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回顾、反思与构想

2023-04-29钟秋波

关键词:社科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主要有出版管理部门各级各类评奖,教育主管部门的“名刊”、“名栏”工程,国家社科基金期刊资助,以及基于核心期刊研究的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但当前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存在不足之处,包括核心期刊评价功能的泛化、期刊评价研究方法亟须改进、评价研究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有待完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对期刊的负面影响等。应构建包含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信息供给和期刊评价功能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信息平台,平台的构建应坚持正确的评价方向,探索多元评价体系并完善评价方法。

关键词:社科学术期刊;期刊评价;核心期刊;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信息平台

DOI: 10.13734/j.cnki.1000-5315.2023.0313

我国社科学术期刊主要包括高校举办的社科期刊(大部分是学报)、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及科研院所举办的社会科学类期刊(如社科院、社科联、文联、协会、研究院等单位举办的学术期刊)、出版社举办的社科学术期刊。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始终伴随着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引导着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成为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的“指挥棒”和“驱动器”。因此,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成为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热点。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强化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创新探索,对提升我国社科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促进我国学术科研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历史回顾

社科学术期刊的数量繁荣和质量提高,一直是出版管理部门和文献计量评价机构想努力作出判断的事情。当前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机构较多,其对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一)出版管理部门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期刊业的发展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此时出版管理部门(国家出版局)的重要任务是完成数量繁荣。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刊的质量管理才提上出版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但初期的工作主要还是整顿与管理。1994年4月,新闻出版署在长沙召开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在审批、审读、年检、评优、分级和队伍管理六个方面开始形成一定的制度和机制”(《1994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中国出版年鉴社编辑《中国出版年鉴(1995)》,中国出版年鉴社1995年版,第174页。)。1994年,新闻出版署对山西省实行的期刊质量分等级评估(1993年山西省对期刊试行质量划分等级分级管理。采用各刊社自评自报、社科和科技期刊评审小组分组从政治、业务、编辑、出版、效益、管理等六方面综合评审,最后由评审委员会审定。根据评定后的级别,期刊管理部门将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参见:蔡健光《我国期刊稳步跨向市场—1993年期刊出版工作回顾》,《中国出版年鉴(1994)》,中国出版年鉴社1994年版,第22页。)的经验进行推广。1995年6月,新闻出版署出台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和《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质量评估办法》,为期刊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1995年12月,新闻出版署举办首届优秀社会科学期刊评奖,在全国3824种社会科学期刊中评出21种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和48种优秀社會科学期刊奖提名奖(《首届优秀社会科学期刊评奖》,《中国出版年鉴(1996)》,中国出版年鉴社1996年版,第101-102页;《首届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奖、提名奖获奖名单》,《中国出版年鉴(1996)》,第154页。)。1997年,期刊出版业开始实施以“三刊工程”(“百刊工程”、“社刊工程”、“署刊工程”)为主体的发展战略。1998年,新闻出版署首次评定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共评出102种期刊,其中学术理论类15种。1999年,在举行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评比活动的同时,开启了国家期刊奖的评选活动,这是中国政府对期刊的最高奖项。到2004年,共举行了三届国家期刊奖评选(第二届2002年,第三届2004年)。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中国出版政府奖,但首届并没有单独的期刊奖,直到第二届(2010年)才设立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社科期刊、科技期刊各10个)、期刊奖提名奖(社科期刊、科技期刊各20个)。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举办的第三届(2013年)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期刊奖提名奖分类名额与第二届保持不变。第四届(2016年)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20个、期刊提名奖39个。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的第五届(2021年)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为20个、期刊奖提名奖为40个。为积极推进实施精品报刊建设工程,重点培育和推出一批具有较强舆论引导能力、传播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优秀报刊品牌,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百强报刊”推荐工作,报纸、社科期刊、科技期刊各推荐100家名单,两年一次,目前共组织了三次(2013年、2015年、2017年)。

在相关期刊评奖的基础上,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了“中国期刊方阵”建设工程(以全国现有期刊总数(当年8135种)为基数,按照10%-15%的比例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期刊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即“双效”期刊;以每两年评选一次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中坚,即“双百”期刊;以在全国“双百”期刊基础上评选出来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期刊作为重点建设的品牌期刊,即“双奖”期刊;“双高”期刊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准的期刊。参见:柳堤《“中国期刊方阵”建设全面启动》,《中国出版年鉴(2002)》,中国出版年鉴社2002年版,第439页。)。从最终公布的进入“中国期刊方阵”的社科期刊名单来看,入选社科双高期刊25种,社科双奖期刊48种,社科双百期刊71种,社科双效期刊646种(《“中国期刊方阵”社科期刊名单》,《传媒》2002年第3期,第6-9页。)。

