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3-04-29石岩刚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交融共同体中华民族

石岩刚

中国文化史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整合进《中国文化概述》这门课程内,在课堂上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

本门课程目前在国内各高校的许多专业中都有开设,然而目前通用的教材中,有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时,内容相对篇幅较短。而这部分内容对于让青年学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认识,进而树立各民族命运共同体理念至关重要。鉴于此,本人认为有必要在教学中逐步增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的内容,主动扩充课程中涉及多元民族文化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等部分内容,以求在课堂中与学生一道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一、课程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主要是在讲授中国文化概论的过程中,以教育部通用教材的课程结构为主要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主讲教师的专业特长,适当增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形成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作用的内容;发掘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发展、铸牢的过程;整合研究成果,展示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史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弘扬和宣传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成果,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以实际行动共同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理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

“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文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文化概述》课程中的融入点具体为以下几点。

(一)概论部分对“中国文化”概念的厘定部分,向学生们介绍历史上中原汉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倡大中国文化概念,而不应仅将中国文化概述内容局限在中原汉族文化,由此来增进学生们对我们构建各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体认。向学生们介绍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道守卫、开拓了我们的领土,奠定了我们现今960万平方公里的伟大祖国的领土面积。

(二)在“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部分,讲述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和高原、山地文化之间的互动融合,以及这些活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宗教文化部分,除了传统上对中原地区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的讲授之外,还要补充兄弟民族历史上的宗教与中原地区宗教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国整体的宗教文化。

(四)在文学、艺术部分,补充包括各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文化艺术之间的互动,特别是文学神话、音乐、美术以及舞蹈等内容。

(五)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一部分,要向学生们介绍历史上我们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各民族语言文字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

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列举的内容,本门课程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挖掘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向学生们展示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化上互相借鉴、相互影响,并由此形成的命运共同体的波澜画卷。

三、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

本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和指定主题学生课堂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主,同时尽可能引导学生的课后阅读,以及组织和指导学生暑假前往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调研。我校去年组织和指导的学生们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调研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该小组的学生们均表示加深了对民族文化和各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并撰写详实的实践报告《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之花遍地开》。

课堂展示,结合陕西师范大学生源特点,即来自西北民族地区学生数量较多,故此鼓励学生们结合家乡所在地的多元民族文化特色,展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及现状,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色文化。

鼓励学生们搜寻、整理家乡所在地能够展现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化遗迹,比如碑刻文字、建筑遗迹、博物馆藏品等,以文字、录音、视频等形式呈现,并以此作为课程期中作业。

期末考核,灵活采用课堂考试和课程论文结合形式,将考核形式的选择权交给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四、预期教学成效

本课程以在课堂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为主要德育目标。因此预期效果,除了传统中国文化概论教材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之外,还要达成以下目的:让学生了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宗教、经济、人口的交往交流交融史实,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文化对于我们当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启示;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以本课程德育内容为目标的大学生暑期实践,调动学生田野考察的积极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东部沿海地区的学生,深入陕西、甘肃,甚至新疆、青海等西北五省民族地区博物馆、实践基地深入考察,现场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以“在地”方式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

作者简介:石岩刚(1982.05— ),男,汉族,河北邯郸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历史学

猜你喜欢

交融共同体中华民族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真美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