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3-04-29徐玉婷
徐玉婷
支架式教学是新型教学方法,是基于发展区理论形成,有助于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支架式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具体优化策略,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收集生活资源,形成导入内容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生活资源,引起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其产生强烈共鸣。在具体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状况和生活实践经验,将其整理成为教学内容,围绕生活资源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阅读中有效了解所学内容,为以后正式学习起到辅助作用,有效构建完善英语知识体系。
比如,在学习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一课时,在Story time板块中根据内容与生活的关联,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产生知识共鸣。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搭建知识体系,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文章阅读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在本课程中,文章以Su Hai到Mike家做客为语境开展的一系列对话,对话内容以双方父母职业作为出发点,借助对话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询问父母职业,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其次,设计Pair work的情境,双方各自询问父母职业,潜移默化地创设出真实情境,逐渐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许多小学英语教师都能熟练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提问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拉近师生关系,有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互动,不仅完成教学目标,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对学生树立学科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在学习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一课时,从Story time教学正式开始教学,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直观呈现出教材相关图片,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Look! This is a forest. Whats in the forest?”等类似问题,并且通过图片猜测里面的人物在做什么。让学生通过观看插画,相互之间进行探讨,营造出积极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并且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表达自己想法,这样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教学法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知识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学科素养,也能通过具体教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而支架式教学可以完成以上目标,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协助教师顺利完成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