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
——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

2023-04-26张俊溪赵炜华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层面

张俊溪,赵炜华,王 鑫,郑 颖

(西安航空学院 车辆工程学院 西安 710077)

0 引言

自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随着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成果丰硕[1-6],为各类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在中国知网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的检索结果表明,自2019年起文献数量快速增长,从2018年底的1 500多篇增长到2022年4月的32 000多篇,仅中国知网近三年半时间课程思政类研究文献数量就增长了20多倍,由此可见,课程思政的研究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从汽车类课程思政研究来看,相关文献的数量较少。徐国艳等[7]进行了汽车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汽车构造及拆装实习》课程为例,设计了课程的思政教育体系,围绕课程情怀内涵、工程内涵、技术内涵和文化内涵四条主线,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紧密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本文借鉴前述工作,结合作者所在单位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基于现状问题分析,分别从管理层面、教师层面、教学层面归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在管理层面缺乏顶层设计,教师层面缺乏体系规范,教学层面缺乏过程评价等,提出五种措施进行改进和提升。先对汽车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分类挖掘,在此基础上,通过课程思政进课程大纲、课程思政进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进专业课堂以及课程思政闭环式评价与改进等步骤,逐步达成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并最终实现将正确的思政素养、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以思政课程为引领,专业课程思政持续拓展,二者相互融通,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局面。

1 当前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从已有的课程思政研究论文分析来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待细化明晰,思政育人体系的内容还需进一步分解和落实。目前多数文献资料聚焦在思政育人进培养方案和和思政育人进课程大纲等工作。真正落实思政育人的关键在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堂和每一位教师。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中规定的思政教育总体目标分解到每门课程,并给出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性意见,是当前落实课程思政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完成这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以专业为单位,进行核心课程体系思政育人元素的总体设计,包括知识体系的更新、内容体系的重构和课堂时间的再分配。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分为“内生”和“外引”两类。“外引”相对简单易行,主要是将非本学科知识引入的课程思政育人内容,缺点是容易产生“贴标签”“两张皮”现象,目前多数专业课程思政在执行层面存在这个问题。“内生”则是体现专业课程思政高水平的要求,需要教师从本学科及自身对科学与社会发展中获得的思考和体会中凝练观点和方法,并形成带有哲学内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由此衍生的学科素养和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元素[8]。

1.1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待分类挖掘和整理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首先需要自上而下对国家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劳动、心理健康、文化、法治等内容进行分解,并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这项工作内容庞大,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专业课教师被称为“对很少的东西知道很多、对很多的东西知道很少的‘专家’”[9]。他们在受教育阶段及职业生涯中主要关注专业领域的某个研究方向,缺乏科学的思想政治教学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学校层面强制执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只能导致一些专业课教师充当“新闻播报者”或者“新闻搬运工”,难以实现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二级学院层面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没有将各门课程的专业思政元素进行分类挖掘和整理,导致目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设计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佳[10]。

1.2 专业课教师“各自为政”导致思政育人难成体系

鉴于专业课程体系的思政育人元素没有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任课教师容易“各自为政”,案例重复使用在所难免。如中国智能汽车制造国际引领、电动汽车制造的大国工匠精神等,在学院汽车类各专业课程中被多个课程使用。重复使用相同案例,会对学生造成“灌输”效应,进而引起学生“逆反”心理,不仅浪费宝贵的专业课程授课时间,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任课教师互相“借鉴”思政育人案例,也会导致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理解和深入探究不充分,同时可进一步导致课程思政目标覆盖不全面,课程教学目标难以支撑课程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

1.3 专业课内容与思政育人内容在教学上的合理安排有待深度探讨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有关要求,培养方案的总学分相较之前的要求有所下调,因此课堂教学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仅在专业课课堂上进行时间段切割,分出时间进行专门的思政教育,会影响专业课内容的讲授时间,可能因课程思政育人内容安排不合理而影响授课效果。仅进行思政育人理论讲解效果不佳,综合案例设计或项目问题引导方式则需要融通课内外、校内外资源,且费时费力,难以实施。

本文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西安航空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汽车类专业为例提出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两融通,三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如图1所示。通过五个步骤的实施路径,三个维度的教学手段、实现以思政课程为引领,专业课程持续拓展的新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将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部分案例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形成初步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

图1 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两融通,三结合”模式

2 全面分类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从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将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贯穿到全部的专业教育课程,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为解决专业课教师各自为政,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内容“两张皮”,思政元素重复灌输、生搬硬套,学生学习厌烦情绪等问题,校院两级层面进行课程思政工作推进时,要从教师、教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课堂评价等多个环节入手,以二级学院为基本教学单位,开展专业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建设,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真正衔接各门专业课程的传承与发展,形成多元育人的新模式和常态化运行机制。本文以融通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实现思政课程引领、专业课程思政拓展为目标,通过思政元素分类挖掘、思政元素进课程大纲、思政元素进教学设计、思政元素进专业课堂、思政育人教学成效评价五个步骤,形成闭环管理,分步分类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工作。图2所示为五个步骤的具体实施方式和相互改进的关系图。通过实施思政育人教学成效评价,可以对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反馈和监控,并形成持续不断改进的管理机制。从思政元素分类挖掘开始,由校院两级管理部门聘请相关专家学者组成工作组进行每个环节的评价和反馈,由二级学院教研室和专业负责人及课程组等基本教学单位进行持续改进,并形成质量监控与保障控制流程。

图2 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全过程实施流程

2.1 思政元素分类挖掘,分专业分课程组形成指导性文件

针对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推动难、畏难情绪多、同质化思维重”等问题,应从校院两级引导广大专业课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西安航空学院车辆工程学院在政策层面引导教师讲好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宣传好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文化。同时,将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对照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文化发展之路,厘清具有我国特色的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思政育人主线。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和汽车文化演变的历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相对应,针对性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家国情怀培养,避免出现同质化思维倾向,推动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过程育人格局[1]。

