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实践路径探索与生成启示

2023-04-27陈建新陈朝凯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逆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陈建新 陈朝凯

摘 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的言论也甚嚣尘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相比于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主张的“单边主义”改革,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国家则主张在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导下构建以多边主义为基石的新型经济全球化,使经济全球化向着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繁荣的方向发展,本文试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角度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与启示。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逆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8.001

经济全球化秩序的构建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各个国家的经济体量增减变化与受政治经济局势的影响,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构建已经开始。学者胡键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改革应该从解决公共产品的公正性与行为主题的内外制度协调等角度推动解决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者郝身永,胡宇曦认为应从发展转型,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实现统一从而维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世界各国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本文试基于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角度探讨构建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实践路径与启示。

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1.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5世纪至17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联系在一起,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主义实现了财富的原始积累,经济全球化的雏形开始出现。第二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到冷战结束时期,资本的扩张方式由最初的暴力掠夺,转变成了产品的输出或者资本的输出,世界经济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开始形成。第三阶段,冷战结束后的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时期。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但资本主义危机的影响也快速向全世界蔓延。

1.2 经济全球化的现状

(1)对发达国家来说,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凭借在技术革命、市场经济、自由贸易政策等优势中获取了大量利润,形成并巩固了现有经济全球化格局。但同时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发达国家将本国的制造业与低端产业转移到了成本更加低廉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本国的产业空心化与制造业工人失业的现象,而且由于通过提高福利政策来缓和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矛盾的原因,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因此,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国利益的维护,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例如限制本国的产品出口,增加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国际贸易壁垒,甚至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胁迫制造业向本国回流等,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也出现了排斥经济全球化的情绪。

(2)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等方式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技术,资本,管理经验,资金等短期内难以拥有的东西,拓宽了发展本国经济的渠道,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也迅速增长。但是在利益分配格局与国际经济秩序改革上的话语权却与他们拥有的经济体量不相匹配,经济全球化产生的超额利润也大多流向了发达国家。当前,新冠肺炎的影响使得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萎缩,甚至在2020年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世界经济进入了存量博弈的境况,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非常渴望能够构建新的经济全球化秩序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1.3 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虽然目前遭到了逆流,但仍将会继续发展下去,以下从理论启示和现实要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从理论上来说:

(1)西方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指出“人类在经济上的分工合作与关系上的紧密联系都会促使世界经济愈加融合在一起。”要实现利润的增值就必然要实行分工与外界产生联系。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原动力,只要资本追逐利润的渴望没有减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就不会停顿。

(2)马克思认为,资本持有者为了增加财富扩大再生产,必然要扩大资本的有机构成,而且由于技术进步,机器生产无论是效率还是成本都明显地优于人工生产,因此财富会不断地流入到资本持有者的手里,以此来不断循环增加资本持有者自身的财富。因此当前出现的贫富差距加大与失业率上升问题表面是经济全球化引起的,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以资本为主导的全球化制度导致的必然结果,因此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行改革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从现实上来说:

(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生产链和价值链上相互产生了深度依赖,无论是工业生产体系比较完善的中国还是美国等掌握高新尖技术的发达國家,分别受到芯片等高科技限制或者组装型与加工型产业链迁到了劳动力比较低廉的国家的限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生产出满足本国全部需要的产品,因此一旦放弃经济全球化,就会导致许多国家的生产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进而造成全球性的危机。

(2)经济全球化弥补了部分国家在资源禀赋特别是能源方面的短缺,使得它们对能源进口产生了严重的依赖。例如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造成本国的天然气使用成本急剧上升,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德国等国家出现了要求降低天然气使用成本的示威游行,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间接从印度高价购买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因此出于对本国居民生活需求考虑,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不应该彻底中断。

2 中国推动构建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实践路径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倡导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有力冲击了旧全球化中“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旧局面,打破了“零和博弈”的旧思维,在“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理念指导下创建了“穷富合作,穷者亦可变富”的新机制。

2.1 携手世界各国共同抗击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向15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先后通过提供抗疫物资,派出医疗专家组,无偿向部分贫困国家捐赠新冠疫苗等方式支援世界抗疫,展示了大国责任与大国担当。另外中国也主张把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纳入全球化的构建过程中,加大对公共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投入,通过构建维护公共卫生体系,强化世界卫生组织等多边机制的作用等方式加强对公共疾病卫生的国际合作,使各个国家成为一个整体。