总体来说,国家出版管理部门对社科学术期刊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评奖等项目来实现的,评比工作由相关学会、协会开展。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整顿期刊,使之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繁荣文化,发挥优秀期刊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国家出版管理部门对社科学术期刊的评价更看重市场发行量或社会影响力。以管理为出发点进行的期刊评价,在学术出版评价领域获得的认同度是非常不够的,所以,“中国期刊方阵”的影响力逐渐式微,而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名额较少,虽不乏示范引领的作用,但又不可复制。

(二)教育部门对社科学术期刊的评价

全国教育系统的刊物(多为学术期刊)数量很大(高校社科学报占全国社科学术期刊总量的三分之二。),分管社科学术期刊的是教育部社政司(后更名为社科司)。教育部对系统内社科期刊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名刊工程”、“名栏工程”来实现的。

2003年11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是“通过国家(包括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和主办单位)的支持和学报的改革,在五年时间内滚动推出20家左右能反映我国高校学术水平和学科特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社科学报及其特色栏目……逐步改变目前高校社科学报‘全、散、小、弱的状况,实现‘专、特、大、强的目标”(《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3〕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網站,2008年4月25日发布,2023年2月10日访问,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2557/s3103/200311/t20031106_80548.html。)。目前名刊工程建设共评选三批社科学报,第一批(2003年)11家,第二批(2006年)8家,第三批(2011年)7家。2011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第三批入选期刊补充名单的通知》,《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等5家期刊入选名刊建设工程(《教育部关于公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第三批入选期刊补充名单的通知》(教社科函〔2011〕1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1年9月15日发布,2023年2月10日访问,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108/t20110820_124189.html。)。由此,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达到31家。这些进入名刊工程的各期刊将获得教育部或期刊主管部门25万元的经费资助(第一年10万元,第二年10万元,第三年5万元),主办单位按1∶1的比例配套投入(《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3〕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08年4月25日发布,2023年2月10日访问,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2557/s3103/200311/t20031106_80548.html。)。

在名刊工程建设过程中,教育部还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名栏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我国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水平,突出高校社科学报的品牌效应,带动高校社科学报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4〕11号),2004年10月11日发布,2023年2月10日访问,https://www.sinoss.net/c/2004-10-14/492829.shtml。)。目前,名栏工程建设共评选三批建设栏目,第一批(2004年)16个,第二批(2011年)24个,第三批(2014年)25个,总计65个栏目入选。这些入选栏目各刊将获得教育部3万元的经费投入(第一批拨款在正式公布名单后进行,拨款额度为2万元;第二批拨款在中期检查通过之后进行,拨款额度为1万元。),主办单位还应按1∶1的比例配套投入。

教育部名刊工程和名栏建设由社政(科)司具体负责,实际上较多地依靠下属行业学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开展具体的工作。作为行业学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也对行业期刊进行评优活动。其主要按照《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以政治、业务、编辑和出版标准为主,以3-5年为一个周期对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进行评奖:第一届(1999年)评出“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20家、“全国百强社科学报”100家、“全国优秀社科学报”87家;第二届(2002年)所设奖项没有变化,奖项数量稍有变化;第三届(2006年)、第四届(2010年)、第五届(2014年)、第六届(2019年)奖项名称和奖项数量稍有变化(参见: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结果》, http://wxh.cbpt.cnki.net/WKA/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ntentID=fd634d68-b27f-4cba-9307-fdf454249255;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关于公布第五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http://wxh.cbpt.cnki.net/WKA/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ntentID=647ae238-1ea9-4b01-8658-c8a42d61947d。)。

由上不难看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的评优为教育部名刊工程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因素。同时,教育部名刊工程和名栏建设对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的评优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比如,2003年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第一批入选的11家社科期刊,全部出自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二届评优活动(2002年)评出的“全国高校双十佳社科学报”(22种)。2006年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曾在短时间内改名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但因民政部门注册的原因,后改回原名称。)第三届评优活动单设了“全国社科名刊”(11家),这11家即是当时已经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的11家社科期刊。随着教育部名刊工程第二、三批的启动,入选期刊越来越多,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办的评优活动分别将“全国高校社科名刊”提高到26种(第四届)、31种(第五届)、103种(第六届)。第五届评出的31种“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即是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前三批的所有期刊。随着2004年教育部高校社科期刊名栏建设的启动,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随后的评优活动中又增加了“特色栏目”奖项的评选,将入选名栏建设的栏目囊括其中。

