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懈探索,永无止境

2023-04-29薛秋影

《学习方法报》写作·高一 2023年33期

薛秋影

主题阐释

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伟大发现和创新都源于对未知世界的不懈探索。从古代探险家航海探索未知大洋,到现代科学家在微观领域的探索,再到每一个普通人在工作岗位上不断钻研,持续的探索精神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永无止境”提醒着我们,每一次探索都只是揭开了更多未知的面纱,同时也引发了更多的问题和挑战。正因如此,永无止境的探索才能保持人类智慧的活力,不断推动我们前进。

素材呈现

秦世俊: 0.01毫米的较量

秦世俊是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铣工。哈飞技校模具钳工专业毕业的秦世俊,起点并不高,被分配到新兴的数控专业之后,他先从普通铣床苦练,细心体会铣削加工的要领。等技术稳定后,他转战数控机床,从零件装夹、机床操作等基础知识开始学起。一年下来,秦世俊就成了操弄数控机床的行家里手,成功晋升为高级工。秦世俊身边的人都知道,他的追求永远是“0.01毫米”,因为精品与废品的距离只有0.01毫米。秦世俊在技术钻研之路上同样一往无前,始终以汗水为鞭,向着自己心中的梦想策马疾奔。为钻研数控技术,秦世俊将专业书籍啃了十几本,学习笔记堆起半米多高。在自学中,他发现自己的理论积淀还远远不够,于是便毅然报考了东北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学习制图和编程,牢牢奠实数控技术大厦的理论基础。不知不觉中,秦世俊已经工作了20多年。20多年来,他收获满满,“逆向思维、反向采点加工腹板法”“为两台不同型号的车铣中心机床制作转换夹具”“某型机主浆旋翼泡沫提效”等一个个大型技术攻关项目成为他事业路上的累累硕果。

“大国工匠”“最美职工”“工人院士”……获得众多荣誉的秦世俊,并没有被荣誉所羁绊,如今的他仍在向自己一生追求的梦想不断奔跑。只要站在机床前,他就仿佛还是当年那个追梦少年,心系祖国,情系航空,用奋斗为自己的梦想不断着色。

素材解读

一把量尺,一个零件,一台机床,一隅天地。作为一名基层产业工人,秦世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严细精实的工作作风和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探索精神,恪尽职守、无悔担当的奋斗精神。他在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中,以奋斗的青春书写着产业工人的英雄传奇。

适用话题

不断超越、科技创新、奉献精神、探索精神……

何小虎: 小喷嘴助力航天梦

何小虎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数控车工。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运载该飞船的火箭“心脏”——液体火箭发动机,其燃烧系统相关产品作为“心脏中的心脏”,便出自何小虎及其工友之手。2009年,何小虎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以实操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300多人中脱颖而出,进入航天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2018年年初,一项艰巨的任务摆在了何小虎面前。一枚长征五号火箭的发动机,需要2160个喷嘴。由于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众多发射任务正在密集试车验证,发动机喷嘴的需求量从每年一万多个激增到四万多个。然而,喷嘴加工效率低、难度大,是车间多年无法解决的“卡脖子”难题,难就难在每个喷嘴都有12个这样直径1.05毫米的离心孔。过去喷嘴一直采用传统的机械加工,加工后形成的毛刺必须配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工去除,零件的液流试验合格率也只有50%左右。何小虎主动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出了离心式喷嘴无毛刺加工法,该法能保证12个孔一次加工成功,一致性误差控制在5微米,产品的合格率也提升到了99.9%。不但加工效率提高两倍多,每年还为国家节省经费上千万元。效率倍增、质量提升,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形成的磅礴推力,先后将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实验舱精准送入轨道,助力空间站如期建成。

素材解读

“科技为基,创新为魂。”从基层一线操作工干起,锚定液体火箭发动机心脏“精刻师”目标,苦干实干加巧干,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设备、挖掘新潜能,为“大国重器”的研制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火箭心脏的“精刻师”何小虎在完成了技能上的大提升的同时,也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完成了人生的大跨越。

适用话题

工匠精神、科技报国、知难而上、勇于挑战……

郑志明: 匠心助力“中国速度”

郑志明是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钳工。测量精度关系产品质量,一丝一毫都要计较。职高毕业进入工厂的郑志明,秉承“一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生信条,结合岗位需要,持续打磨钳工技能,练成了“人刀合一”绝活,手工画线钻孔控制在0.05毫米以内,锉削平面控制在0.002毫米以内。这个精准水平,目前国内极少有人能够达到。同时,他还练习车、铣、磨、线切割水平,并学习掌握三维建模技术和机械设计技术特长。在20多年的汽车技术制造工作中,他经手的零件没有出过一次质量差错。“我们产业工人不仅要能吃苦,不怕累,还要能够掌握最先进的技术,身怀绝技。”郑志明始终将师傅张金荣的耳提面命铭记在心。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要造车,先做人”的理念,攻坚克难,自主创新,从装配钳工成长为国家技能大师,带领团队自主研制工艺装备,一路破解集团、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汽车制造难题,以技术创新增进经济效益,被工友们称为“车间里的爱迪生”。如今,大到机器人工作站,小到工装夹具,公司几乎每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郑志明的发明创造。2023年2月28日,广西汽车集团向日本客户交付首批G050纯电动物流车,从“引进模仿”变成“赶超输出”。

素材解读

作为一名技术工人,郑志明几十年如一日,他爱岗敬业,反复磨炼,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技术炉火纯青,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演绎着新时代“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风采!作为当事者,他还实现并见证了中国制造的逆袭。从仿造学习到自主创新,从跟随者到开拓者,这场逆袭正是中国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加快迈向制造强国的缩影。

适用话题

爱岗敬业、攻坚克难、脚踏实地、技术突围……

征稿启事

为了给同学们提供展示自己个性和思想的舞台,长期征集学生佳作。同学们可在理想信念、责任担当、视野与胸怀、社会热点、个人成长等大主题下各抒己见,文章须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具有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见解新颖、构思精巧等特点,1000字以内为宜。投稿邮箱:1164269939@qq.com。欢迎个人或文学社投稿!

注意事项:①来稿请在文末注明姓名、邮箱、电话、联系地址、指导老师等真实有效的联系方式;②来稿必须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严禁一稿多投;③来稿一律不退,择优录用,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寄发样报、刊用证书,自发稿之日起两个月未收到录用通知,请作者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