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史”,体悟文义
2023-04-29张福英官月媚
张福英 官月媚
一、“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文史跨学科教学策略”的含义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语文学习任务群”做如下解释:“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而“语文学习任务”指的是“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文史跨学科教学策略”是将文学作品与历史知识有机融合,并通过还原当时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在具有现实意义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文史跨学科教学策略”的意义
(一)文史融合是常态,还原历史是体悟文义的重要手段
自古以来就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涉及到历史知识,有的文章写作背景与历史时代相关,有的课文写的就是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因此,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将两者有机融合。
《孟子·万章章句下》曾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靠记忆与理解,更要把它们放回原有的历史背景中,激活文化的基因,还原当时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
(二)涉及历史的文章篇幅占比在提升
1.古诗文的篇幅占比在提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列为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三大主题与载体形式之一,而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载体之一。2017 年部编版语文课本中古诗文的变化最大:小学段 1~6 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加了 55 篇,增幅高达 80%;总计 124 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 30%。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也提升至 124 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 51.7%。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篇目大大增加,古诗文的文体也更趋多样化,从《诗经》到清代诗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2.革命文化类文本在提升
对小学阶段的部编版新教材进行梳理,从四年级开始,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逐级增多,到了六年级上册和下册时,还专设一个单元讲述革命文化,六年级下册还专设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通过研读《毛主席在花山》《十里长街送总理》等7篇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为了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力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文史跨学期教学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文史跨学科教学策略”的学理初析
东北师范大学李广教授指出:“语文学科‘深度学习的核心特质是知识有宽度、情感有温度、文化有厚度、资源有广度、结果有效度。”从这五个层面来看来,“文史跨学科”教学策略是一种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在知识层面上,该教学策略注重教学内容的统整性与增补性,丰富深度学习的资源;在情感层面上,该策略注重教学情景的真实化与生活化,激发深度学习的兴趣;在文化层面上,该策略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习得与运用,挖掘深度学习的潜能;在资源层面上,该策略注重利用资源进行拓展与迁移,强化深度学习的训练;在结果层面上,该策略注重教学评一体化的多维与适切,固化深度学习的效果。
三、“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文史跨学科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为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该如何做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基于文学任务群的文史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体悟文义从而启智增慧呢?我们以“语言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为初步探究的方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遵循课程设计的科学性、真实性、实践性三大原则,进行“文史跨学科”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初步梳理并归纳出以下四个策略。
(一)借史设境,沉浸式体验初识文义
汪潮教授在《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含义和特点的解读》一文中强调:“‘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需要创设情境,语文实践活动只有在情境中才得以展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深度学习。
(二)叙史通文,表达交流疏通文义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这类文本篇幅还较长,老师若能以讲故事的方式复述、演绎课文,结果定能让学生全面通晓内容,在个人表达、小组交流、全班共享等学习活动中疏通文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知史悟文,株连阅读横向探究文义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中指出:“阅读活动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有不用语境。”除了“联系语篇的具体语境”即文章的上下文,“文本互为语境”即“联系其他文本进行解读”,其中包括“联系作者的其他文本、联系同时代的其他人的作品、联系不用国度不同时代的相同主题作品等”。通过阅读,达到知人论世的效果,帮助学生横向思考和探究文义。
(四)评史鉴文, 思接古今纵深体悟文义
丰富深刻的语文解读和感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深度的问题,这一问题往往又离不开对人物或事件的点评,教师应尽可能地点拨学生评“史”鉴文。
综上所述,为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指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习得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四史”教学策略,学生深度思考,在真实语境中深入体悟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