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灵的诗意关怀
2023-04-29黄元英张文诺
黄元英 张文诺
摘 要:在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中,方英文是一位佳作迭出、引人注目的作家。他的散文具有独特的个性与品格,显示了当代中国散文创作的扎实成绩。与当代其他散文作家相比,方英文的散文品格独特、不从俗流,笔致自由洒脱。他善于书写自己对社会人生、自然万物的体悟,从众生百态上升到天道人心,提炼出一种诗意,从而形成了对现代心灵的诗意关怀,让人们获得心灵的宁静和超越。他以充满善意的幽默,新颖精巧的比喻及优雅精准的“方氏”语言,形成了“独此一家”的诗意化表达。
关键词:方英文;散文;现代心灵;诗意关怀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033(2023)01-0027-07
引用格式:黄元英,张文诺.现代心灵的诗意关怀——论方英文的散文[J].商洛学院学报,2023,37(1):27-33.
Abstract: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prose creation, Fang Yingwen is a writer with many excellent and remarkable works. His prose has distinctive features, showing the fabulous achieve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rose creation. Compared with other contemporary prose writers, Fang writes freely and naturally, and his prose has a unique character and does not follow vulgarity. He has done well in writing his own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life and all things in nature, from aspects of the human world to the natural law and people's inner heart. Thus, Fang's prose has the feature of poetry, which forms a poetic concern for the modern spirit and allows people to obtain inner peace and transcendence,with humor full of kindness, skillful metaphor and beautiful, exact "Fang shi" language, his "unique" poetic expression.
Key words: Fang Yingwen; prose; modern spirit; poetic concern
作者简介:黄元英,男,陕西商南人,教授
在中国当代散文创作领域,方英文是颇受关注的作家。其人恬淡雅静,能书善写。他的生活和写作散发着中国古代名士气质,品茗、握管、读书、观山构成他生活的主要元素。他的散文具有独特的个性与品格,显示了当代中国散文创作的扎实成绩。与当代其他散文作家相比,他的散文品格独特、不从俗流,笔致自由洒脱,是不可多得的佳品。他先后出版了《种瓜得豆》《方英文散文精选》(台湾版)《燕雀云泥》《云朵上的故乡》《风月年少》《短眠》《偶为霞客》《霜天自在》等散文著作。其中《方英文散文精选》入选“中国当代散文大家”,第一部散文集《种瓜得豆》20年后再版仍深受读者热捧。《绝望》《写情书的故事》《太阳语》《紫阳腰》等经典篇章,依次被选作南开大学文艺理论研究生考试、台湾高雄高中生毕业会考,以及国内多个省份的语文中考试题。《太阳语》等散文被翻译为阿拉伯语、英语在海外传播。他的散文题材广泛丰富,虫蚁之小、宇宙之大都可纳入笔端;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皆为观照对象;衣食住行、人情世態亦能见微知著。读方英文的散文,总能愉悦精神,不乏卓识锐见。“他的散文幽默,智慧,什么时候都可以读,什么地点都可以读,无须闭门谢客,无须正襟危坐,拿起就能读,读起来轻松而怡人。”[1]1当你疲惫时,方英文的散文能给你一种轻松和惬意;当你闲暇时,方英文的散文能让你充实而安静。“方英文以貌似小聪明的行文方式书写着智慧的文章,他凭借多年的人生经历用一颗诙谐戏谑的心咀嚼着人生,他对大人物的嘲弄、围绕性爱的搞笑、荒诞不经的奇思妙想、跨时空的比兴手段,组成‘方氏文风特有的魅力。”[2]方英文习惯从身边的小人物、小事件、小问题谈起,用摇曳多姿的笔墨书写他对社会、人生、文化、自然的感悟,既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又在人们的想象之外。方英文的散文,让你惊叹中国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诗意关怀的温暖和韵致。
