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评述
2023-04-25云家正王棋壹
云家正 雷 青 王棋壹
(1,2,3.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从哲学层面探讨了“体验”这一抽象概念,认为体验“来源于自然和人的相互作用”。[1](22)美国认知心理学先驱唐纳德·A·诺曼,在上世纪90 年代初提出“用户体验”一词,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研究与应用延展至心理学、人机交互、可用性测试等领域。ISO 9241-210 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前、中、后期的所有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早期产品设计领域,美国著名的工业设计师亨利·德莱福斯的《为人的设计》一书中,阐述了以“安全性以及改善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条件”[2](9)为出发点的人机工程学。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辛向阳先生认为,后期发展的“人因工程学”的内涵更加丰富,“……逐渐强调了安全性、舒适性、心理感受、使用场景、文化背景、社会语境,从个体到群体,从生理到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3]美国旧金山用户体验咨询公司Adaptive Path 的创始人、著名学者杰西·詹姆斯·加勒特,在其专著《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一书中,构建了“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4](24)5个层面的用户体验基础架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施密特在其《体验营销》一书中,强调了体验需要综合考虑消费者在消费过程的前、中、后期的感性与理性感受①问题。匈牙利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教授,在其《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体验和其过程中的“愉悦感”[5](126)及产生机制与要素,进行了细致的讨论与分析。美国B.约瑟夫·派恩等学者,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体验是独立于产品和服务之外的新的商品形态。②时至今日,用户体验的基础理论建设,日臻完善,渐成体系,后续的研究不断深入并使得应用学科与相关领域不断拓展。在体验经济时代,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渐渐地在各类研究中被广泛运用,其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也在不断变化。用户参与了设计过程,从而对设计结果造成影响,因此,用户体验设计,也被视为产品成功的重要一环甚至首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对用户体验设计的研究,涉及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用户体验设计,在国外起步较早,研究成果也较为显著;国内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相关研究跟进较快。
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于宏观视野中,探讨国内外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现状,挖掘其研究热点及演化过程,探讨未来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趋势。因用户体验设计的学术研究文献较多,使用知识图谱的方法,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更准确地提取研究结构、研究热点与主题分布等相关内容。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简称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与中国知网(简称CNKI)期刊数据库的文献数据,通过可视化分析,呈现相关的研究现状,运用领域、关键词共现等功能,直观地展示用户体验设计的研究分布、热点及发展趋势等研究热点。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使研究结果的展示更具有科学性,选取WOS 核心合集数据库与CNKI 期刊数据库,作为英文与中文的文献数据来源。英文文献采集截止时间:为2021 年年底,以User Experience Design为主题词,选取Article and Review 为文献类型,选取English 为语言类型,时间范围,设定为1995 ~2021 年(“用户体验”在上世纪90 年代中期首次提出),最终,获得英文文献14153 篇。中文文献的采集,截止时间与英文文献同步,亦以“用户体验设计”为主题词,将期刊检索的时间范围,设定为2006 至2021 年(国内相关文献最早出现于2006年),期刊来源,限定在核心期刊、CSSCI、CSCD 与EI 类期刊内,通过人工技术处理,将报刊、会议与刊首语等文献剔除,最终获中文文献资料547 篇。