(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项目

2012年6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现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管理办法(试行)》,对学术水平较高或专业和地域特色突出、具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资助,为每种期刊提供每年40万元以上的经费资助。通过有重点、持续性的资助,促进我国学术期刊改善办刊条件、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学术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2012年甄选了两批(各100家)共200家学术期刊进行资助,通过年度考核的期刊获得下一年度的资助资格。从2012年至今,大部分期刊均通过年度考核,只有个别刊物因各种原因没有通过考核而被淘汰,小范围又增补了个别期刊。2020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对185家资助期刊进行了年度考核,173家考核“合格”以上期刊获得资助,12家期刊考核“不合格”(有6家期刊因没有提交考核材料或者资金使用严重违反《管理辦法》有关规定撤销资助,有6家期刊因没有按时提交考核材料或者违规使用资金暂停资助,限期整改。参见:《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考核情况通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2020年12月10日发布,2023年2月10日访问,http://www.nopss.gov.cn/n1/2020/1210/c219469-31962297.html。)。之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不再对资助期刊年度考核情况进行网上公示。

综上,以上各机构举行的期刊评优、评选、资助等活动,有的着重单纯的评比,有的着重期刊的建设,如教育部名刊工程、名栏建设及全国哲社工作办的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项目,虽然评比或评选都制定有相应的标准,也涉及一些定量的指标,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定性评价为主。

(四)基于核心期刊研究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我国较有学术影响力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是从核心期刊的遴选肇始的,而且核心期刊的评选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北京大学图书馆1992年出版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开启了中国核心期刊研究之路。中文核心期刊研制的缘由是“出版物的迅速增长与购买资金有限的矛盾,收藏量的剧增与收藏空间不足的矛盾,极大的文献量与使用者(读者)的有限精力、有限时间的矛盾等均日趋尖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前言》,庄守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我们所说的核心期刊,指的是刊载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信息较多,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那些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前言》,庄守经主编,第1页。)。其主要是以文献离散律作为理论依据,利用统计的方法,统计载文量、文摘量,进行引文分析,通过综合筛选后由学科专家鉴定,确定核心期刊表。尽管《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强调自己仅作为各类图书情报部门的中文期刊采购和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的工具,但事实上,因为涉及学术期刊水平的评价,其工具属性更多地转向了学术论文评价,也间接地成为较多的科研管理者简便的科研管理量化工具。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陆续出版了第2-9版,2008 年以前每4 年更新,2008 年以后每3年更新,最新一版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大体的研究方法仍是基于文献计量学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每一版核心期刊名单会有少量的变化。

2.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来源期刊”

1999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签订了两校共同研制、开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简称“CSSCI”)的协议。1999年8月20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列为教育部重大项目。2000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成立,此中心最引人关注的是CSSCI来源期刊的遴选,它是基于引文分析法对期刊进行评价的一个体系。CSSCI作为社科文献信息检索工具,“可自动生成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例如,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被引用量排序,分学科期刊被引用量排序,分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再配合以学术期刊的专家定性评价,可以得出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各项质量指标和相应排序”(邹志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之研制、意义与功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第146页。)。“根据期刊被引排队结果、影响因子、论文收录比例、引文比例等因素调整队列,再根据核心作者群在队列期刊中的发文量为每种期刊增加权重,综合原队列值和新的权重值得到新队列,即为本索引给出的最新核心期刊排队”(苏新宁《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设计》,《情报学报》2000年第4期,第292页。)。1998、1999、2003年各公布了一次来源期刊名单,自2004年起每2-3年公布来源期刊名单。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入选期刊583种,其中台湾期地区刊30种,报纸理论版2种。尽管近20年来该中心从未说明“CSSCI来源期刊”即是核心期刊,但不可否认的是,该中心遴选的来源期刊实际上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来源期刊”以教育部重大项目为依托,影响深远,也受到了较多的质疑,其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不断进行了一些调整。

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自1996年开始进行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计量研究工作,2004年出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版)》。该《要览》指出,研制核心期刊的目的是“面向科研工作,为优化科研用刊,为文献资源的优化利用,以及为文献型数据库的选刊工作提供服务”;指导原则是“根据文献计量学的基本理论,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统计分析方法,强调以统计数据作为认定核心期刊的主要依据,以期刊引证报告的各项指标作为主要的评价要素,突出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量度”(《编制说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文献计量学研究室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版)研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文献计量学研究室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版)》,第2页。)。之后出版了2004、2008、2013年版,分别评选出核心期刊344种、386种、484种。

