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甲骨文印染工艺
2023-04-29
素材A
科普甲骨文走红,“冷”文化也有“热”魅力
近日,研究学习甲骨文方向的95后女生李莹,因发视频吐槽专业“冷门”意外走红,她在视频中向大家科普甲骨文的源头、学习甲骨文的用途。不少网友在线催更,希望通过学习甲骨文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但是,由于实用价值低、教育科普程度的不足,甲骨文这一优秀的文化瑰宝被束之高阁,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不仅在小学和中学的教育中难以见到关于甲骨文的教学,甚至到了大学,与甲骨文有关的选修课程也是少之又少。除了专业学者之外,大众接触和学习甲骨文的途径非常有限,这让甲骨文在普通人眼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成为了只可远观、不可意会的“冷门绝学”。
然而,随着李莹科普甲骨文的视频走红,无数网友留言催更,也让我们意识到,“冷”文化并非永远遥不可及,而是在这个时代中仍然散发出“热”魅力。
素材B
再现历史华彩,他重建“失传”印染工艺
“葡萄紫”“鹦哥绿”“橘皮红”“佛头青”……这些色彩蕴含着中国人的独特审美和历史文化沉淀。为让这些华彩再现,有一位年轻人正努力把“失传”的传统染色技艺找回来。
他叫刘剑,从初中开始就沉迷于悬疑推理小说,梦想成为一名侦探。而在现实中,他则成为了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专门从事纺织品科研工作的一名考古“侦探”。
纺织品考古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研究领域,它可以展现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贡献,其成果有利于提升中国考古学的国际话语权。刘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染料科技考古与科学重建传统的色彩。作为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主任,他完成了上千件纺织品文物的染料检测,正在揭开古代纺织品经典染色的奥秘。刘剑和同事们借鉴考古学中的三重证据法,并结合现代分析技术和仪器,复原了一套“乾隆色谱”。
刘剑认为,探索丝绸起源、发现历代染料品种、研究考古纺织品,不仅可以揭示中国悠久的纺织技术和艺术史,还将启迪当代生态纺织的创新能力。
素材解读
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展示甲骨文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李莹生动阐述了中国文字的历史源流与现代价值,使观者随着中国文字的发展步伐而前行,感受几千年来中国文字的魅力,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传承至今,书写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让古老而充满活力的甲骨文“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古代文化从书斋走向大众、展示其独特魅力,让“全网最冷门专业”不再是“绝学”,我们需要更多的李莹。
历史永远需要新的讲述者,需要一群有着“老灵魂”的年轻人,而传统文化只有与年轻人拥抱,才能在传承中创造出更多可能,焕发新的生命力。刘剑和其团队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查阅,复原了“乾隆色谱”色卡,复制出唐代的印染工艺,让中国传统的纺织技艺走向世界。
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需要创新。唯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将国之重器发展下去,繁荣起来。更需要把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变成创造力,持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甘愿投入冷门“绝学”、失传技艺的研究,用他们的钻研和付出让传统文化再现光彩。
适用话题
文化传承、冷门与热门、培养兴趣、文化创新、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