图1.国内外用户体验设计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使用WOS 和CNKI 数据库的可视化文献分析功能,对研究期限内发表论文总数进行统计。由上图可知,用户体验设计的相关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英文文献于2018 年增速最快,并在2021 年到达阶段高点;中文文献呈平稳增长趋势(见图1,图片内容:1995 ~2021 年期间与“Usеr Expеriеncе Dеsign”和“用户体验设计”相关的国内外用户体验设计文献年度分布情况。图片资料来源:WOS 和CNKI 数据库的可视化文献分析功能。制图:云家正)。
(二)分析工具
有学者研究发现“……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6]
基于Java 语言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是当下应用范围最广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之一,应用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等科学研究领域。其主要功能,有合作图谱、共现图谱、共引图谱、耦合图谱与共同资助图谱等;支持的数 据 库,有WOS、CNKI、CSSCI、Derwent、NSF、CSCD、RCI、KCI 等。
二、英文文献研究分布情况
(一)领域共现分析结果
运用CiteSpace 领域共现分析功能,选取每两年中被引次数排名前50 的研究类别,构建共被引网络,由此得到关键节点。通过对14153 篇英文文献的分析,得到国外研究领域分布知识网络图谱。图中包括219 个关键节点和818 条关系连线(见图2,图片内容:国外用户体验设计研究领域分布知识图谱。图片资料来源:1995 ~2021 年期间WOS 数据库中国外用户体验设计文献的热点研究领域。图片制作:CitеSpacе 软件领域共现分析功能生成)。
图2.国外用户体验设计研究领域分布知识图谱
统计发文量排名前10 的关键词和中介中心性指数排名前10 的关键词,得出具有代表性的国外用户体验设计发文量与中介中心性研究领域排名表(见表1,表格名称:国外用户体验设计发文量与中介中心性研究领域排名表。表格制作:云家正)。
通过CiteSpace 突发性检测功能,总结出42个突发研究领域,其中,突发强度前10 名,依次为信息学与图书馆学、传染病学、化学工程学、心理学、病毒学、药物滥用学、原子核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艺术学、多研究化学(见图3,图片内容:国外用户体验设计突发强度前10 名的研究领域排名表。图片资料来源:1995 ~2021年期间WOS 数据库中国外用户体验设计文献的突发强度前10 名研究领域。图片制作:CitеSpacе软件突发性检测功能生成)等学术研究领域。
表1.国外用户体验设计发文量与中介中心性研究领域排名表
图3.国外用户体验设计突发强度前10 名的研究领域排名表
(二)英文文献研究分布情况及研究重点解释
相关代表性英文文献,涵盖了WOS 默认的研究分类中211 个细分门类。其中,英文文献发表数量最多的三大研究领域,依次为计算机科学、工程学与电信学,这表明以上研究领域在用户体验设计研究中有较高的学术产出。以紫色外圈标注的中介中心性大于0.1 的研究领域,依次为工程学、公共环境与职业健康、环境科学、药理学与药学、放射学、核医学和医学成像学、计算机科学、遗传学等研究领域,这说明以上领域与其他研究领域与学科交叉较多。
结果显示,各代表性用户体验设计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如下: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增强用户在Web 产品或服务中的体验感。其研究范围较广,涵盖5G、电子口碑、服务质量(Qos)、游戏化、虚拟共创、虚拟产品体验(VРE)、客户虚拟体验(Wеb 体验)等。其中,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是研究的重点,ISLAM S M R 对“NOMA可以有效地用于满足5G 技术的网络级和用户体验数据速率需求”[7]进行探讨;还有SEABORN K 尝试“通过游戏性设计改善交互系统用户体验”[8]的新方法。在Web 服务方面,电子口碑逐渐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ZHENG Z B 认为“服务质量对描述Web 服务的非功能特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9]此外,学者们对“虚拟共创”、[10]“虚拟产品体验”[11]与“客户虚拟体验”[12]等研究领域,也涉猎较多。
在工程学研究领域,主要面向为用户体验设计的相关研究提供模型、方法及技术支持。研究涵盖游戏化、云安全、用户搜索体验、协同感知、生理测量、协同过滤、非正交多址(NOMА)、GPS 轨迹等研究领域。其中,人体工程学与用户体验设计的关联性较强,通过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提高人的工作、生活效率。如YUAN J 利用经验丰富的驾驶员真实行驶轨迹数据,来构建智能驾驶方向系统,“以便为用户提供在给定出发时间到达给定目的地的实际最快路线。”[13]
在医学研究领域,主要是面向通过数字技术改善用户就诊体验,推动健康与医疗行业的发展。数字技术与医学的结合,是现代医学重要的发展纬度,医学信息学是医学中关于用户体验设计的热点领域。诸如GUSTAFSON D H 的相关研究,就涉及“基于计算机的个人健康支持系统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更有效地使用医疗保健”[14]等该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
在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主要是通过环境算法与数据集将用户体验与环境系统联系起来。其中,学者多运用利益相关者的数据统计方法,来研究特定用户。研究涵盖生态服务设计、可持续水资源治理、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水文信息系统、环境传感器、环境动态网站设计等科学领域。