2013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成立。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对733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评价,评出17种顶级期刊、40种权威期刊、430种核心期刊和246种扩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荆林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5页。)。2017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成立。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完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刊AMI,2018)”的设计工作,并将该指标体系运用到实践中,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1291种期刊进行了评价,评出5种顶级期刊,56种权威期刊,519 种核心期刊和711种扩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荆林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17页。)。评价院在《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GB/T 40108-2021)》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18 版)》基础上,研制完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22版)》。2023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对老牌刊、新刊、外文刊和集刊四类学术刊物开展评价。其中,老牌刊评价对1904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了评价,评出22种顶级期刊、55种权威期刊、605种核心期刊、775种扩展期刊和447种入库期刊;新刊评价对116种新创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了评价,评出19种核心期刊、其他97种入库期刊;对148种外文刊(有CN号外文期刊51种,仅有ISSN号外文期刊97种)进行评价,共评出权威期刊2种、核心期刊24种、入库期刊122种;对403种集刊进行评价,共評出核心集刊87种、入库集刊316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2023年3月17日发布,2023年2月10日访问,http://casses.cssn.cn/kycg/202303/P020230320565031071693.pdf。)。

4.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

2009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首次出版《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其后以《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每两年出版一次,已出版6版。该报告在各版中陆续出现了区分权威期刊A+、核心期刊A、核心期刊A-、准核心期刊B+、一般期刊B、较差期刊C六个等级分类评价学术期刊的方法,也出现了单列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中文OA学术期刊分类评价的方法。《报告》(第六版)学术期刊总评价按照学科进行评价,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按照自然科学综合和社会科学综合分类评价,中文OA学术期刊按照理学综合、农林水产综合、医学综合、工学综合和社会科学综合分类评价。其中,社会科学综合学术期刊共252种,评价得到(A+)18种、(A)47种、(A-)28种、(B+)70种、(B)68种;人文科学综合学术期刊共429种,评价得到(A+)22种、(A)66种、(A-)42种、(B+)135种、(B)123种;社会科学综合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共215种,评价得到(A)43种、(A-)23种、(B+)67种、(B)61种;中文OA社会科学综合共30种,评价得到(A)7种、(A-)4种、(B+)8、(B)9种(《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排行榜与指南》(第六版),邱均平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69-77页。)。

5.《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评价研究中心等“影响因子年报”系列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评价研究中心主要依靠中国知网的大数据,对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学术期刊分年度分类发布影响因子年报,涉及社科学术期刊的类别为《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最新一期为2022年版,研制单位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该年报主要包括期刊影响力指数、所在分区及主要影响因子排序、各刊的其他各类计量指标值,以及人文社科类影响因子、可被引文献量与被引频次。该中心评价期刊提出了复合影响因子的概念,把统计来源从单纯的期刊扩展到了非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数据库,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公开的期刊评价指标统计标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数据统计规范》。其统计数据只作分类排序,并不依此评价自己的核心期刊,但它已经成为部分期刊评价机构的来源数据。

此外,2012年起,清华大学图书馆与该中心(后来以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的名义)每年度还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两个类别评出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22年版“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TOP5%)”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TOP5%-10%)”科技期刊各175种,人文社科期刊各80种(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2022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榜单发布》,2022年12月2日发布,2023年2月10日访问,https://eval.cnki.net/News/ItemDetail?ID=2135938a61ee46a493e7d376fff5eb3a。)。2016年起,清华大学图书馆与该中心还发布《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两个类别,其中2022年版提供了31种人文社会科学类别英文期刊(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2022版,2022年12月19日发布,http://www.eval.cnki.net/News/ItemDetail?ID=2cdf2362ebc14fb5b613dc1c03e2238d。)。

6.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2001-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每年发布“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率)排名”。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成立,并于2011年与书报资料中心联合首次发布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自2014年起,评价研究中心三年公布一次“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目前已公布至2020年。其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提出了以论文质量为主要标准的期刊评价方法。

二 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改革开放以来,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机构越来越多,虽然评价方式、研究手段不断变化,但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核心期刊评价功能的泛化、期刊评价研究方法亟须改进、评价研究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有待完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对期刊的负面影响。

(一)核心期刊评价功能的泛化

从中文核心期刊的研制来说,其最初的主要目的是为图书情报部门期刊采购、典藏、导读等工作提供参考。但尽管如此,核心期刊评价功能已经异化为学术期刊质量评价,因为其便捷性,科研管理机构甚至直接将其用于论文质量评价。由期刊评价向学术评价的过渡,实质上期刊评价已经沦为一个工具。

无论是从布拉德福关于一次文献分布的文献离散定律,还是从加菲尔德对二次文献分布的引文集中定律,我们都不难看出,核心期刊在本质上来说更适合对学术期刊的研究。特别是基于二次文献引用的期刊评价,其针对的主体也应该是学术期刊。可见,基于学术评价的核心期刊研究应当将非学术期刊排除在外。但目前为止,《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有少量的非学术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也有个别根本就没有文献引证的工作指导类期刊。不将文摘类期刊纳入“核心期刊”评价体系,成为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共识。但事实上,文摘类刊物的影响力却很大(学术性的刊物如《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非学术性的刊物如《读者》,兼而有之的如《新华文摘》)。

