他的才情,他的悲怆,他的梦想,在如豆的油灯下一点一滴淅沥成中华民族的传世瑰宝,横空出世。一个古老民族将近三千年的升沉起伏,在他的巨笔下,汩汩流泻,如朝日喷薄,在史学的天空里,放射着万道霞光。

站在司马迁祠的圆形墓冢前,古松掩映下的英灵早已灰飞烟灭。眼前闪过的是金戈铁马,是江山易帜,是英雄叹息,是黎民呼号。一千多年过去了,皇帝大人没有想到,也不会想到,恼羞成怒之下,他带给了一个文人生命的羞辱,却成全了一个民族的恒久骄傲。

这就是历史。

(选自《咸阳日报》,有删节)

【读美文·话写作】

本文叙述了作者在司马迁祠前的感想,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的文史成就及不屈精神的赞扬与景仰之情。文章首先介绍司马迁祠的概况及司马迁卓著的成就,进而论及司马迁遭祸的原因及其忍辱著书的坚强和不屈精神,最后“民族的恒久骄傲”一语高度评价司马迁,首尾绾合,结构严谨。文章叙议结合,多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感情充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读书人华夏司马迁
绽放,华夏之美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一场约架,变了华夏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华夏撷韵
我是快乐读书人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读书人的事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