在化学研究领域,主要面向的是化学类数据库、界面等平台提升用户体验感受,并与计算机科学、工程学、设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论文较多。研究内容涉及化学与生化工程教育中的虚拟现实、化学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使用用户友好的模块化软件实现化学反应、用于预测化学结构的计算机预测程序包、用于验证化学品风险评估模型的数据库等,其中,虚拟化学实验的相关研究著述最多。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是通过洞察用户心理或使用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体验感。研究内容包括:产品使用愉悦度、用户满意度、视觉评估等领域,与医学、计算机科学、设计学等领域交叉研究较多。ASTIN J A 通过深入剖析用户心理,来研究患者不使用传统医学,而使用替代医学的原因,③亦有KOUPRIE M 将心理学概念应用于设计领域,④帮助设计与用户产生情感共鸣。
在设计学研究领域,主要是从用户的情绪、情感的研究视角出发,来提升设计的体验感,研究内容涵盖用户价值、情绪设计、移情设计、情感体验、感官优势、材料体验设计、参与式设计、服务设计等方面。在产品设计中,人与产品交互过程中能产生不同的情绪,DESMET P M A 提出“人与产品交互中积极情绪的六个主要来源”,[15]FOKKINGA S F 表示“用户与产品交互中有意引入负面情绪来丰富用户体验”。[16]工业设计中,POSTMA C E 针对“移情设计理论与移情设计在工业环境中的应用差异”[17]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此外,也有相关研究探索,是从参与式设计、服务设计等视角,来改善设计中的用户体验的。
(三)英文文献中反映出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高频词的聚类分析,得出8 个聚类(见图4,图片内容:国外用户体验设计关键词聚类图谱。图片资料来源:1995 ~2021 年期间WOS 数据库中国外用户体验设计文献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图片制作:CitеSpacе 软件关键词聚类功能生成)。
图4.国外用户体验设计关键词聚类图谱
在通常情况下,聚类模块性指数(Q 值)通常在(0,1)区间内,Q >0.3 就代表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当聚类轮廓性指数(S 值)在0.7 以上,聚类效果,则是高效率的,令人信服的。聚类中Q 值为0.4722,S 值为0.8067,表示聚类效果显著。其中,S 值在0.7 以上,聚类规模>10 的聚类有4 个,除去“用户体验”一词,能反映研究热点的3 个聚类,分别是用户、移动健康与科技(见表2,表格名称:国外用户体验设计热点词聚类表。表格制作:云家正)。
表2.国外用户体验设计热点词聚类表
聚类0#,“用户”,文献数量为37 篇,轮廓值为0.871,主要高频词是“影响”、“态度”、“看法”、“行为”等,热点研究对象,是针对网站设计、信息构建、电子口碑等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人们开始重视工作与生活的便利性与舒适性,并从用户态度、用户行为、用户看法等各个方面,来考量产品或服务是否带来了良好体验。其中,电子口碑极大地影响了用户在线消费的决策,网络体验感,也成为影响在线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
聚类3#,“移动健康”,文献数量为26 篇,轮廓值为0.745,主要高频词是“健康”、“生活质量”、“关心”等,热点研究对象,是面向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用户的疾病评估、保健、康复研究等。用户需求推动了移动健康应用与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在加强用户之间信息交流的同时,也增强了用户在健康领域的参与程度,并运用更优的决策降低了风险成本。
聚类4#,“科技”,文献数量为24 篇,轮廓值为0.759,主要高频词是“用户验收测验”、“人类设计”、“技术接受模型”等,热点多为使用用户验收测试与技术接受模型方法对用户接受度、用户反馈、用户满意度的研究。从中可以发现,科技时代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依旧是人。此外,有学者运用技术接受模型,来预测与解释用户对信息科技的接受度,也有学者在软件开发中,使用用户验收测试的方法,采集用户的使用反馈,并提出完善产品的思考路径与具体步骤,用户研究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它的价值。
三、中文文献研究分布情况
作为中文文献来源的CNKI 数据库,功能较少,主要是通过关键词共现功能,间接地识别与分析研究分布情况。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
运用CiteSpace 关键词共现功能,剔除报刊、刊首语等非研究内容,选取2006 年~2021 年间的547 篇中文文献,获得了国内用户体验设计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中包括461 个关键节点和789 条关系连线(见图5,图片内容:国内用户体验设计关键词网络图谱。图片资料来源:2006 ~2021 年期间CNKI 数据库中国内用户体验设计文献的研究关键词。图片制作:CitеSpacе 软件领域共现分析功能生成),网络图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性。
图5.国内用户体验设计关键词网络图谱
统计发文量排名前10 的关键词和中介中心性指数排名前10 的关键词(见表3,表格名称:国内用户体验设计发文量与中介中心性研究领域排名表。表格制作:云家正),反映出国内学者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主要研究热点。
