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2023-04-29
“前沿觀察”刊登丁晓原的《非虚构文学与文学的非虚构时代》。文章将文体形式与时代环境相结合,探询二者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作者是著名的报告文学和散文研究专家,文章充分见出其学术功底。
“思想圆桌”讨论的话题是“九十年代诗歌”。这是一个比较专门性的话题。1990年代,中国诗歌发生了显著改变。如何看待这一变化,以及思考这一变化对今天诗歌发展的关系,非常有意义。四位作者都是富有成就的诗歌评论家,他们的文章也都具有独立见解,给人启发。
本期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经典重读”的研究对象是著名文艺理论家萧殷。学术界对萧殷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但朱巧云文章从比较视野入手,讨论萧殷文艺思想的特征、贡献和源流,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粤港澳大湾区作家评论”刊发对诗人朱涛的评论和散文家艾云的评论。两位都是广东省卓有成就的优秀作家。朱涛近年来诗歌创作丰硕,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艾云也有漫长的创作历史和较高的创作水准。三篇评论文章很有水准,对评论对象的特点把握准确而细致。
“广东新时代文学繁荣”刊发郭小东《晚近大湾区文学观察》。郭小东是资深的广东作家兼评论家,对广东文学传统洞悉深刻,对当前几位作家的创作剖析既准确,也富有深度,充分体现了作者敏锐犀利的思想特点。
“广东文学通史”专栏刊登第四卷序言。这一卷的时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结束。文章以“开拓与奠基”为中心,探讨当代广东文学的初始阶段和创作特色。
“青年作家专辑”评论的是淡豹。淡豹是一位“80后”作家,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很富个性。我们邀请的评论家也都年轻,相信他(她)们之间更能找到文学的契合点。
“作家作品评论”栏目刊发了两篇重要评论文章,一篇是雷鸣的《乡土文明的价值重构与新乡愁美学——论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家山〉》,一篇是王春林《社会、人性的病象透视与艺术反讽——关于杨争光长篇小说〈我的岁月静好〉》,讨论的都是近年出版的优秀长篇小说,分析也都细致深入。
“世界文学扫描”刊登李建军《文学的价值等级与价值批评的准则——论帕宁的文学理念和批判实践》。李建军对俄罗斯文学有专深的研究,本文也体现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立的思想精神。
“网络文学观澜”刊登韩传喜等人的文章,文章立足微观,探讨的问题却很重要:网络文学的意义危机和意义重建。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网络文学的价值意义颇具启发性。
贺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