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的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探析
2023-04-29陆璐
陆璐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需要不断进行教学优化,让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 初中数学 作业优化 设计探究
在进行数学作业的优化改革时,教师要注意避免重复性的作业布置,要有效提升作业的针对性,让学生更高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不断探究高效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创新课堂作业题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作业的优化和探究时,要以学生为教学主角,采用有趣的作业形式,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作业的学习和探究。并且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来进行作业的设计,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九年级苏教版“中心对称”的学习和探究时,教师以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形式来布置作业,比如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把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图形进行绘画,并且标记出来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绘画中充分感受中心对称图形的美感,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1]
二、把握课堂作业质量,提升学习效率
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时,需要明确“双减”政策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且也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时,需要充分重视课堂作业质量,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都有着自己擅长的领域和不擅长的领域,因而如果教师向他们布置一样的作业的话,那么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可能不佳。为了帮助学生利用数学练习题针对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测验中的表现,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需要更有针对性,因材施教,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圆的性质”的作业布置时,对于数学基础弱的学生,要以巩固基础为主;而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以能力提升为主。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数学作业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2]
三、创新作业形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在进行初中作业的布置时,需要不断创新作业的形式,设计出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例如,教师在进行“弧长和扇形面积”的作业布置时,可以在进行教学前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运用自己的思维来想一想如何测量扇形的弧长和面积。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兴趣,教师可以进行学科整合,丰富数学作业的形式,增加数学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发掘数学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继而丰富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体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作业趣味性,增加数学作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以便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初中作业的布置时,要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创建适合学生的作业策略,有效提升作业的质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作业来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优化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娟.“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2(23):27-30.
[2]金潘.“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实践性作业优化设计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27):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