表3.国内用户体验设计发文量与中介中心性研究领域排名表
从上述排名表中可以发现,近年来国内用户体验设计,对于人工智能、app 等方向的研究关注颇多(见图6,图片内容:国内用户体验设计关键词突发强度排名表。图片资料来源:2006 ~2021年期间CNKI 数据库中国内用户体验设计文献的突发强度研究关键词。图片制作:CitеSpacе 软件突发性检测功能生成)。
图6.国内用户体验设计关键词突发强度排名表
(二)中文文献研究分布情况及研究重点解释
中文文献的相关研究相对集中,主要涉及设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具体总结其研究要点如下:
设计学,主要从服务设计、体验设计、情感化设计等与用户体验设计关联性较为紧密的视角,对交互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进行广泛研究。交互设计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用户体验在app 与界面设计等方面的运用与发展,如研究者罗仕鉴提出了“面向用户体验的界面设计方法”[18]并进行了验证与分析,周煜啸通过界面设计“验证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设计的有效性与实用性”,[19]魏玮指出“未来人机界面设计将致力于满足用户的深层次体验需求”,[20]贺蔷锟在心流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移动学习类应用的交互设计方法”。[21]产品设计与交互设计相互交叉,李静指出“交互设计理念能够更好地实现人与产品的情感交流。”[22]在工业设计方面,胥程飞表示“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提高设计产品的价值。”[23]计算机科学主要关注软件工程、人机界面、人工智能等,软件工程领域,注重把握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观念,增强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软件的愉悦感与满足感。研究者谢伟基于眼动评估方法“构建了产品的无意识认知交互设计流程”,[24]上文提及的研究者魏玮,还提出未来人机交互研究将基于用户的体验需求进一步拓展为“人-(机)-人交互”。[20]刘伟等研究者,在《用户研究》一书中,还提出人机交互将继续以技术为基础,以人的体验诉求为核心,向更情感化、更贴合人的需求的方向不断发展。⑤
(三)中文文献反映的研究热点
对高频词进行聚类分析(见图7,图片内容:国内用户体验设计关键词聚类图谱。图片资料来源:2006 ~2021 年期间CNKI 数据库中国内用户体验设计文献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图片制作:CitеSpacе 软件关键词聚类功能生成),得出17 个聚类。
表4.国内用户体验设计热点词聚类表
Q 值为0.6872,S 值为0.9449,聚类效果较好。S 值在0.7 以上,聚类规模>10 的聚类共9 个,除去“用户体验”与“用户体验设计”外,得到能反映研究热点的7 个聚类,分别是交互设计、产品设计、服务设计、体验设计、创新设计、情感化设计、app(见表4,表格名称:国内用户体验设计热点词聚类表.表格制作:云家正)。
聚类1#,“交互设计”,文献数量为53 篇,轮廓值为0.87,主要高频词是“用户界面”及“UI设计”等,相关热点,是面向用户体验的手持移动设备用户界面设计研究。研究内容结合用户体验要素、需求理论,关注用户对系统的体验感受(即心智模型),探索用户界面的设计策略,探讨手持移动设备用户界面设计的个性化、人性化及可持续设计等问题。
聚类2#,“产品设计”,文献数量为51 篇,轮廓值为0.964,主要高频词是“界面设计”、“情感体验”、“感官体验”等,热点研究是基于情感体验与感官体验的互联网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用户体验主要涉及到界面设计、智能设计、app 设计等研究侧重点,多应用于信息计算类产品中。
聚类4#,“服务设计”,文献数量为40 篇,轮廓值为0.91,主要高频词是“服务蓝图”、“公共图书馆”、“公共交通”等,热点是基于服务设计思维与方法的设计研究,如“展览设计”、“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系统设计”、“服务交互设计”等。智媒时代,人们对与产品交互过程中所产生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设计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用户体验,还创造了用户价值。同时,相关的研究也在进一步探索服务设计带动服务模式、设计模式、设计行业的创新方面有所拓展。
聚类5#,“体验设计”,文献数量为39 篇,轮廓值为0.958,主要高频词为“智媒时代”、“人工智能”及“app 设计”等,研究热点多基于用户体验设计理论的产品设计,包括“交互产品设计”及“文创产品设计”等。研究者在关注用户心理的同时,强调以人的需求为基础,从用户体验设计的“个体体验”,转向更加深入的“体验设计范式”研究。
聚类6#,“创新设计”,文献数量为20 篇,轮廓值为0.933,主要高频词为“工业设计”、“交互界面”等,研究热点关注从用户体验的视角,研究产品设计的创新方法。相关研究认为,用户研究可以为产品创新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灵感,用户体验贯穿“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及“环境设计”等诸多领域的创新设计中,并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聚类7#,“情感化设计”,文献数量为18 篇,轮廓值为0.927,主要高频词是“情感模型”、“儿童教育app”、“反思层”、“设计驱动”等,研究热点是关注注入情感化元素的交互设计。研究者探索如何将用户体验设计理念,融入交互设计中,使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满足用户的情感期待。
