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文指导,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
2023-04-26陈琳利
陈琳利
小学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良好作文习惯的关键时期,把握这一时期,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会让学生爱上作文。
一、创设作文情境,激发表达兴趣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固然是极为关键的教学内容,但并不意味着教师需要采取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反复枯燥的训练。因为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会在无形中封锁学生的想象力,抑制学生的表达兴趣,使学生的神经始终处于紧绷的状态中。在这样僵化压抑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根本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产生对作文的兴趣,自然也就不可能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先要营造一个欢快、自由、轻松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信笔由缰。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例如,在教学“这样想象真有趣”时,教师利用PPT向学生展示了4组完全不同的动物图片,同时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组图片进行想象,同时说一说这些动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为了激活学生的想象,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微观小世界》经典喜剧动画,这部动画中各个昆虫都仿佛有了自己的人格意识,无论是在天空追击还是无意间闯入别人的家庭,都显得妙趣横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一下子将学生从课堂拉到了动物的世界里,学生也产生了各种奇异的联想。如有的学生回答道:“如果蜗牛可以不再背着那副壳,也许能够生长出健壮的腿,还可以长出有力的翅膀,它无须慢吞吞地在地面攀爬,可以像蜜蜂、蝴蝶一样飞在天空中,有更广大的生存空间。”有的学生认为:“假如蚂蚁不是那么弱小,而是像人类一样高大,也许会是最成功的建筑师。人类可以向它们提供食物,而它们则需要搭建出更加精致绝伦的建筑。”各个小组都在认真的讨论,大胆地畅想,课堂氛围也因此变得活跃和谐,而学生的小小灵感也在不经意间慢慢涌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此激发。
小学生活泼单纯,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作文的起步阶段,既然是起步阶段,那么一切就应以兴趣为主。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作文氛围,给学生创设有利于作文的情境,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灵感涌动,笔端记录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写出更加精妙的文字,让作品富有朝气,流淌生命的活力,牢牢吸引读者的目光。
二、注重真情实感,启发内心感悟
衡量文章的优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但任何人都不会否定真情实感对一篇文章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观察过学生所写的作文,会发现这种真情实感实在难能可贵,更多的则是千篇一律,毫无真诚的情感表达。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有些教师盲目追求作文高分,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对作文套路的讲解上,导致学生忽视了情感表达对作文的重要性。而一篇真正优秀的作文,首先需要做到以情动人。如果缺乏真挚的情感,文字就像脱水的鲜花,不可能带给任何人惊喜。因此,在小学作文课堂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的内心感悟,让学生真情流露,写出更加走心的文字。
例如,在教学“让真情自然流露”时,教师首先展示了几组生动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中的小朋友,猜猜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心情。学生可和同桌畅谈,想一想这些小朋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表情?通过看图猜心情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赋予课堂别样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展示了两组不同的词语,让学生观察这些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各自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并将其归类。比如,展示了欣喜若狂、悲痛欲绝、怒不可遏、畅快等。学生可将其分成两类,一类表达的是积极的情感,一类表达的是消极的情感。在分类以后,让学生思考这些情感能够带给人们怎样的体验。之后,教师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如何流露真情实感。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法:方法一,直抒胸臆,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不要顾虑任何其他无关的因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方法,教师展示了朱自清的《匆匆》片段。方法二,把情感融入具體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此时,教师引入了《桂花雨》一文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借助情景描绘,展示自己内心的独特情感,培养学生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
浸润情感的文字才会打动读者,也才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因此,一篇好的作文首先需要情感动人,而且这种情感是发自内心的,这样才会具备触动人心的力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在上述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词语交流以及歌曲聆听等途径,让学生认识到真情流露对作文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感受到枯燥的文字只是一些事情的简单记录,而融入情感的文字才会给读者强烈的代入感,这样才会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文风,吸引读者深入品味。
三、借助思维导图,理清写作思路
对大多数小学生而言,作文犹如拦路虎一般,让他们见之色变。学生之所以存在这种看法,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写些什么,缺少系统完善的作文技巧和作文素材。其中,一部分学生是因为缺乏生活积累,才会导致腹内空空,写不出精彩的作文。但更多的学生却是因为写作思路的问题,遭遇无话可写的尴尬。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想要突破学生的作文障碍,首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借助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写作思路,打通学生的写作“关节”,帮助学生“引爆”写作因子。