期刊评价是当前各種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机构的重要功能之一。尽管期刊评价并不等于论文评价,学术期刊的评价也并不适合论文的质量评价(唐普、赖方中《核心期刊研究与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114页。),但因为其评价结果作为工具的便捷性,许多科研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将其用作科研考核、职称评定中的学术论文质量认定工具,“以刊评文”的现象广泛存在。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各评价机构的结果,是值得相关管理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期刊评价研究方法亟须改进

从前面的研究来看,我国由期刊主管部门或行业学术团体进行的期刊评价,大体上是以评奖或评选项目的方式进行,其评定的标准以相关评委定性分析为主,当然少数的评选还要结合一定的量化指标(比如,首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比就有“发行量居于同类刊物前列”的量化标准,“分别确定了各类入选期刊发行量下限的基本数量,例如入选的17种文学艺术类期刊发行量下限基本不低于6万册”。参见:蔡健光《新闻出版署评定102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中国出版年鉴(1998)》,中国出版年鉴社1998年版,第111页。)。但整体来看,无论是国家期刊奖(包括提名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及提名奖的评选,还是中国期刊方阵社科期刊的评选、全国百强报刊的推荐,基本上都是通过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推荐参评,而各地方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推荐标准,没有统一的具体量化指标,差距较大。教育部名刊工程也是一样,通过申报、资格审查、评审、公示、审定程序,依据《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参考新闻出版总署评奖情况,CSSCI数据及排序,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名录、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核心期刊目录,以及《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即现在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提供的数据及排序(《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3〕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08年4月25日发布,2023年2月10日引用,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2557/s3103/200311/t20031106_80548.html。)。这个评审标准看似很科学,其实也很复杂,有很多量化的数据,但并没有给出各种数据的权重赋值,实际上还是属于定性评价。教育部社科司分管的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行的评优活动,也基本上采取申报—各地学会初评—全国学会终评的方式。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的遴选是通过期刊自行申报,由主办单位签署意见,地方社科规划办公室审核后报全国哲社规划办公室(即现在的全国社科工作办公室)评审后产生。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虽然未明确说明其资助对象的质量要求,但从评审程序和资助目标来看,也是相当严格的,但其评审方式依然是基于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最为人诟病的是方法的科学性。定性评价(专家或者同行评议)主要是以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缺乏相关制度建设,缺乏程序的公开公正,评价结果容易受评议专家自身学识的局限,存在着主观偏见、利益驱使等诸多不确定性(奚祺海、荆林波《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定量和定性评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年第10期,第49页。),缺乏客观性与可比性。因此,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术期刊评价是图书情报工作者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1992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览》就是通过载文量统计、文摘量统计、引文分析,按权重值综合筛选,这是一种典型的定量分析评价。虽然聘请了400多位专家进行书面鉴定,但它仍是基于定量分析的评价。而像中国知网的“影响因子年报”则完全是基于其大型数据库统计资料,基本上没有人为干涉数据的可能(数据的准确性问题除外)。“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则是基于其转载数据作出的评价,看上去似乎数据是客观的,但在选载论文的过程中,总难免会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社科学术期刊定量评价简单高效,但难以有效鉴别社科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容易出现学术不端和意识形态问题,阻碍了社科学术期刊的特色化发展(奚祺海、荆林波《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定量和定性评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年第10期,第45-47页。)。更重要的是期刊评价在学术活动中被简单化、绝对化使用,这是定量评价指标之于期刊评价长期遭到学界诟病的原因。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该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王文军《建立中国特色科研评价体系的四种关系》,《行政管理改革》2020年第7期,第48页。 )。比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SSCI来源期刊、RCCSE权威期刊及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逐渐以定量加定性的方法进行文献分析。但定性成分的加入,会不会使各种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趋同?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评价研究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有待完善

当前主流的基于文献计量研究的评价机构一般都有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体系说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虽然只对影响因子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但它在《研制说明》中对相关指标体系及统计来源刊的遴选方法作了说明,通过期刊影响力指数和影响因子进行排序,实际上评价的意图十分明显,只不过是以统计数据的形式呈现(定量评价)。《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遴选方式稍微特殊一些。从1998年至今,前期在相关研究方法上有较多的推广和说明,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章,但后来随着其影响力越来越大,遭受的诟病也越来越多,导致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逐渐“淡化”其影响力。目前中心网站上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集刊遴选实施方案(试行)》,其主要流程为:形式审查-数据统计-数据发布-问卷调查-信息汇总-专家审议-发布目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集刊遴选实施方案(试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网站,2017年12月12发布,2023年2月10日访问,https://cssrac.nju.edu.cn/tzgg/20200524/i101366.html。)。从2018年起,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在网上推出了“中文学术出版物评测发布系统”,邀请了近2000名专家对期刊论文进行抽样评阅,增加了同行评议的学术指标。