聚类8#,“app”,文献数量为12 篇,轮廓值为0.976,主要高频词是“协同设计”、“移动博物馆”、“互联网+”等,热点研究多是基于协同设计与服务设计理念下的app 设计。互联网+背景下,用户对app 使用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研究者也在关注用户使用app 过程中体验感提高的路径与方法,以及如何增强app 的个性化与情感化。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分布情况总结
用户体验设计相关研究的分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首先,国内外用户体验设计的研究热度,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国外的研究,1995 ~2001年 是 起 步 期,2001 ~2010 年 是 蓄 力 期,2010 ~2018 年进入快速发展期,2018 年后,呈爆发增长的趋势;国内的研究,2005 ~2021 年整体呈平稳增长趋势。
其次,相关研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其中,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医学等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软件工程学、环境工程学、化学、物理学、材料学、设计学等研究领域,对用户体验设计的关注度,近年来有显著的提升。对比后发现,国外近年用户体验设计研究,侧重于医学、化学、环境科学等基础科学领域;国内则较为关注计算机科学、设计学等应用研究。
再次,用户体验设计的相关研究领域,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合作现象。其中,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起到连接各学科领域的作用,如化学领域,需要结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的技术与方法,为化学类数据库、界面等平台,提高用户体验的感受。不同学科的研究领域,对用户体验设计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如医学,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来改善患者的体验;而心理学,则通过洞察用户心理,来提升产品或服务体验。
综上,国外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较为成熟,研究的内容,也涉及范围广,交叉领域众多,体系也较为完善,亦可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二)研究趋势与展望
首先,研究视角的多学科交叉、跨领域构建。
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交叉,是用户体验设计研究的基础,用户体验设计,具有模糊的学科边界和交叉的学科属性,也体现出设计学的基本学科特征。
国内用户体验研究,目前多集中于设计学领域,参照国外用户体验设计研究发展,未来也会呈现出多学科研究视角与交叉研究的趋势。相关研究涵盖以下三个层面:学科领域研究(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应用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统计学、设计学等)、设计理念与方法研究(UCD 设计、可用性设计、包容性设计、情感化设计、系统设计等)、设计应用方向研究(交互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界面设计、信息设计),以上三个层面的交叉互动后,会产生出诸多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课题。
在用户体验测量与评价中,须结合以上学科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对用户感知、用户心理与用户决策过程进行探究。与此同时,由于研究基础与视角的不同,对用户体验设计的认知,也具有差异性。用户体验设计涉及的领域较为宽泛,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环境依赖性和变化性,从而增加了设计研究的难度,导致研究的结论,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不同的阐释,这也使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更具价值。
从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来看,用户体验设计相关研究内容与社会、人文、自然等研究领域,均有交叉。研究者韩海燕表示“交叉研究中各研究知识是不断演进的,系统性构建不应约束在具体知识碎片的确立,而应侧重构建知识类型和研究流程框架,新技术、新知识的出现亦可及时归纳于系统之中……”[25]设计学输出价值观念与方法,计算机科学提供技术支撑,心理学提供用户体验的因果阐释理论。唐泽威认为,随着用户体验设计研究的深入“……通过由理论-实践-理论的纵向迭代,可升华构建出较为完善统一的用户体验理论框架……”[26]
其次,研究的内容显现出领域细分、热点分化的特点。