例如,在教学“这儿真美”时,作文本身并不难写,但很多学生在写此类文章时,常常是想起一句写一句,表述层次混乱,写作思路模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将观察到的景象或事物先“画”出来。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以“身边的美景”为中心词,将想象中的内容一一列举出来,比如景色宜人的公园、缓缓流淌的小溪、清新自然的田野、环境优美的校园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随时看到的景色。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一次想象的内容继续拓展、联想,比如根据“景色宜人的公园”展开联想:为什么说公园是景色宜人呢?公园有哪些迷人的景色?公园的景色究竟美在何处?看到这样美的景色,心情又是如何?再次,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将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写下来,同时植入自己面对这样的美景内心的感受。通过思维导图,学生仿佛置身在迷人的景色中,眼前产生了强烈的画面感,内心涌动起强烈的情感波澜,对所写内容产生了清晰的认识,写作思路也变得无比清楚,既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表达出的作品还条理清晰,更让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小学生思维简单,阅历浅显,他们缺乏一定的材料积累,在写作表达时不能根据需要及时将所需材料在大脑中“调阅”出来科学合理地整合,从而构筑起完整的作文体系。这些原因直接制约了他们作文的质量,导致他们作文水平不尽如人意。此外,很多小学生写不出作文,因为写作思路不够清晰、具体,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实际,科学细致地指导,帮助他们积累作文素材,掌握作文技巧。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思维导图,逐步引导学生从关键处入手,展开深入联想,促进学生养成遴选素材,搭建作文框架,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从而使得他们不断掌握作文技能,为后续作文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以生活为本源,触发生活体验
由于地点、时间等因素的局限,不可能每个人对每件事情都能拥有直接的体验机会。特别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圈子狭窄,每天都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很难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更没有多少机会体验生活。如果教师认真读过学生的作文,难免会感觉到这些作文的单调和幼稚,但这不能怪学生,正因生活阅历的匮乏,才会导致学生的作文缺少深度。因此,教师在小学作文指导中,应以生活为本源,有计划、有目的地发掘一些真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激发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奠定学生的作文基石,为学生作文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例如,在教学“我学会了——————”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曾经做过哪些值得回忆,同时又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想到了很多真实的生活经历,比如,有的学生提到自己学习包饺子的场景,有的学生想到自己组装赛车的经历,还有的学生想到自己第一次学习制作蛋挞的经历……学生平常不曾留意这些生活细节,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了很多值得写的素材。有了生动的素材,接下来便是如何写作的问题。教师先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以及写作顺序,比如学生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写作,即“不会某种本领的情景—学习的时间、地点、起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怎样解决的—反复练习—掌握本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顺利完成了作文,而且文字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气息。
即便小学生的生活相对单调,并没有多少丰富的阅历,但他们的课余时间同样丰富多彩,他们记忆的宝库中同样积累了很多有趣的生活素材,而且这些都是他们亲历后留下的深刻记忆。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将这些生活素材调取出来,将其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深度,让学生的文章更加打动人心,引发小读者的内心共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多走进生活,多感悟生活,学会将生活所见积累起来,在作文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运用,从而真正让学生明晰作文就是用鲜活稚嫩的笔触记录生活。
五、注重教学点评,指出作文不足
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尽管他们年龄小,但是同样有着不甘落后、争强好胜的一面。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最期待的、但同时也是最畏惧的,便是写作点评环节。写得好的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写得不好的學生,害怕自己的作文成为教师的“反面教材”,被他人笑话。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增加一些点评与交流的环节,引入多元评价角度,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指出学生作文的不足,让学生借助评价认识到与他人的不足,从而学会改正,获得进步。
例如,在教学“那一刻,我长大了”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点评,试着从自身的视角发现文章的优点和不足。接下来,要求学生和同桌以及前后桌组成作文小组,将彼此的作文进行交换,让小组成员互相点评彼此的作文,同样需要点评出彼此的不足和优点。最后,由学生自荐,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比如,有一位学生提到自己的父母同时加班,于是给他提出了要求,让他在家里乖乖写作业,不要随便上网,也不要出门。一开始他写到自己在家里乖乖写作业,但是写着写着注意力就分散了,正好那个时候接到了好朋友的电话,让他一起出去打篮球,他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拒绝了好朋友的提议。这位学生作文的亮点在于,他非常擅长运用心理描写,使整个过程变得生动真实,让读者感受到小作者当时的纠结心理。但是另一位同学写的素材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却写得极为简略,缺乏对自己内心想法的细致描述。尽管学生的作文写得稍显不足,但是教师仍然用客观而又坦诚的方式告诉学生,如果可以在叙事的同时增加一些个人的真情实感或者真实体会,将自己当时内心的所思所想通过文字表达得更细致详尽一些,这样自然就能打得动读者,作品的质量就会明显得到提高。
教学点评对树立学生的作文自信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环节。因为小学生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心态。他们希望自己写出的作品获得教师的肯定,而教师针对小学生作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给予及时的点评,给他们提供比较的样本,在相互比较中发现差异和不足,学生会心悦诚服。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肯定他们的优点,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要委婉而又明确地指出,这样学生才会得以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