尽管各评价研究中心的指标体系在不断地变化与修正,但目前看来,仍不尽如人意。首先是关于CSSCI来源期刊和核心期刊的界定。“来源期刊”概念来自ISI,是SCI的数据统计源期刊,统计源期刊的数量不断增加,后来又增加了扩展版。而CSSCI“入选期刊必须是社会科学领域内各个学科中学术水平较高、社会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规范,且能体现各学科最新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刊物。争取经过2-3年系统自动滚动与筛选,再配合专家对期刊的定性评价,逐步形成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群”(邹志仁《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之研制、意义与功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第147页。)。因此,“国内媒体引用文中‘来源期刊一词,与ISI或SCI原意不相符合,意义并不全同”(杨世明《论引文索引及评估功能》,《情报科学》2003年第4期,第379页。)。CSSCI来源期刊事实上兼有统计源期刊和核心期刊双重身份。此外,将统计源期刊的数量控制在所有期刊总数的15%-20%左右(约500多种期刊,2021-2022年版目录是615种)是否科学?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相比较而言,中国知网《2022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统计源期刊4903种、被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期刊1683种(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研制《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2年第20卷),2022年12月19日发布,2023年2月10日访问,https://eval.cnki.net/userfiles/file/%E5%A4%A7%E6%96%87%E4%BB%B6/%E5%BD%B1%E5%93%8D%E5%9B%A0%E5%AD%90%E5%B9%B4%E6%8A%A52022%E7%A4%BE%E7%A7%91.pdf。)。而且《影响因子年报》还提出了复合影响因子的概念,其统计源加入了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统计源期刊包括理论研究型、应用研究型、综合实践型、研究层次综合型四个层次。是中国知网这种大数据统计结果更令人信服,还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这种以核心期刊为统计源刊、更能反映影响力的相对较小数据统计更精准?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CSSCI来源期刊既然是统计源期刊,那么像《求是》、《读书》等基本没有引用或无法统计引文的期刊为什么会作为“来源期刊”(当然作为核心期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其次是计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问题。定量分析数据是客观情况相对真实的反映,但前提是统计数据是准确的。中国知网的数据统计是基于数据库系统自动处理的,但这是基于数据处理格式统一的情况下才能准确实现。目前社科学术期刊对引文和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与权威性的规定,注释、著者-出版年制和顺序编码制的著录体例并存。对于大型数据库处理来说,注释方式不统一会出现很多问题,除非该系统在辨识引文时具有非常强的人工智能。CSSCI的数据统计,最初就是通过人工进行统计核实的,它的好处是无论是注释还是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可以较好地识别引文,缺点是人工处理数据往往会出现错误、增衍或遗漏。

(四)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对期刊的负面影响

文献计量评价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期刊评价体系的影响增大,必然会使期刊编辑部围绕评价指标的指挥棒办刊,出现同质化竞争现象,特别是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

首先,提高被引量特别是近两年内的被引量是期刊提高影响力的关键因素。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同质化竞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提高被引量的关键是作者。那么通过提高稿酬、加强感情联络吸引、拉拢在相关学术领域影响力较大的学者无疑是比较便捷的方式。只要他们肯拿出论文给期刊,那么被引用、转载的可能性就大许多。转载的二次文献有限,引用则可能是无限的。而这种引用直接成为影响期刊引用率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在发表两年之内被引,则直接成为影响因子。所以我们经常会十分感动地看到某些编辑为了向名家要稿,不远千里、跋山涉水,这种做法似乎无可厚非,也是编辑尽力尽责的表现,但社科学术期刊的终极目标难道仅仅是为了作为高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的出版平台吗?

其次,提高高被引学科论文的数量占比也是综合性社科期刊提高影响力数据的办法。由于人文学科各学科的差异、各学科期刊入选统计来源期刊的数量差异,各学科论文在同一期刊中的数量占比就可能影響该期刊的引用量。比如,传统人文科学的论文被引用的可能性或引用量就会少于社会科学的论文,统计学的引用可能会小于经济学的引用。对于综合性期刊,提高高被引学科的论文比重对于提高期刊影响力相对来说是可能的,因而可能会促使一些综合性学术期刊栏目“偏科”化。

