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赴陆海之约

2023-04-25唐余方

当代党员 2023年8期
关键词:陆海联通共同体

唐余方

一条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广袤的西部内陆与浩瀚的海洋紧密相连。

过去,受制于地理位置,人们习惯用内陆腹地、“开放末梢”来形容西部地区。但现在,包括重庆在内的西部地区久久为功,打破了这一说法。

从2011年中欧班列开行,到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再到201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开通运行,西部地区从“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进程,就是陆地和海洋加速联动的过程,就是陆海之道不断深化的过程。

陆海之道的“道”,是连接内陆和海洋的物理联通之道,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对外开放之道,更是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互鉴之道。

透过历史看现实绵延千年共赴陆海之约

道路通,百业兴。

自古以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繁荣昌盛,往往与通道的开放发展程度有关。

2000多年前,以张骞为代表的先辈们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以郑和为代表的先辈们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绵延千年的古丝绸之路,既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以通道为纽带,阿拉木图、撒马尔罕、长安等重镇和苏尔港、广州港等良港兴旺发达,罗马、安息、贵霜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也迎来盛世。

古丝绸之路,从表面上看,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从深层次看,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从更宏阔的范围看,是一条陆海联动的探索之路,使我国在早期全球化贸易中担任重要角色。

陆地和海洋都有无尽潜力,蕴藏着巨大的经济能量。

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大陆国家,也是濒临太平洋的沿海国家,地理位置决定了我们可以更好地联通陆海。

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古丝绸之路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活力,陆海联动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地图上看,“一带”和“一路”均是东西走向的经济走廊。按照传统物流格局,来自亚欧腹地和我国西部地区的货物通过中欧班列抵达重庆后,主要通过长江水道绕行到东部沿海地区出海,才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

水运路程远、耗时长,经长江水道中转出海的时间成本居高不下。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内外贸易的不斷增长,长江航运也面临物流通过能力日趋饱和等瓶颈。

可见,陆海联动效率还有待提升。

在两条东西走向的经济走廊之间,急需一条南北通道来联通,让“一带”和“一路”更好连接起来。

2017年,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重庆诞生,货物借此可“跨山越海”一路通达。这条全新的通道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并连接起离西部地区最近的出海口——广西钦州港,以铁海联运的方式从重庆到广西再到新加坡,南下出海时间比经东部地区出海节约10天左右。

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在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李敬看来,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开通就展现出特殊的战略意义,它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形成亚欧陆海运输的完整闭环。区别于其他开放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一端连着内陆腹地,一端连着广袤海洋,让铁路运输的快速高效优势和海上运输的低成本优势叠加,全方位提升了西部地区的国际物流水平。

其更大的意义还在于,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连接了我国的内陆与海洋,还打通了欧亚大陆与海洋的连接通道,让我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了更广泛的联系,进一步推动我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通过一域看全局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西部陆海新通道不只是一条物理通道,还是一条连接国内外市场的大动脉。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并不是搞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持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把国内大循环这个“自转”作为基础和主体,把国际循环这个“公转”作为延伸和补充。

新发展格局提出3年来,重庆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西部陆海新通道已经成为推动“自转”和“公转”的有力抓手。

对内看,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我国内陆腹地,能够推动沿线省区市更好地互联互通,密切了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了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和优化配置,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加入国际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近年来,新冠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关系到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

经过5年多的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17个省(区、市)60市115个站点,联通范围地域辽阔、资源富集、市场广阔。

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地区的需求市场被有效激活,东西部地区的资源要素、产业结构等实现优势互补,大国经济内部可循环的优势得以更好发挥。

对外看,西部陆海新通道有助于西部省区市共建“一带一路”,联通我国西部和东盟国家,加强与中南半岛、孟中印缅、新亚欧大陆桥等国际经济走廊的联系互动,更好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历史上,西部地区是陆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具有高运输效率的“钢铁驼队”在此跑出了“加速度”,为西部地区便捷联通国际市场开辟了新路径、拓展了新空间。

新疆葡萄干、西藏牛肉干、贵州遵义红茶等商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源源不断向境外分销,通道沿线不少企业也加快了“出海”步伐。

以重庆为例,2017年至2022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37倍、累计达403亿元,通道货物品类由起初的50种增加至948种,通道对产业链供应链融入全球经济格局的支撑作用尤为明显。

发展至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已成为我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与国际市场高效连接的重要纽带,为西部地区深度参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重要支撑与保障。

立足当下看长远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古丝绸之路上,传颂着这样一个故事。

1941年,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广泛欢迎。

今天再来看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和发生其间的故事,我们可以读出新的内涵,那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应对全球挑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中国方案。10年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多次写入联合国、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的重要文件。

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将整个人类视为一个有机整體。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时,只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各个国家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之路,才能共创美好未来。

西部陆海新通道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它源于中国,发展成果却属于世界。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于辉认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思路从来不是只考虑中国一国的发展,而是兼顾了沿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使内陆偏远或者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化。运行5年多来,西部陆海新通道不断释放发展红利,将人类命运共同体聚合得更加紧密。

2017年,于辉曾开车从重庆出发,一路南下调研南向出境道路的建设和通达情况,到了老挝、泰国等国家,深刻体会到这些国家对通道建设的渴望。

老挝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一个内陆国,境内多山,地势复杂,铁路很难修,以前只有一条从首都万象至老泰边境的约3.5公里长的老旧铁路。在以中国为主的投资建设下,2021年,中老铁路终于建成通车,从根本上改变了老挝的区域经济格局和物流环境,让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借助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开行了中老跨境班列,并带动四川、湖南、宁夏、甘肃等地共同联动开行班列,进一步扩大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带动沿线国家物流、产业、贸易的融合发展。

西部陆海新通道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背后,还蕴含着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精辟总结和合文化:“‘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

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发展同样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这条通道从和平发展的角度出发,在5年多的发展时间里还经历了3年疫情,但它仍然带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通道上汇合,推动大家一起融合发展,让各方形成携手同行的共同意志。

百年变局下,西部陆海新通道传递出一种难得的确定性和正能量,为沿线各国注入一股稳定的发展力量。

猜你喜欢

陆海联通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风起轩辕——联通五千年民族血脉
共同体的战斗
微信搭台“联通” 代表履职“移动”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5G:电信联通的生死攸关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