2.2 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作为实现共赢的倡议与实践模范,一带一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以企业为载体,增加政治互信和尊重本国事务由本国人民和政府自行处理的方式,跨越了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分歧,以领先科技持续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促进了区域范围内的资源与要素流动,向世界其他国家展示“共同体”的优势与特点,打消处于观望和摇摆中的国家的疑虑,使其对构建新型经济全球化形成正确认识,将分散的国家个体集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有序的整体,发挥世界各国参加构建新型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性作用。

2.3 积极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首先要做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工作,为构建新型经济全球化培育适宜的文化土壤。中国始终坚持战略定力,坚持用对话协商的方式消弭于别国的理念误解与意识形态差异造成的消极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不同重要场合阐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提供了中国理念与中国答案。

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经济全球化的启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虽然对构建新型经济全球化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但其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对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1 建立开放的经济全球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对外开放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前提,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因此在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中,各国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构建当中,在开放中实现利益共享,在合作中扩大发展机遇,推动经济全球化回到开放发展的正确道路。

3.2 建立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作为全球经济交往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应不断体现其包容性的特点,其包容性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不同区域与国家的包容性,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每个国家不论贫富,都有平等参加全球经济发展的权利,因此要使全球化远离“排他式”的发展路径,走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二是对不同制度与发展道路的包容性,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虽然当前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且资本主义制度的市场经济体制有其优势,但却容易陷入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循环中。而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由于其制度优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逐渐探索出了一条能够避免陷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的经济发展道路,在世界经济普遍陷入衰退的情况下,中国不断展现其独有的经济韧性与活力,通过艰苦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例如,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45亿元,到2021年已经达到了114.37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真正成为一个经济大国。

3.3 建立普惠,平衡的经济全球化

普惠性注重的是结果平等,平衡性注重的是过程平等,二者虽各有侧重,但都是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在争取实现普惠和平等的过程中,中国通过自己的行动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答案。中国坚持在制度设计与理念指导上以共同富裕为导向,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国际经济交往与国内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虽然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过程和结果的绝对平等,但通过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可以使其不断向普惠性与平衡性靠近,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都能享受到新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利益共赢。

3.4 建立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体量增长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力日渐衰微,“赢者通吃”“零和博弈”的旧生产关系已不适应新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因此“互利共赢”既是每个国家的主体要求,也是维持全球生产链、价值链运行的客观要求。以上图的汽车行业为例,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后,中国在2020年上半年底盘和其他零件及附件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零部件进口中车身与底盘分别下降667%与462%,不仅给中国汽车生产行业造成巨大损失,也给其他产品出口国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坚持在新一轮全球化的构建中要坚持“互利共赢”为导向,让世界各国都能享受到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增加各国构建新型经济全球化与融入世界经济格局的意愿。

4 结语

經济全球化只能推进,不能倒退。虽然经济全球化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但从整体来说,经济全球化自诞生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获益匪浅,世界各国的联系也愈加密切,因此经济全球化向前继续发展的历史趋势是单靠某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与国家体制难以改变的。只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各国加强技术交流合作,人类才能进步发展,才能减少爆发战争的可能,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和平的“压舱石”,向着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繁荣的方向发展,重现世界经济繁荣的辉煌局面。

参考文献

[1]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N].人民日报,20221017(006).

[2]胡键.经济全球化的新态势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变革[J].国际经贸探索,2022,38(08):101114.

[3]郝身永,胡宇曦.中国维护经济全球化理念与实践的内在逻辑与思维方法[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11):1926.

[4]陈旭,刘行.批判与重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中的新经济全球化[J].经济问题,2022,(09):1826.

[5]习近平.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04):58.

[6]张三元.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J].观察与思考,2017,(06):4961.

[7]亓为康,丁涛.新冠肺炎疫情、逆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发展失衡危机[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5(08):7078+96.

[8]王亚丽.新冠肺炎疫情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风险、趋势及治理[J].经济论坛,2021,(01):5664.

[9]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10]韩喜平.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经济发展成就与经验启示[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11):4755.

[11]王公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新型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22(05):413.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02.

猜你喜欢

逆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逆全球化”浪潮来袭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逆全球化”的警号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