再次,提高期刊影响力数据的办法还有压缩期刊刊文数量,即通常所说的减小影响因子分母。具体做法是增加单篇论文的长度,减少刊发文章的数量,当然还有直接减小刊物版面的极端做法。从数据的角度来看,这些刊物定量结果还差强人意,但是否会在定性评价的阶段受到影响,这很难说。按照布拉德福定律和加菲尔德定律,要成为某个专业或领域的核心期刊,势必应当在该专业或领域内出版相当数量的专业论文。如果没有出版数量作为基础,不可能成为该专业或领域的核心期刊。因此,通过压缩期刊刊文数量以提高期刊影响力数据的做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期刊的发展。但是,目前这种趋势比较明显。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的CSSCI(2022)出版數据统计结果表明,平均每本CSSCI高校学报年发论文在100篇左右,100篇以下的学报将近50%,近80%的学报期均页码在150页以上,单篇篇均9-11页的占63%(平烟《2022年度CSSCI源刊出版数据初览(高校学报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微信公众号,2023年3月20日发布,2023年3月21日访问,https://mp.weixin.qq.com/s/D2HiRij8IcqP2zjAOGqTrg。);而综合性期刊年载文量在100-300篇的占比87%,刊均页码约190页,58%的期刊篇均9-11页(平烟《2022年度CSSCI源刊出版数据初览(综合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微信公众号,2023年3月21日发布,2023年3月21日访问,https://mp.weixin.qq.com/s/GQlQYYKE5F917wPR5v8Faw。)。

三 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构想

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学术期刊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不断演进,涉及社科学术期刊的评价机构越来越多。因为评价数据、方法、指标体系的构建各不相同,各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这种百花齐放的评价结果可以为期刊、科研、人事管理部门、图书馆及读者提供多种工具性参考。同时,由于多种期刊评价体系并行,各评价体系对核心期刊的界定、文献源的选取、评判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核心期刊”的无序状态(袁宝龙《中国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科学建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5期,第55页。),期刊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冯春明、郑松涛《对学术期刊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157-158页。)、评选过程不透明(臧莉娟、葛星《学术期刊定性评价的尴尬与困顿——基于四种主要期刊评价体系》,《评价与管理》2016年第4期,第24页。)、评价方式形式化(庞达《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创新研究》,《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3期,第16-17页;吴林娟、叶继元《以内容质量评价为中心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出版发行研究》2022年第10期,第66页。)等导致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结果的公信度不高。建立一个科学权威、客观公正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已成为学术期刊评价改革的当务之急。2021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改进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的行业标准”(《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中宣发〔2021〕17号),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站,2021年6月25日发布,2023年2月10日访问,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772/76539.shtml。),为完善我国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指明了发展方向。学术期刊提升学术引领能力离不开学术期刊评价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离不开学术评价理论、方法的持续创新。在数字出版和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对评价指标与方法的多元化、评价的深度与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社科学术期刊评价需要持续创新。

我们提出构建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信息平台的探索性构想。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信息平台是一个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其主要包含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信息供给和期刊评价两大功能。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信息供给主要提供期刊主管部门(或行业学术团体)对社科学术期刊的综合质量评价和专业研究机构主导的学术影响力评价的相关信息,如评价宗旨和原则、评价理论和方法、主要步骤、指标体系、数据来源、组织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等,为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提供全面、多样、动态的数据。虽然目前能提供数据服务的评价机构较多(如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可提供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可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国知网可提供“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等。),但这些评价机构提供的相关数据是分散、零散的,我们希望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信息平台能够将期刊评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实现期刊评价数据的开放、共享。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功能是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信息平台的核心。基于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信息平台提供的分类、整合数据信息,期刊主管部门、行业学术团体、专业研究机构、期刊工作者和研究者(读者)等都能对社科学术期刊进行综合和分类评价。如高校各学科科研评价中权威、核心期刊的遴选,政府各种资助期刊的遴选、评奖等,均能借用各种机构的数据并进行权重赋值,制定相应的评选办法。专业研究机构可以根据期刊类别的特色或情况,对相关指标的权重进行差异化赋值,如综合性期刊与专业性期刊在影响因子方面的不同权重赋值,文史类期刊与社科类期刊在转载率、影响因子方面的不同权重赋值等。

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信息平台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

首先,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与自然科学相比,哲学社会科学因其涉及价值判断、历史判断和性质判断,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充分体现哲学社会科学的特殊性,突出社科学术期刊的学术引领作用,保证社科学术期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

其次,社科学术期刊评价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长期以来,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基于学术影响力而忽略社会效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应重视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的贡献,在推动学术创新、培养学术人才方面所发挥的正向引导作用,以期刊评价促进社科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再次,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鼓励学术创新和期刊特色化发展。当前的社科期刊评价体系,主要还是基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而建立的,如影响因子、引用频次、被引用量、自引率、下载量等。但学术影响力只是期刊内容质量的一个方面,而学术创新和期刊特色对期刊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术创新能够提高學术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增强期刊的竞争力,是推动学术期刊发展、推动学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期刊特色是期刊品牌的核心,有助于期刊在特定领域形成优势,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对期刊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重视学术创新,如采用新的方法、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理论或模型、对学术领域的影响、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应注重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侧重的学术期刊差异化发展,关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优势学科等,注意地域差别、学科属性、定位差异、报刊机构的特点等,以引导社科学术期刊的学术创新和特色化发展。