一、对社会现象的批评
方英文的散文深得小品文的风致与神韵。与小品文不同的是,方英文的散文有着很强的社会介入性。鲁迅在谈到小品文时曾经说过:“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谁还有这许多闲工夫,来赏玩琥珀扇坠,翡翠戒指呢?他们即使要悦目,所要的也是耸立于风沙中的大建筑,要坚固而伟大,不必怎样精;即使要满意,所要的也是匕首和投枪,要锋利而切实,用不着什么雅。……然而对于文学上的‘小摆设——‘小品文的要求,却正在越加旺盛起来,要求者以为可以靠着低诉或微吟,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这就是想别人一心看着《六朝文絜》,而忘记了自己是抱在黄河决口之后,淹得仅仅露出水面的树梢头。”[3]鲁迅并没有一概否定小品文的价值,他是认为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风沙扑面的1930年代,写小品文是不宜的,但在生活安定时期,小品文于生活是有益的。正如其所言,小品文如果拘泥于个人的吟风弄月,势必会沦为“小摆设”。从这个意义上讲,方英文的散文创作继承了小品文又超越了小品文。从风格来看,方英文散文诗意浓郁,诙谐旷达。其文充满世俗关怀,却不怨不怒,不急不躁,既无横眉怒目,亦无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之情绪。但方英文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批评立场,他的一些散文从人们习焉不察的社会现象出发,对一些不合理的世态人情进行了巧妙的讽刺,显示出他的人文立场。
方英文是一位有担当的作家,他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世态人情中的一些与现代社会、现代文明不适应、不协调乃至违反人性的现象,《狗品与人性》《如何处理关系稿》《小舅子》《主席台》《人情链》《拜年运动》《标语》《级别》《房想》等,就是其中的一些名篇。奴性是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苦涩发现,深感国人奴性之深。鲁迅写过《狗的驳诘》《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著名篇什,揭露国人的奴性。鲁迅以狗作比,揭示了奴性的可怜、可耻与可悲,揭示了狗性与奴性相通的地方。半个世纪以后,方英文在某些国人身上也发现了难以摆脱的奴性,其散文《狗品与人性》比较了狗品与奴性的不同,并直陈己见。他认为,狗可贵的是对于主人的忠诚,可惜这份忠诚让人们错认为是奴性。实则狗对主人的忠诚是一种先天俱来的“守护”素质,甚至为了挽救主人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而奴才对主人的效力却是一种投资,当主人有难时,奴才总是考虑是否值得救。并且,奴才的一生是更换主人的一生,是“站队”的一生。方英文从狗品与人性的对比中,开掘出新意,表达了自己对奴性的新认识,发人深省。此外,其笔墨奇崛之处还在于,文章最后通过一个梦表达了自己的批判立场。他梦见与狗为伍,狗们正聚集吃屎,有人过来扔了半块馒头,一狗叼吃了,追随那人而去。迎面又来一人,甩了一根骨头,那狗丢了馒头,叼起骨头,追随“骨头”去了。又迎面来一人,手提一吊肘子,那狗便丢了骨头,追“肘子”去了,众狗齐声骂曰:“瞧这狗,简直跟人一样!”[1]6在方英文看来,奴才比狗更无耻。他借用狗的不满表达了对奴性性格的批判。与之相类,《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皇帝》一文批评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皇权意识。一般认为,中国人的皇权意识具有深刻的封建制度与农耕文化因素。而方英文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指出中国人之所以喜欢皇帝是两千年的思维习惯使然,其根源在于中国人思想的懒惰。长期的封建统治,让人們的思想懒惰成了习惯,而习惯让人们失去了思想的能力。他正是从国人已经把不能思想当成一种习惯的角度,揭示了一个人失去思想能力的可怕与悲哀。
