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之我见
2023-04-29丁晓燕
丁晓燕
我们知道实践活动是学校科技教育的主要内容。掌握科研课的方法,必须从认识问题,动手实践开始,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建立理论、方法,之后再回到实际中去加以验证与应用,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阶段。通过动手做实践能够调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索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呢?按照我的教学实施经验大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确定实验科目的基本要求
(一)事先告知实验目的
在实验之前,只有向学生指出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才能让学生的目光聚焦在所要做的事情上,才能让学生深入细致地去研究去工作。所以,确立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必要的,并能使学生知道这些实验是为研究什么而设计的。
(二)理解实验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实验的完成与否,主要看学生对实验过程的重难点以及操作的掌握情况,还有对实验过程的研究和总结情况。做实验时每个学生都感兴趣,但由于部分学生对观测事物没有系统性和目的性,所以观测时受兴趣和感受的干扰较大,有时也常常脱离了观测的主要对象。并且部分学生会在兴趣的影响下漫无目的,做完了这步就不知道下第一步要做甚么,从而破坏了操作流程。所以在做实验时学生必须熟悉操作流程。为了牢记实验目的和实验流程,教师也可让学生将影响整个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事先记录在黑板上,牢记整个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或注意事项,提高实验的效果。
(三)布置实验观察任务
实验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动用所有的感受部位去全面地了解。利用眼、耳、嘴等感觉器官,去体会在实验过程中形状、特征,以及声音、光、色彩、气味、体温等改变状况,并时时提示学生注意体会每一个细微的地方,以及每一次细微的改变状况。从问题到分析比较、最后得到实验结果,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逻辑思维中从感情到理性的本质的飞跃,也唯有实现了这种飞越,才算是真正获得了认识。
二、想方设法拓展实验时空
(一)因地制宜开拓实验场地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实验场地不要局限于学校校内的实验室,实验教师还需要根据本校的实际状况,将实验场地迁出实验室、搬到室外等等。
(二)“本山取土”选取实验原材料
校园周围有大量的教育资源,针对实验科目的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山取土”,完成实验原材料的使用。
三、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
社会科学研究与实践兴趣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科学实验必须由学生全面参加,培养对学习的兴趣。而科学实验教师既要充分运用学校实验室的仪器,也要充分发挥实验环境在学校教育方面的优势。
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科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利用实践机会进行探索,并从中获取科学知识。科学课本中实践部分主要是探究性实践,以提高学生科技探索能力的形成。在实践中应该激励、指导学生大胆探索。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注重实验探究,在实验探究中去体会、理解、实践科学的魅力。认真做好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与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