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群文阅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新思维

2023-04-27张红梅

天津教育·上 2023年3期
关键词:群文整体教学内容

张红梅

群文阅读和大单元整体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热议话题,承载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明确群文阅读、大单元整体教学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将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从主题明确、线索明晰和次序分明等视角简要总结大单元整体教学中群文阅读的原则,围绕“合理重组教学内容”和“组织单元教学活动”等层面,探究群文阅读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深度感知,提升其语言能力和核心素养。

大单元整体教学是以教材的单元编排体例为依据,在明确学生真实需求、准确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重组单元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的一种教学思维,总体上呈现出重组和扩容两个主要特征。而基于群文阅读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要牢牢地把握单元内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将具有相同主题、相同题材或相同结构的文章,依照一定的线索进行重新组合,并引导学生展开对比阅读,培养其批判性思考能力。鉴于群文阅读和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融合价值,教师要从求同存异的视角出发,科学合理地重组教材内容,为学生的群文阅读活动提供资源和平台,让其在明确主题、了解议题的基础上,展开高质量、深层次的群文阅读活动,以达到增强感知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大单元整体教学中群文阅读的原则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群文”即为“一群文章”,也就是多篇文本,但是群文视域下的多篇文本并不是简单层面上的组合和堆砌,而是拥有“特定的主题”“稳定的阅读周期”“适度的篇幅”等要素的“一组文章”,这些文章应具备“融通”“整合”“内部关联”等特征。在大单元整体教学中展开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原则,由此方可推动群文阅读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机融合。

(一)主题明确

群文阅读最主要的特征是“同一主题”,组建和运用“群文”的前提和基础即是“同一主题”,换言之,只有主题相同的文章才能形成一个健全和完善的群文系统。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这一原则,以特定的主题为中心和载体,在同一主题视域下,组建以多篇文章为对象的阅读系统,引领学生体会和感悟不同文章中的“同”与“不同”。比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同样是现代诗歌,冰心、艾青、叶赛宁、戴望舒笔下的诗歌,在表达手法、语言风格、情感基调上略有不同。教师要做的便是让学生明白同中有异,发掘同一主题下群文之间的不同点,由此达成“群”而不散的阅读效果。

(二)线索明晰

线索明晰是大单元整体教学中展开群文阅读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一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较高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编排体例、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学目标等多种因素,有选择、有目的地甄别课内和课外的多篇文章。以第三单元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当教师将群文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于现代诗的写作手法时,不仅要带领学生解析和研读单元内的现代诗歌,还要有针对性地引入课外现代诗资源,提前摸索不同诗歌的写作手法,从整体上明确它们之间的差异,有了明晰的教学线索后,群文阅读才能更精准、更有效。

(三)次序分明

群文阅读的“群”在于量、质和本的统一,既要保证丰富的数量、相同的质量,又要坚守“本”,这里的本指的是教材。在大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师不能忽视教材的作用和价值,要深度钻研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将教材单元中的文章作为根本,根据教学需求和目标,针对性地补充和拓展课外阅读资料,精准把握主次关系,遵循次序分明的原则,体现出教材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为提升大单元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并以上述三个原则为指导理念,才能真正凸显大单元教学的价值,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把握大单元主题、实现大单元目标,并不断拓展和延伸自身的阅读体系,达到高质量阅读、高效率学习的目的。

二、基于群文阅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以四下第三单元为例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深度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要革新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立足群文阅读教学视域,在把握主题明确、线索明晰、次序分明三项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凸显语文教材的单元体例特征,让学生在主题的引领下有序地组织文本,进而拓展阅读范围、积累阅读素材,推动核心素养理念有效落实。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教师可以围绕教材中的单元体系设计驱动性的学习任务,以促进群文阅读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融合。

(一)围绕教材体系,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大单元整体教学以教材中的单元系统为依据,并以特定的主题为中心对单元系统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建构和重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只有明確教材单元体系中的编排结构和主要内容,才能科学地组建大单元教学系统。为此,创设基于群文阅读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围绕教材中单元体系的实际内容合理地重组语文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将大单元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培养其整合性和逻辑性思维。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双主线,形成了一套“双线组元”的编排体系,一个单元内通常含有精读和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板块,内在结构紧密、主线鲜明,每个单元都自成体系,是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力支撑。以四下第三单元为例,从单元导语中可知,本单元以“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为人文主题,并以“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和“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为语文要素,概述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向。在此基础上,围绕教材中固有的单元体系,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增添课外材料,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阅读群文、辨析群文的过程中形成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

从教材体系出发,以第三单元为载体,教师在重组教学内容时,可细致划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以整个单元为主,梳理学习内容。

教学初期,教师以整个单元为主,融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着重引领学生识记、解析单元内的内容,使其认清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掌握基础的学习技能,从整体上感知单元体系的内在规律,初步把握大单元整体学习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可借助预学单引领学生自主建构和梳理学习内容。