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中国人特别爱讲关系,干什么事都要托关系、找熟人,相信熟人,不相信陌生人。“在这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4]39更为可怕的是,讲关系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何处理关系稿》一文通过作者的经历揭示了关系的危害。关系稿在报刊杂志上普遍存在,影响了报刊杂志的质量。但关系稿屡禁不止,一是领导关系稿,二是生存关系稿,这两类关系稿都必须谨慎处理,否则影响编辑与报刊杂志的生存。作者说他虽然写文章很尖锐,可是面对关系稿,他也必须处理好。在诸多关系中,裙带关系是最复杂、危害最大的关系。《小舅子》揭示了裙带关系的本质问题,实质是夫妻关系,而夫妻关系又是最重要的人伦关系之一。在裙带关系中捞到好处的主要是小舅子,小舅子有姐姐,而姐姐最疼爱弟弟,因为姐姐总是喜好在弟弟面前预习母亲的角色。你处理不好与小舅子的关系,就处理不好家庭关系,直接威胁到家庭的和谐。所以作者说:“在裙带关系中,小舅子是个中心人物,而细瞧所有人际关系,唯裙带关系最为复杂最为纠人,如千堆丝绵万团乱麻”[5]155。在中国民间文艺中,皇帝的小舅子一般都是负面形象,完全仗着自己姐妹的关系贪污腐败,祸乱朝政、陷害忠臣。在中国传统大家庭中,封建家长对媳妇严加提防,因为媳妇要承担大家庭的管理重任,而媳妇与娘家有难以割舍的关系,所以总是要让儿媳妇知道自己是婆家人,多为婆家着想。“在农民眼里,偏向娘家人的媳妇,不是好媳妇。”[6]在农耕社会,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同性关系重于夫妻关系。因而在中国古代宗法文化中,对女性的防范非常明显。“妻子还是这个父系家族的外来者,因而这个父系家族便不能不对这个在家庭(族)中属于从属地位又是从他处嫁入的异性予以防范了——防止妻子以情感和色相迷惑其夫,从而危害到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而使家族的生存和发展限于艰难。”[7]方英文从人情世态的微小现象出发,揭示了关系在中国社会中的普遍性,并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关系在中国社会盛行不衰的原因及其对人的生存环境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
方英文对世俗社会的观察广泛而又细致,他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比如金钱对亲情的荼毒,婚姻与爱情的错位,家庭代际的冲突,官本位对人的异化,公德缺乏的问题等。现实生活中的方英文,表现出幽默诙谐、闲适淡定、超然脱俗的气质。然而,如果从方英文的散文创作来看,从他对社会现象批评的广度与深度来看,从他流露出的情感来细细体味,则他分明是一个认真的社会批评者,一个思考很深的文明批判者。“仔细读他的作品,也会在其放达、洒脱的风度背后,觉出一种深刻的痛意与苦味。”[1]3方英文发现了社会中不合人性、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很小,并隐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人们往往难以发现其中的荒谬;但方英文以委婉的笔触揭破了这些问题,让人们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或者身边生活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让人们警醒起来:人生应当免于流俗,应当回归生活的本真。
二、对现代心灵的诗意关怀
方英文是一位具有深刻生命意识和丰富生命体验的作家,他对生命及生命存在有着独特的思考。他因此创作的相关散文有《活着就是胜利》《对局》《茶饮国风》《妙死》《麻将》《吸烟》《手谈》《流泪的才子》《女脚不如男脚》《关于男人》《死亡》《快活》《中年》《爱情中的女人》等。在方英文之前,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等中国现代散文大家都写过很多此类散文。鲁迅的散文突出了生命的虚无感,周作人的散文流露出人生的苦味,林语堂的散文发掘着生活的趣味,梁实秋的散文有着雅俗共赏的温馨。与文坛前辈相比,方英文的散文从自己的生命体验出发,也表达出了个性化的生命感悟。如果说,鲁迅是从一个哲人的角度居高临下地揭示生命的荒诞,周作人的散文常常标榜自己的士大夫情怀、离时代和民众较远,林语堂善于在中西文化比较的立场上揭示中国文明的精致与丑陋,“梁实秋的散文多以绅士文化阶层的姿态,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表达知识分子对下层人民居高临下的同情,而缺少一种贴近现实的沉重感。”[8]那么,方英文站在平民立场,采用平民视角,对庸常人性给以委婉嘲讽,对现代心灵进行诗意关怀,则很能显示出作家的人道情怀。
