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原则及策略
2023-04-29贾原
贾原
摘要:《课程方案》提出:“义务教育课程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展素质教育,提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增强作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化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设计,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新课标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表明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实现减负提质,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英语 作业设计 原则及策略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减负”“增效”“提质”,让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全面发展。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保障。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积极践行国家新课改与“双减”政策,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使作业具有目的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原则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循目的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生的基础等情况,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设定学习目标,并根据目标设计作业内容。作业不在多,而在于精,要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掌握目标语言和相关知识。
(二)遵循实效性原则
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严格控制作业量和作业时间。设计作业习题必须立足于课程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个性特点,精心构思,设计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作业完成质量,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从而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不断进步。
(三)遵循趣味性原则
俗話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优先考虑趣味性拓展式、生活化体验式、综合性项目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知、体验、运用等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素养。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
由于小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对新旧知识的转化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坚持“以生为本”,遵循英语学习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针对性、趣味性和生活化的作业,丰富作业类型,控制作业难度,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实现提高语言能力、掌握语言知识、发展综合素养的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英语作业,可以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一)设计分层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体差异等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梯级式学习任务,或同时提供两种以上的作业方案,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帮助,并保持关注,及时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与进步,这样才能使他们降低畏难情绪,建立信心,变被动为主动,不断缩小学习差距。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发展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实践性作业不仅需要学生动脑,也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性作业有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实践性作业种类多,趣味强,如:“做一做”,将单词卡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有助于建立单词与实物的对应关系;“找一找”,制作单词迷宫,让学生比赛找单词,也可以让学生制作单词迷宫,互相交换找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扩大英语词汇帮助极大;“画一画”,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画英语连环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办英语手抄报,鼓励学生打开思维,大胆想象,用足语言,精心构思,认真描绘和书写……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避免了抄写的枯燥与乏味,让课后作业变得精彩而有趣。
(三)设计特色作业,发展创新思维
“学”和“思”对于学生的成长同样重要,丰富有趣的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设计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改编课本故事、表演课本剧、给英语经典童话配音、演唱英语歌曲、设计英语海报、英语演讲、英语达人秀等。这些活动将学习、生活、艺术、娱乐联系起来,让“学”和“思”结合起来,把英语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走向全新的时代,新时代孕育着新的希望,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由重“量”走向重“质”,才能实现减负、提质、增效这一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