现有的研究,在用户体验要素、模型、测评、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用户,产品、系统或服务,交互场景是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丁一,围绕产品、系统或服务的特征,探索用户体验的“构成要素”、“测量方法”与“评价模型”,提出“多种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27]抑或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未来用户体验设计研究,不止于工业(产品)设计、数字网络服务等领域的具体探索,研究范围将会面向特殊群体的信息系统、医疗健康、移动图书馆与社会化媒体等具体应用场景,并将持续在设计要素构成与模型搭建、测量评价、交互等新兴技术类应用方面,探索创新。研究者孟猛,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认知要素(如感知有用性、易用性等)、情感要素(如感知愉悦性、用户期望等)与设计要素(如信息质量、系统质量、交互质量等)之间的相互关系。”[28]亦极具学术研究价值。
在各学科领域内,未来用户体验设计,将进一步呈现出研究细分、热点分化的趋势。在信息科学领域中,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技术,是热门研究的内容,后续研究,会进一步围绕电子口碑、服务测评、虚拟共创、深度学习、虚拟体验等方面展开;在工程学研究领域里,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侧重于探索人对于环境的精神认知;在医学研究领域,医学信息学,将持续通过数字技术改善用户体验,“移动健康”将成为热点研究的内容;在心理学研究领域,热点涵盖使用愉悦度、满意度、情绪体验测量与评估等;在设计学研究领域中,未来依旧会在各设计门类、设计方法与设计价值观的交叉混合中,进行用户体验设计的探索。
再次,在研究的方法上,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驱动方法的创新。
由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设备与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数据爆炸性增长,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渐渐替代传统的定性研究或较少样本量的定量研究,成为用户体验设计研究的新方法,通常的用户体验研究方法逐渐难以满足在新场景中的研究需求。⑥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与数据量的爆炸性增长,使得研究者可以利用大数据资源与分析技术,抓取与挖掘用户的行为、偏好、需求与画像等数据。相较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大数据分析下的用户体验设计新方法,更具客观、全面与高效等优势。大数据驱动下的用户体验设计未来或从以下方面有长足的进展:(1)从定量研究转变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⑦(2)从传统的大数据挖掘,转向社会化标准数据的挖掘,⑧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的运用,成为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新趋向。通过消费者研究领域的智能客服、语音助手、健康管家等众多落地项目,可以使用户体验获得迅速提升。未来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将会关注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系统,从辅助人类决策逐步向代替人类决策的方向进行转变,另外,还包括“认知计算技术提取更细粒度的用户体验”[29]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注 释:
①可参阅美国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伯恩德·H.施密特《体验营销:如何增强公司及品牌的亲和力》(刘银娜,高靖,梁丽娟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一书中相关内容之详述。
②可参阅美国学者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 H.吉尔摩 著,毕崇毅 译《体验经济》(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年版)一书中相关内容之详述。
③可参阅ASTIN J A.Why Patients use Alternative Medicine: Results of a National Study[J].Jam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98(19):1548-1553.
④可参阅KOUPRIE M,VISSER F S.A Framework for Empathy in Design: Stepping into and out of the User's Life[J].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 2009(5):437-448.
⑤可参阅刘伟,辛欣,王蕾合著的《用户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年版)一书中之相关内容。
⑥可参阅王清菊,吴萍,范洁云,于兆泉,高莹合著的《智能时代用户体验特点及其测量方法》(载《包装工程》2022 年第4 期)一文中之相关内容。
⑦可参阅杨焕《数据与设计的融合——大数据分析导出用户需求洞察的创新路径研究》(载《装饰》2019 年第5 期)一文中之相关内容。
⑧可参阅王娜,龙影合著的《基于用户体验的社会化标注系统评价体系研究》(载《情报科学》2019 年第6 期)一文之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