方英文的不少散文反映了作家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观察与体验,表现了作家对人性的独特理解。比如,方英文认为自私是一般人难以克服的人性弱点,于是写出了《大杂院》这样一篇凝聚了作家独特体验的散文。大杂院是中国独特的产物,它是单位职工在房改之前特有的居住形式。大杂院很特殊,它是一个公共住所,但又是一个不是所有人都能住的地方。这种特殊的地方最能见出人性的复杂。大杂院的特征是脏乱差,因为不是自己的处所,人人都有责任管理,人人又没有权力管理。公共地方最能反映人的素养,比如水龙头,有的往那里乱倒菜叶、茶叶、药渣,甚至倒尿盆子,这反映出了某些国人非常自私的弱点或者说文明素质较低的现实。费孝通先生说:“苏州人家后门常通一条河,听来是最美丽也没有了,文人笔墨里是中国的威尼斯,可是我想天下没有比苏州城里的水道更脏的了。什么东西都可以向这种出路本来不太畅通的小河沟里一倒,有不少人家根本就不必有厕所,明知人家在这河里洗衣洗菜,却毫不觉得有什么需要自制的地方。为什么呢?——这种小河是公家的。”[4]25人人都知道自己的人性弱点,可越是弱点,越是难以克服。饮酒、品茶、下棋、吸烟、养花、喂鸟、打牌等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爱好,是有闲人的兴趣。周作人、梁实秋等的散文善于写出这类活动本身的乐趣并诉诸一种绅士的风雅,方英文却从普通人的角度描写这类活动的趣味,并借此揭示人性的弱点。《麻将》从一个小故事写起,叙述麻将上瘾的程度,然后考证了麻将产生的时代,接着写自己打麻将的故事,分析了麻将的某些“好处”与危害。看似娓娓道来,其实解析了人性弱点,那就是生活中的无聊,以及人的某些难以克服的天性——赌徒心理。可见,他善于写出一些寻常人事中不愿为外人道的微妙感受。《读名著》写普通人读名著,不会说自己不愿意读名著,那样别人会说他文化水平低。而其实,真正能完完整整读了名著的人很少。方英文写出了读名著的精神痛苦,因為读名著其实很不舒服,不像读故事书那般轻松,而是伴随着一种精神的紧张与心灵的压抑。由此,作者揭破了普通人身上也穿着“皇帝的新衣”,可谓一针见血。
一般人都有难以克服的人性弱点。在现代社会,人性弱点容易被放大,容易见出生命的疲惫。方英文把人放在自然的时空下谈论人的生命,表现了一种天道。《活着就是胜利》传达了生活于都市环境中的生命的疲惫感。现代人面临多种诱惑与多种压力,他们活得很忙碌,所以感到难以名状的疲惫,所以活着就是一种胜利。要想长寿,就必须秉持简单的生存方式。《生命之烛》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一只二寸来长的蜡烛感悟出生命的意义:“生命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只有生命的两头是漫长的——因为生之前、死之后是无边无际的,永恒的宁静。”这正如鲁迅的体验,“我常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9]唯有虚无才是永恒。生与死是生命的两大主题,虽然说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可是死亡也是人们心中的最大恐怖。方英文的《死亡》一文谈出了死亡的新意:死亡是必然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只要大爱大恨过、大苦大甜过,只要辉煌极致过、倒霉透顶过,哪怕只活十八岁,立死也值。”这正如鲁迅所说:“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10]人们在青年时期没有死亡的概念,直到中年时才感到生命的脆弱,才感到死亡的威胁。《中年》写出了一个人的中年印记与中年味道,“总之人到中年了,全身都松松垮垮了,成了青春绷累后的余渣啊。特别是鼓肚中间的那个肚脐,遥想当年,它骄傲地突兀出来如一颗将熟未熟的蜜枣,又如从地下的军事掩体里探上来的一孔窥视镜,可如今,它沉沦了,胆怯地缩回肉丘之中,如一个枪眼令人不寒而栗……”中年人的身体松垮下来,精神松弛下来,懒得动弹了。作者对中年的体味非常真实,笔触幽默,读来却透出一种悲凉,令人不寒而栗。社会上很多任务都是靠中年人实现的,中年人还担负着养家的重任。文中呼吁社会要关心中年人,中年人也要自强,要干一些实实在在的大事情。中年虽然疲惫,但绝不能颓废落寞。