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图书馆口述历史采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023-04-27张义
张 义
0 引言
口述历史采集主要是指通过口述访谈方式收集受访者的历史回忆记录资源,它是口述历史项目实施的主要环节和关键内容。图书馆采集的口述历史是否真实可靠、规范准确和丰富多样,能否满足用户的利用需求,是衡量口述历史采集质量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口述历史采集质量已成为评价口述历史项目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发挥口述历史作用和价值的前提与关键。不过,目前我国图书馆学领域对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方面的研究还鲜少涉及,尤其是对如何保障口述历史采集质量缺乏系统论述。同时据调研了解,在近些年的口述历史实践中,个别图书馆因采集质量不达标导致口述历史项目延期或无法满足利用需求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如何保障口述历史采集质量, 促进口述历史发挥更大价值,已成为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中亟待关注和解决的课题。
美国的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以下简称“LOC”)在过去五十多年中实施了一系列的口述历史项目,并在口述历史采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确保了口述历史采集的高质量。本文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对LOC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现状展开调研,对其采集质量保障措施和相关案例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其特色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我国图书馆提供参考。
1 LOC口述历史采集
作为全球最大的图书馆之一,LOC成立于 1800年,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将呈现美国民众生活和保存国家记忆作为重要目标,并于20世纪70年代将口述历史采集纳入到该馆的工作体系。1976年,LOC创建了美国民俗生活中心(American Folk life Center,以下简称“AFC”),旨在通过民俗项目研究、野外调查、口述访谈等来构建和呈现美国民俗生活;1994 年,LOC启动了“美国记忆”工程(American Memory Project),将口述历史采集纳入该工程建设的范围,成为世界上最早实施记忆工程的国家图书馆[1];2000年,AFC在美国国会支持下实施退伍老兵口述历史项目,广泛收集退伍老兵口述历史,在美国掀起了一次颇具影响的口述历史采集浪潮[2]。随着口述历史在美国的快速发展,LOC还策划实施了职业民俗、民权历史、“街头男人”等几十项口述历史项目,采集了大量的口述历史录音录像资料,并通过LOC官方网站和AFC口述历史网络数据库向公众开放[3]。当前,在国会和各类社会基金的支持下,LOC已成为美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口述历史机构之一,在国际口述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
2 LOC口述历史采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特色
为呈现与表达美国各阶层文化和传承美国历史记忆,LOC对口述历史质量保持高度关注,在实践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质量保障体系。
2.1 编制战略规划和出台政策,为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提供宏观指导
美国国会和LOC较为注重口述历史建设的顶层设计,通过编制战略规划和颁布政策文件的方式为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提供了战略引领保障。
自1992年以来,LOC已先后制定了多项发展战略规划[4]。其中,“1993—2000年战略规划”提出实施“美国记忆”工程的重大决策,并将采集口述历史作为该工程的重要内容,“采集民众关于我们历史的叙述和回忆,利用技术设备记录,生成可供利用和共享的数字资源”[5];“2011—2016年战略规划”提出“图书馆要致力于收集和保存突显美国创造力和世界知识的记录,呈现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AFC在此指导下开展了以退伍老兵项目为代表的口述历史采集工作[6];“2019—2023年战略规划”则提出“鼓励公众参与国家文化记忆的共同开发,并促进内容和元数据使用,加强自动化元数据创建能力。”[7]这为口述历史元数据创建和管理提供了指导,促进了口述历史采集质量的不断提升。
美国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法案”,为LOC口述历史采集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宏观指导。1976年,国会审议通过了《美国民俗生活保护法案》(American Folklife Preservation Act,Public Law 94-201),支持AFC开展民俗生活、文化、艺术领域的口述历史采集工作;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退伍老兵口述历史项目法案》(Veterans’ Oral History Project Act,Public Law 106-380),要求LOC采集不同战争时期的退伍老兵的回忆记录[8];2009年,国会通过了《民权历史项目法案》 (Civil Rlights History Project Act, Public Law 111-19),授权LOC和史密森协会开展民权运动口述历史资源采集,并建立全国性的民权运动资源库;2016年,国会颁布了《家庭之声法案》(Families Voices Act,Public Law 114-246),拓展了退伍老兵口述历史项目的采集范围,丰富了退伍老兵口述历史资源类型。
LOC编制的相关战略规划和美国国会出台的支持政策,对口述历史资源的记录采集、开发和利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可谓是口述历史建设领域的顶层设计,这为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提供了宏观指导,也为口述历史组织机构、人才队伍、标准规范的建设等提供了战略引领。
2.2 成立民俗生活中心,为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提供组织机构支撑
成立于1976 年的AFC是承担LOC口述历史采集的内部组织机构,在推动美国口述历史不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口述历史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AFC专门设立了采访处,采访处下设综合管理室、采访室和记录出版室[9],且各室都有明确分工(见表1)。此外,为了确保口述历史采集质量,经LOC董事会审批,AFC还聘请了口述历史专家顾问团队,负责审核和协助验收项目组采集的口述历史成果,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顾问团队主要由LOC退休的资深专家、口述历史及相关专业学者组成。例如,LOC前副馆长温斯顿·塔布、AFC前编辑詹姆斯·哈丁等都曾是LOC口述历史专家顾问团的成员,为保障口述历史采集质量做出过重要贡献[10]。
表1 AFC采访处下设各室的职责分工