立足于单元整体,教师将第三单元的四篇现代诗歌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预学单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全面梳理和解析现代诗的内容,从语言素材、表达手法等多角度地了解本单元诗歌的体裁特征和文学特色。

2.以单篇课文为主,迁移学习经验。

以单篇课文为主的群文阅读指的是选取教材单元内的某一篇经典文章,并从课外引入与其具有相同主题的其他文章,共同组成“1+X”的阅读体系,有助于将课内学习经验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以第三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将《短诗三首》作为“1”,围绕“冰心的诗歌城堡”这一主题,引入冰心的诗歌代表作《春水》《母亲》《纸船》等,以导读单为载体(如表1所示),引领学生迁移和运用阅读经验。

借助表1中的导读单,学生对单元内外的阅读文本进行统整和解析,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有什么效果”“你的感悟”等不同角度出发,引领学生挖掘冰心诗歌中的内容、思想和情感,让其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深入领会诗歌作品的深意。

3.以多篇课文为主,创新阅读形式。

一般情况下,群文阅读都是以一篇带多篇为主要形式,或直接以一个单元内的文本为阅读对象,抑或选择单元内某一篇文本,并串联其他课内或课外文本。为了创新学生的群文阅读形式,带给他们别样的体验,教师要勇于打破常规,以多篇课文为主探寻多篇文本的共同之处,由此扩充阅读内容,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重组群文阅读的内容和资源。在第三单元的群文阅读中,教师可将《绿》和《白桦》共同作为主体课文,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即“颜色”,选取闻一多先生的《色彩》作为“X”,组建“多+X”的阅读模式,并围绕学习单展开探究式阅读。

“多+X”的群文阅读模式有助于创新语文教学形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探寻文本之间的关联,由此扩充大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延伸其范围,不断增加大单元教学的素材和资源,为学生展开深度分析、精准归纳、全面概括等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素材。

从重组教学内容的角度入手,学生既能习得和理解教材单元内的阅读文本,又能在扩容和整合的过程中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阅读素材,不断提升阅读效率和思维能力。

(二)设计驱动任务,组织单元教学活动

在明确多元化议题、重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了真正将群文阅读融入大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可以设计驱动性的学习任务,以任务为载体,组织多种类型的单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度解析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探究群文阅读视域下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由此加强学生的阅读深度、锻炼其学习技能。

教师设计的驱动性阅读任务既要具有明确的主题,也要考虑教材中的单元体系,让学生能够利用单元内的多样化素材完成驱动性任务,并在群文阅读进程中同步提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在第三单元教学中,以“绚烂的色彩”这一议题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单的内容和教材中的不同板块,设计阅读和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习作练习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自主建构起完善的大单元知识系统。具体来说,阅读和学习任务群可具体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群文阅读,比较文本异同。教师以学习单为载体,指导学生阅读《绿》《白桦》《色彩》等以颜色为主题的现代诗歌,从描写对象、写作手法、象征意義和主观情感等多个层面展开纵向对比,要求学生运用圈画、批注等阅读方法,于同中求异,了解不同作家在写“颜色”上的异同,结合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品味诗歌中反映出来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编写诗集,叩响诗歌大门。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入编写诗集的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以“绚烂的色彩”为题目,将名家撰写的现代诗歌《绿》《白桦》等作品,以及小组内各个成员创作的现代短诗,整合到一本诗集中,为之配上插图、泡泡语、作者简介等多个助读板块,并利用线绳、刻刀、彩纸等材料,制作诗集的封面、目录等,让学生在创作、整合、归纳的过程中完成阅读、写作、动手操作等多种类型的任务,在群文阅读中建构起完善的认知结构。

第三,诗歌朗诵,抒发深厚情感。群文阅读自然离不开“读”,为了考察和检验学生的群文阅读成果,教师可以组织诗歌朗读会,要求学生以个人、小组、群体等不同的形式参与朗读活动,在选择朗读对象、搜集朗读配乐、安排朗读顺序等不同的过程中进一步对比和解析群文文本,理解诗歌中富含的深厚情感,并通过诵读的形式传达情感。

教师以群文阅读、编写诗集和诗歌朗诵作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能够体现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建构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单元内的不同学习资源,进而增强其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在准确理解群文阅读、大单元整体教学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出大单元整体教学中群文阅读应遵循的原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合理重组教学内容和组织单元教学活动等方式,确定群文阅读下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既能将群文阅读和大单元整体教学融为一体,推动语文课程教学模式革新,又有助于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从根本上扭转小学语文教学的颓势,强化其可持续发展潜力。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小学低段学科课程与实践课程整合的探索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S[2020]GHB4113)。

(宋行军)

猜你喜欢

群文整体教学内容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群文活动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