(二)探索多元评价

其一,坚持评价系统的多元性。目前我国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主要包括期刊主管部门或行业学术团体对学术期刊的综合质量评价和专业研究机构主导的学术影响力评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学术影响力为主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已建立了一系列各自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我国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大致有基于引文文献分析的以影响因子为主的评价,基于二次文献转载为主的评价,基于期刊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为主的评价,还有基于大型网络数据库的纯数据分析的评价体系等。)。这些期刊评价体系都有各自的评价指标和权重,都基于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建立,基本上能从某个角度反映期刊某个方面的情况,有其合理性。因此,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创新应坚持评价系统的多元性,鼓励期刊评价体系的融合发展。同时,在创新期刊评价体系的进程中,专业评价机构要由单一的评价向数据服务与评价导向相结合转变,要在坚持各自标准的前提下,向社会各界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

其二,鼓励多元期刊评价主体的参与。应扩大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参与主体的范围,借助现代化的评价方式与手段建立专业评价机构、期刊工作者、研究者(读者)等多元期刊评价参与主体参与评价的通道。多元期刊评价参与主体的加入,使得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由有限数量的精英专家评价向更广泛的参与主体评价转变,提升社科学术期刊评价的科学性、准确度和公信力。期刊工作者作为学术期刊内容的发现者、加工者和传播者,居于出版工作的关键位置,是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研究者(读者)参与期刊评价,通过评价期刊的文章质量、学术创新、编辑水平等,促使社科学术期刊提高自身的质量,增加读者的满意度,提高期刊的影响力。过去的相关期刊评价(或研究),忽略了期刊工作者和研究者(读者)的意见,因而招致了很多的“非难”。因此,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创新应关注期刊工作者和研究者(读者)对社科学术期刊的评价。

其三,坚持多元评价标准。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以内容质量评价为中心,同时应将更多评价标准纳入评价体系,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既包括期刊内容质量评价,也包括编校质量、出版形式质量、印制质量等评价,还应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视角(如学术期刊的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等),评价期刊荣誉状况、评价作者队伍建设、评价编辑团队建设、评价期刊发展潜力等。

(三)完善评价方法

一是优化定量指标。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种评价机构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要与时俱进地增加新指标,形成多指标融合的评价体系。在融媒体时代,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特别关注反映学术期刊网络影响力的指标,如网络传播力、网络传播质量、网络影响力等。

二是完善定性评价。同行评议是定性评价的基本方法,应组建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同行评议专家队伍,开展多维度同行专家审读,发挥同行评议在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同行评议。

三是鼓励主观与客观、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一的评价方法存在局限与弊端。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坚持以客观、实效、创新的具体要素评价为主,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柳斌杰《完善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5月5日,第3版。),同时防止过度依赖定量评价方法。因此,同一评价主体运用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能更加全面、客观地对社科学术期刊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度。

总之,目前我国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还在不断探索、完善中,还有很多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新时代社科学术期刊评价应以建设高品质社科学术期刊,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优化学术期刊资源配置,引导学术生态的良好发展为目标,形成中国特色的开放多元、融合发展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实现对社科学术期刊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构建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信息平台的探索性构想,对于提升社科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促进社科学术期刊的创新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但本研究提出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构想仍然是探索性的,仅提供一种可能的分析思路,具体的操作仍需要实践经验的支撑和进一步的探索。

Social Science Journals Evaluation: Retrospection, Reflection, and Prospects

Zhong Qiubo

Center for Bashu Cultural Studies,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Journal of SNU,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6,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the evaluation of social science journals in China has mainly relied on awards from publish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s,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s “nameplate journals” or “featured columns” projects,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journal funding, and 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core journals research. However, the current social science journal evaluation system has such shortcomings as the overgeneralization of the evaluation function of core journal evaluation,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journal evaluation, the lack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ocial science journal evaluation on journal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social science journal evalu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that includes social science journal evaluation information supply and journal evaluation fun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latform should adhere to the correct evaluation direction, explore a diverse evalu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methods.

Key words: social science journals; journal evaluation; core journals; social science journal evalu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責任编辑:苏雪梅]

收稿日期:2023-03-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学术成果分析与应用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四川期刊发展研究专项”课题“融合与创新:四川省学术期刊发展研究”(XSCG21QK-0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钟秋波,女,广西来宾人,经济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编审,E-mail: 164847063@qq.com。

猜你喜欢

社科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社科成果展示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人文社科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