LOC不仅成立了美国民俗生活中心,还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设置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内部组织架构,聘请了口述历史专家顾问团队,为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支撑,也是其口述历史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2.3 创建“野外学校”和开展培训,为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提供人才队伍保障
早在1994年,AFC就与美国教育、文化和社区等组织机构合作创建了美国民俗中心“野外学校”,每年夏季在美国各地或其他国家举办一次,每次持续一周至三周的时间,主要提供民俗文化、口述历史采集过程和技术方面的业务培训[11]。自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社区民众等志愿者积极参与了LOC口述历史采集工作,曾引起了关于“激进的信任”的激烈讨论[12]。在讨论中,部分专家学者认为LOC对志愿者的信任确保了馆藏口述历史的不断增长,为人们了解美国过去的历史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也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LOC过于“信任”志愿者,对口述历史采集质量缺乏严格把控。最终该讨论达成一致意见:LOC应继续对志愿者口述历史采集成果保持信任,但需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以提升口述历史质量。因此,近年来LOC面向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工作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口述历史培训,如“口述访谈录像技术”“口述纪录片的录制技术和目标”“口述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策划”等。LOC还在AFC的网站开辟了“教育资源”专栏,为口述历史教育者、学生以及对口述历史感兴趣的社区人员、专家学者提供教育资源。“所有年龄和背景的学习者都可以找到广泛的出版物、课程和数字资源,并满足他们的需求。”[13]
LOC坚持开展口述历史培训,通过“野外学校”、专题培训和网络教育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为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提供了人才队伍保障,也推动了战略规划、组织机构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和前端控制等保障措施的有效实施,是整个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
2.4 开展口述历史项目前端策划,为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提供把控抓手
LOC非常注重对口述历史项目进行前端策划。多年来,AFC在LOC的支持下策划了退伍老兵、职业民俗、洛马克斯家族等口述历史项目,生动呈现了美国战争、职业发展、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等领域的鲜明特点。AFC在口述历史项目实施前会对该项目的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研究制定访谈提纲,以确保访谈更具针对性。同时,AFC对访谈的范围、受访者选择、记录的方式和载体等进行精心的策划。以“退伍老兵”口述历史项目[14]为例,该项目实施前期,AFC与美国历史协会等机构合作对美国既往的多起战争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调查,在全面掌握战争背景、特点和目前在世的老兵群体情况基础上,对该项目所涉及的战争类型、发生时间、访谈对象和访谈成果呈现形式等进行前端策划,并在每次访谈前明确口述访谈的提纲。为了全面反映美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原貌和呈现美国战争历史记忆,该项目最终选择了不同战争时期、不同军种、不同性别的对象进行了访谈,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退伍老兵口述历史成果。“在AFC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和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下,AFC采集的退伍老兵口述历史对国家历史至关重要,对家庭和后代都很重要。”[15]
LOC以前端控制为手段,将口述历史采集质量要求前置到口述历史策划、访谈等环节,从前端对口述历史采集质量进行把控,为保障口述历史采集质量发挥了关键作用,也为战略规划、组织机构、人才队伍和标准规范等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具体抓手。
2.5 编制口述历史标准规范,为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提供保障基础
在美国国会和相关组织机构的支持下,LOC积极开展口述历史采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不仅编制了多项口述历史标准规范,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广应用了口述历史标准格式和标准工具。2000年,AFC和史密森协会牵头编制了《口述历史录音采集、保存的标准和指南》,要求对所采集的口述历史录音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口述历史录音保存良好并能够为后人使用。2016年,LOC编制了“30-20-10规则”(30分钟是口述采访的最短时间,20页是回忆录、日记所需的最小页数,10项是采集的原始照片、信件、地图或艺术品的最低数量,以及相关文件所需的最少页数)[16],确保了口述历史资源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为避免口述历史版权产生纠纷,美国版权局要求对该LOC采集的全部口述历史进行版权登记,且要通过审查。此外,LOC在口述历史采集平台APEX的开发设计过程中,在确保易于操作的前提下,运用技术手段对用户上传口述历史的方式和数据标准进行限定,并在平台内嵌入在线编目模板,为平台的描述性字段设置参数和值,从而通过平台提供的标准化格式实现对口述历史编目的控制[17]。LOC还在退伍老兵口述历史数据库中嵌入口述历史采集工具包(VHP Field Kit),进一步规范了用户提交的口述历史资源清单、格式和流程等,确保了退伍老兵口述历史采集的规范性和标准化[18]。
LOC不仅牵头编制了多项标准规范,还积极采用技术手段在口述历史采集平台中嵌入标准化模板、工具等,提升了口述历史采集的标准化和规范性,为整个口述历史采集质量保障体系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对LOC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对其采集质量保障措施、案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当前LOC已形成以战略规划为引领、组织机构为支撑、人才队伍为核心、前端控制为抓手和以标准规范为基础的采集质量保障体系(见图1),且具有鲜明的特色。需指出的是,这一保障体系不仅仅要依赖各保障措施的独立作用,更需要各保障措施协同发挥作用,只有各项措施充分互动协同,形成合力,才能为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图1 LOC口述历史采集质量保障体系
3 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