《〈周易〉是一个圆》是方英文谈论“天道”的一篇散文,他认为“一”是世界的本源,是所有事物的母体,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生相克的,事物的运动轨迹都是一个圆形,没有终结。人的生命轨迹也是一个圆形曲线,一个闭锁形的结构。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形式,方英文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人与其它生命形式都是平等的,没有高级低级之分,都应该受到尊重。《肉史》是一篇幽默的散文。作者从自己的童年经历写起,自己的必修功课是“放生跳蚤”,爷爷奶奶是佛教徒,不杀生,爷爷逮住跳蚤,再把它放回头发里;奶奶把跳蚤逮住用头发缚住,第二天拿到树林里放生。作者以幽默的笔法写了爷爷奶奶的虔诚,令人忍俊不禁。方英文受爷爷奶奶的影响,长大以后,虽然吃肉,却从不杀生。“你杀生了我陪你吃;要我亲手动刀子,那我宁死不吃。我是顿顿遇肉不嫌弃,终生无肉不念想。”不吃肉很难做到,作者只好退而求其次,守住底线不杀生。其中透露出了作者的众生平等思想,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尊重。
“散文是心灵的故乡和家园”[11],方英文在散文创作中揭示了现代心灵的弱点,又对现代心灵予以关怀。他在揭示现代心灵弱点的同时,也写出了现代生活的某些可爱之处。比如现代都市人有自私可憎的一面,也有善良可爱的一面。你做饭没盐了,随便喊一声,准有几个人给你送盐来。你不在家,别人准会在下雨时把你的被子收起来。夫妻吵架,准会有人来劝架。金钱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宰之后固然出现很多问题,但金钱把人的关系简单化,比起莫名其妙的等级制终归是个进步。方英文的散文源自心灵而又抵达心灵,他站在一个普通人的立场表现了对现代人生的关怀,揭示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可能体味到的生命的疲惫、流浪,以及无可皈依,人性中某些弱点的难以克服,生活的无聊,精神的空虚,患得患失的心态,幸福的虚妄等。他特别善于抓住生命的瞬间感悟,并以形象、诙谐的语言赋之以形,多有传神之笔。这一方面显示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也同时表现出他对大众情趣的理解,显示了他对人生与社会复杂面貌的透视。更为重要的是,方英文虽然关怀现代心灵但没有在这里留恋,他从现代心灵走向了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空间,从人道抵达天道,这是一位优秀作家的格局和担当。正如有学者所言:“许多散文更多的是‘人的文学,即充满‘人气,‘人的道理,甚至‘世俗之气,唯独没有‘天地之气,这就不可能产生性灵和性灵文学,因为性灵和性灵文学是天地自然育成的精华。”[12]
三、诗意化表达
方英文的散文兼具学识与才华。其文采过人之处,尤在于从朴素的生活中凝练出一种诗意化的表达。比如,方英文并不刻意地制造幽默,他的幽默都是发现了事物本身的悖谬。他善于观察、体验生活,往往从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世态人情、人际关系中发掘出令人发笑的因子,随意点染,谐趣即出。吃是中国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吃公宴”却是一种丑陋而普遍的社会想象。于是,便有了《吃宴》中精彩的讽刺:
吃公宴自始至终洋溢着仁义礼贤的气氛,大家彬彬有礼,每喝一杯酒都要站起来,以此来对“公家”表示尊敬。每上一道菜,总是请那官位最高或头发最白或胡子最长的人先动箸。鸡腿鹌鹑蛋应由带孩子的妇人来吃,至于其它菜肴,可以你给我夹、我替你拨,一如换手抓背,落得人人碗堆如丘而又不失体面。要是鱼上来了,要看鱼头对着谁,对着谁谁就先动筷子。有次我见鱼头对着两人中间,那两人又恰是谦谦君子,你推我让僵持不下,等得大家舌津乱泛,便没了耐心,一齐出手又撕又揪。及至二君子礼让累了一瞧,鱼早不见了,盘中只卧了一架恐龙似的骨骼,二君子的脸上满是鹬蚌相让的遗憾。[13]83-84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节是修养也是美德。但有些时候表现出的所谓“礼节”,不是谦让而是虚伪。在不需要谦让的时候,偏要谦让一番以显示自己素质高。作者从吃公宴这种日常琐事中挖掘出了“礼”的不合理,透出一种反讽的意味,并以揶揄的口吻写出,可谓熔道德、世俗、文化、文明于一体,以小见大,形成了一种诗意的幽默。