二级学院层面积极鼓励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类梳理工作,由核心课程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形成工作组,对各专业的思政元素进行分类整理。由课程组或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大纲挖掘本门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表1所示为以《汽车电控技术》课程为例,在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类整理中归纳的本门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

表1 《汽车电控技术》课程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类

由表1可见,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分为思政元素挖掘、对应的具体内容和针对具体课程的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体现三个层面。其中思政元素挖掘含思想层面、科学层面和文化层面3个一级指标,3个一级指标共分为11个二级指标,这些指标确定了学院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育人的基本准则。针对11个二级指标对具体的内容做了细化。三级指标则由各专业课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最后由二级学院对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统一进行评定和改进,确保思政育人目标的全覆盖。

这项工作属于顶层设计,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和基层教学组织的优势,结合学科和专业特色开展针对性培训和课程研讨,使基本理念和方法转化为具体、可执行的教学方法[11]。从学院层面厘清每门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和重点,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内容体系和知识体系,再从基层教学组织(系、教研室、专业、课程组)层面针对课程和课程群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式,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构建全员参与的格局。

2.2 思政元素进课程大纲,加强顶层设计凝聚核心力量

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并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需要夯实的基本功。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课程目标的合理性直接关系教师课堂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学生学习成效考核的最终结果。因此,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的进一步完善,从顶层设计规范好课程思政的基本内容和思政育人的目标是确保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真正做细、做实的根本保障。

理工类专业课程多数包含实践教学环节,可分为课内实验和集中实践。这些教学环节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的教学环节,可以将问题/项目/案例驱动的课程思政实施内容安排在这些环节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思政育人成效,将职业素养、科学伦理、环境问题、团队协作、创新创业精神、批判与质疑精神等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将学科原理和思政要素加以综合应用从而做到思政元素的内化和提升,其成效大于纯粹的课堂理论讲解。西安航空学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省属普通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占40%以上,抓住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在更大程度上挖掘思政元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思政育人引起学生共鸣[12-13]。同时,还需规范实验实践教学的流程和内容,将客观、严谨、科学的训练以及团队协作理念培养,贯穿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中,通过教师打分、生生互评,让学生感受到自我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机制,培养谦虚、谦让、相互学习和团队协作理念,不断优化学风,在润物细无声中落实思政育人目标。

2.3 思政元素进教学设计,优化思政元素渗透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堂授课前的备课环节。该环节一般没有统一规定的模式。除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外,课程授课计划可有统一的模板,但授课计划仅体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并没有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内容。从课程大纲的思政育人目标到课堂的教学设计之间还需解决思政实践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既不在学院层面,也不在教研室或专业层面,而取决于课程组或者任课教师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合理,才能明确每堂课怎么上,课堂教学内容怎么讲,课堂教学时间怎么分配。虽然教学设计取决于任课教师,但仍需从校院两级层面给出指导意见或把握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每门课程、具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至少涵盖以下三个方面: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及手段。其中关于思政育人的元素则需要在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部分体现出来,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落实思政育人的目标。这里的思政育人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需要更加细化、更加具体,需要具体到援引的案例或者引证的经典及思政育人的具体融入方法。

传统课堂讲授方式难免单一,现在流行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模式,第一、第二课堂相互补充和支撑的模式等,都可以作为落实思政育人目标手段和方法。通过线上课前导入,援引时事要闻或者故事典故启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潜移默化中将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融入知识体系。在第二课堂中融入创新协作、劳动实践、时事辩论、学科前沿知识竞赛等内容,于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4 思政元素进专业课堂,教师是实现课程思政的最后一公里

专业课程思政的成效取决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思政具体的、直接的实施者。专业课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直接、对话最集中的教师群体,也是在学生的大学生涯中近80%学习实践中开展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中坚力量,提升专业课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的关键[14]。引导专业课教师从知识型教师向素养型教师转变,学校层面应强化专业课教师人格魅力示范效应,以高尚品格感染高尚品格,以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让每一位专业课教师承担起思政育人的职责,落实素质育人目标,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融合,实现核心能力和素养的综合提升。

2.5 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便于动态调整和优化

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需要考虑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专业伦理以及行为示范四项因素,着力从教师主体、教学过程与学习效果三个维度,明确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目前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标准有待完善,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育人实效难以衡量。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应该结合各二级学院学科专业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标准建设,凝练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前述的思政元素分类控掘,可引导二级学院以基层教学单位开展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思政育人工作,学校层面应依据各专业标准,制定学校层面的、分学科分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库。在具体评价内容中,以各专业类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专业知识获取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学习过程中的协作能力等方面来体现,使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悟”中提升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正确的价值观[15]。按照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求,开展评价,并形成动态调整机制,在管理中优化,在优化中提升。

3 结语

针对目前专业课程思政全面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三个问题:思政元素缺乏系统梳理、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各自为政”、专业课内容与思政育人内容安排不合理,本文提出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相融通,课堂内外、线上线下以及理论与实践三方面相结合的“两融通、三结合”思政育人模式。按照思政进课程大纲、思政进教学设计、思政进专业课堂、思政育人教学成效评价五个步骤系统阐述了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思政的具体措施。以西安航空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汽车类专业为例,通过构建专业类和课程组的思政育人体系,形成对专业类和课程组的具体指导,逐步解决专业思政元素的挖掘整理问题、专业思政育人的统一模式问题以及专业课内容与思政育人内容合理安排问题。“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而非“眼中金屑、米中掺沙”[2]。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不应该机械相加,更不应该成为课堂上争抢时间的对立面。二者深度融合、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的局面应该依靠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深耕研究与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层面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