LOC颇具特色的口述历史采集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采集质量保障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下文在结合我国图书馆实际和LOC特色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采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3.1 积极发挥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
我国图书馆历来注重图书馆工作发展规划,无论是主管文教的国家行政机构还是各级图书馆,都有编制五年工作规划的惯例[19]。不过,笔者尚未发现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图书馆口述历史方面的政策,大部分图书馆也未将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纳入工作规划,对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的顶层设计还较缺乏。对此,本文认为,我国图书馆应注重对口述历史采集的顶层设计,积极发挥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一是建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出台口述历史资源建设政策,为开展口述历史采集工作提供政策支撑,尤其是针对国家层面的重大口述历史项目,可以考虑由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统筹开展口述历史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各级图书馆可结合未来发展目标和口述历史工作实际,考虑将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纳入至图书馆发展规划中,系统开展项目策划,遴选口述历史主题,建立口述历史采集质量评价指标,为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提供战略引领保障。
3.2 不断强化组织机构建设
当前我国部分图书馆“缺乏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固定机构(部门),未设置固定的口述历史工作岗位与人员[20]”,缺乏健全的、稳定的组织机构,易滋生“一锤子买卖”想法,导致口述历史采集质量不高。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一是设置稳定的口述历史机构和岗位。据调研,当前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中,很多口述历史工作者并非专业人员,也不是固定的岗位人员,而是临时抽调的,这不利于口述历史的长期发展。因此,对于有志于长期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或将口述历史作为馆藏建设重要内容的图书馆,应考虑成立口述历史机构,并配备相对固定的专业岗位人员,以此来提升口述历史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二是配备口述历史咨询服务团队。据了解,当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为了提升口述历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推动口述历史项目取得良好成效,在口述历史项目实施前会邀请专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虽能一定程度提升口述历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但在口述历史采集过程中却无法进行跟踪指导和成果把控。因此,我国图书馆可借鉴LOC的经验组建口述历史咨询服务团队,全程跟踪推进和动态监督口述历史项目的推进,加强对口述历史采集过程的指导,重点强化对口述历史采集成果质量的把控和审核,为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提供保障。
3.3 持续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部分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虽然开展了中国记忆项目培训班、共建“中国记忆”专题研讨班等口述历史专业培训[21],但总体来看人才培养的力度还不够。基于此,笔者有以下建议:一是建立口述历史专兼职人才队伍。有志于口述历史资源建设的图书馆可考虑建立一支以馆内专业人才为主、以志愿者等兼职人才为辅的专兼职结合的口述历史人才队伍,尤其可适当考虑将高校学生、口述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等吸纳进图书馆口述历史兼职人才队伍体系,不断壮大口述历史人才队伍。二是构建口述历史人才培养体系。我国图书馆可考虑建立理论实践相结合、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立体化口述历史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可以举办口述历史专题培训、研讨班和工作坊,还可以借鉴LOC的经验开展“野外学校”,依托口述历史项目提升口述历史工作者的“实战”能力,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考虑开设口述历史专业课程或申办口述历史专业,培养高层次的口述历史人才。
3.4 逐步树立前端控制理念
我国图书馆应逐步树立口述历史采集质量的前端控制理念,将其纳入至口述历史项目全过程,从项目策划阶段就要提出口述历史采集的质量目标。一是结合图书馆馆藏建设需求、社会需求和用户需求,精心选择口述历史主题,确保所选择的主题具有代表性、时代性和精神传承价值;二是根据对项目主题的背景研究和专业知识掌握,结合受访者自身特点,提前策划设计合适的口述历史访谈提纲;三是依据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度及其在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结合性别、知识结构、年龄、职业特点等,筛选合适的受访者;四是提前准备并熟悉访谈设备,确保所采录的口述历史音视频文件形式规范、清晰度高和可读性强。
3.5 积极开展标准规范建设
当前,我国图书馆领域尚缺乏有关口述历史采集的规范和标准,较大程度制约了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采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对口述历史采集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我国图书馆可借鉴LOC的经验,积极开展口述历史标准规范建设。一是倡导建立口述历史采集的行业标准。我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图书馆的实际,由行业协会牵头开展图书馆口述历史行业标准规范研究,建立口述历史工作的标准规范,尤其是建立口述历史采集质量方面的标准规范;二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口述历史采集或管理平台上嵌入能够确保口述历史采集质量的工具模块和标准模板,以确保用户提交的口述历史符合图书馆要求,避免口述历史采集质量良莠不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图书馆可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积极借鉴LOC的经验,通过发挥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树立前端控制理念和开展标准规范建设等途径,遴选民族复兴大业中的记忆主题,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口述历史采集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推动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