方英文的幽默还透出一种清醒的反省意识与理性立场,他总是对生活中的狭隘丑陋的行为和扭曲变形的世态进行讽刺和批评。《风雪夜缘》揭示了亲情在物质利益面前的极端脆弱,《流泪的才子》讽刺了“才子们”的附庸风雅、无病呻吟,《麻将》暴露了人们精神的空虚,《级别》批评了人们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隐居》批判了某些作家患得患失、难以抵挡物质诱惑的尴尬,《啤酒瓶》揭露了国人的某些阴暗心理——损人不利己的破坏欲,《上电视》批判了小人物心中挥之不去的虚荣,《英雄年代》批判了当下爱情的虚幻,《念奴娇》揭示金钱欲望对人心的腐蚀,《论艾滋病》批判了人们的信仰缺失。方英文瞄准社会上的不合理行为、文化中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讽刺,但他却从不用讽刺的笔调描写民生的痛苦,避免了幽默的消极无聊与恶俗倾向。因而方英文的幽默,总是透出一种善良、温情与诗意。
方英文有很深的语言调度功力,他娴熟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充分展示了汉语和汉字的魅力。他说:“汉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语言,世上所能和将要发生的一切,以及人类最精细微妙的情感活动,汉语言都能准确、形象、简洁、完美地表达出来。”[13]38他对汉字充满深情,认为“汉字是中国人的胎记,中国人的文化密码……所以把汉字学好用好,就是从最细节处爱国。”[14]方英文有很深的古典文学修养,语言艺术深得古文神韵,抒情状物,形神具备。“修竹环舍,个影乱目,美风拂袖也。胭脂河畔,汉子挑水,农女浣衣,相与调笑,冠去裙飞。日升暖气浮,月来露珠结。挽云上山,林茂草翠,容玉兔而纳丽弧,夏箫冬瑟发乎其间……”[13]190这段描写“潇雪山庄”的文字,颇有古代骈文之美。他也深得现代白话的精髓,表情达意看似顺手拈来,细细体会方感趣味无穷。比如:“把一个女子追求成妻子,是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这个工程的剪彩,便是拿到结婚证书”[5]12,这是大词小用;“科级坐吉普,洋芋搭蘿卜,同级待遇,和谐般配。”[5]61这是小词大用;“调情让我们明白生活中还有一些比我们的配偶更可爱的人儿,或仅仅在某一细节处值得我们的配偶好生学习的人儿。我们见了这般人儿,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搭几句话儿,想献点小殷勤儿,做个小动作儿抛个媚眼儿耍个小聪明儿,何敢想深层次的勾引,更不奢望裸体同浴温泉澡,鞭蓉帐暖度春宵……这便是调情。”[5]105这是俗事雅说;“淘稿子是件既辛苦又细致的事情,如鸡从粪堆里刨食。”[5]81这是雅事俗说。可见,方英文善于使词语之间存在一种矛盾,放在一起,产生一种巧妙的讽刺,达到一种拗体的奇崛效果。
方英文是善用比喻的行家里手,其比喻常常是色味俱佳、声情并茂。比如,“到家门时,傍晚的炊烟刚刚升上房顶,袅袅款款,如梦如花。”[5]33炊烟如梦如花,表现出游子对故乡的美好感情。又如《四君饭落霞》一文,再也平常不过的土豆、南瓜、四季豆和玉米粒儿,在作者眼中成为了“四大君子荟萃一锅”,堪称具有卓越风范的佳肴,“粮食与蔬菜浑然一窝;色如秋山春水,温软而省牙;味比云肉笋泥,喜悦于腹腔;充养于肌体,焕然于颜眉,足以酔倾玉山,羡煞鬼神。且不须摆设丝毫的花架子,唯一碗一筷而已。傍晚开吃,天人交融。人手一海碗,或蹲檐下,或依猪栏,或坐卧于树荫岸石,或环步于柴门竹院,或索性走家串户,吧唧之声惊哑了树枝上正要发言的夜莺。如此之摆头耸肩伴颊震,烫舌挤眼引腮抽,不无炫耀于左邻右舍之嫌——却断然不会招惹仇富心理。”[14]78这种艺术效果,正如章培恒先生评价晚明小品文:“文字轻灵,隽永,多表现活泼新鲜的生活感受,属于议论的文章,也避免从正面论说严肃的道理,而偏重于思想的机智,讲究情绪、韵致,有不少带有诙谐的特点。”[15]可见,方英文的才华不仅在于语言表达功力的深厚,也在于他打通了生活与情感、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跨越时空的联系,实现了“人的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同构呼应,从而才注意和突出了由全身心与自然规律呼应而积累下来可以倾泻而出的无意识现象。”[16]呈现出一种余音绕梁,回味不绝的艺术效果。同时,方英文的语言造诣还表现在他对比喻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上,他“继承发扬了《诗经》的比兴艺术和伟大诗人屈原开创的‘香草美人的比喻传统,灵活运用并创新发展了现代修辞学中的比喻、比拟等修辞格,创造了‘比的艺术新境界。”[17]而其中的关键即在于发现本体与喻体之间“神似”的特征,纵使轻巧点染,亦可境界全出,使人产生一种心领神会的共鸣。
四、结语
方英文的散文继承了中国古代小品文的优美典雅,又吸取了中国现代散文的营养,形成了自己优雅而充满温情的诗意化风格,开拓了中国当代散文的另一种可能性。方英文散文写的是现代人的庸常生活,表现出世俗关怀的一面。“这种‘俗集中表现在日常题材、浅近主题、大众形式、生活语言和百姓心曲,所以才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读者的心灵和记忆之中。这种‘俗,表面上降低了‘雅的品位,实质上却提高了散文的价值,扩大了散文的内涵,把以往‘诗化散文的狭窄格局一举打破了。”[18]但方英文又不是随波逐流的散文家,他按照自己的理解书写对社会、人生、文化、自然的感受,善于从世俗人生中提炼出一种诗意,从而实现对世俗人生的诗意关怀,让人们获得心灵的宁静解脱。他对散文有着独特的“己见”:“散文就是好友间的聊天。如果配以小酒花生米,则‘散文效果尤佳。”[19]他还认为:好文章“好就好在具备了三个字:情、理、趣。先说情。情是人所独有的禀性,凡触发了真情,方可动笔。……再说理,文章总要讲点道理,我指的是不常见的道理,而且是小小的,被人们忽视了的道理。”[5]84他以轻松有趣的“聊天”方式、精准潇洒的“方氏”语言,形成他“独此一家”的诗意化表达。他“把天下读者当成自己的知己,掏心掏肺”,“独创了一种新的散文格式——方氏散文聊天法,外加幽默小调料。”[20]概言之,方英文的散文从人情事理阐发人生智慧,从现实世界窥探天地大道,提升了散文的艺术品位和力量。他通过散文创作,找到了一种对世界的发言方式,一种介入生活的方式与生命存在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邢小利.方英文其人其文[M]//方英文.云朵上的故乡.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2] 徐敏.荤素方英文[J].新西部,2006(9):52.
[3] 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91.
[4] 费孝通.乡土中国[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5] 方英文.念奴娇[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
[6] 张鸣.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175.
[7] 范丽敏.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摭谈[M].济南:齐鲁书社,2014:33.
[8] 李晓华.边缘的声音,理性的回响——评《雅舍小品》兼论梁实秋散文的文化意义[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2):8-11.
[9] 鲁迅.鲁迅全集:第十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1.
[10] 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55.
[11] 王兆胜.论中国现代小品散文:上[J].山东社会科学,2000(6):63-67.
[12] 王兆胜.百年中国性灵散文[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12.
[13] 方英文.种瓜得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4] 方英文.霜天自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20:64.
[15]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299.
[16] 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22.
[17] 黄元英.方英文散文的比艺术[N].文艺报,2005-03-15.
[18] 陈学超.通俗与闲适:90年代中国散文潮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22-128.
[19] 方英文.散文就是聊天[EB/OL].(2014-06-13)[2022-06-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c110f30102eo2f.html.
[20] 田潇鸿.也来批评方英文[M]//方英文.种瓜得豆.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2016:255.
(责任编辑:王维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