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2023-04-24马克思恩格斯

领导月读 2023年11期
关键词:本能自然界分工

马克思 恩格斯

只有现在,在我们已经考察了原初的历史的关系的四个因素、四个方面之后,我们才发现:人还具有“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纯粹的”意识。“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因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当然,意识起初只是对直接的可感知的环境的一种意识,是对处于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个人之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狭隘联系的一种意识。同时,它也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意识,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但是,另一方面,意识到必须和周围的个人来往,也就是开始意识到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这个开始,同这一阶段的社会生活本身一样,带有动物的性质;这是纯粹的畜群意识,这里,人和绵羊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他的意识代替了他的本能,或者说他的本能是被意识到了的本能。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以及作为二者基础的人口的增多,这种绵羊意识或部落意识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与此同时分工也发展起来。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地”形成的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现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但是,如果这种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同现存的关系发生矛盾,那么,这仅仅是因为现存的社会关系同现存的生产力发生了矛盾。……我们从这一大堆赘述中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上述三个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此外,不言而喻,“幽灵”、“枷锁”、“最高存在物”、“概念”、“疑虑”显然只是孤立的个人的一种观念上的、思辨的、精神的表现,只是他的观念,即关于真正经验的束缚和界限的观念;生活的生产方式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交往形式就在这些束缚和界限的范围内运动着。

【题解】

本文摘自马克思、恩格斯1845 年9 月至1846 年8 月共同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题为编者所拟。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前,人们往往认为意识和精神是推动历史进展的根本力量,对精神和精神生产者极力推崇,对物质活动和物质生产者则长期贬低。针对唯心史观的错误观点,在本文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和分工的视角阐述了意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识和精神是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起源看,原初的历史并不包含意识,正是在满足肉体需要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产生出和人交往的迫切需要,进而产生意识和语言。从发展进程看,人的意识最初只是纯粹动物式的意识。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直到生产发展至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的阶段,人的意识才具有独立性和主体性。

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这一过程置于生产和分工中来考察。在他们看来,当人类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意识到自己的动物性本能,就意味着人正在超越动物性本能;当人以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识,人就进一步摆脱本能,物质生产活动也越来越成为人的劳动;当人的意识开始自主自由地想象,不同于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才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人才真正超出动物界。但是,无论人们怎样理解和想象自己的生活,这种想象归根到底都受制于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当人们构建出来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同现实发生矛盾,这一矛盾的根源及其解决方式都只能从物质生产生活方式中寻找。(邓 莉)

猜你喜欢

本能自然界分工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自然界的一秒钟
逆本能
吉米问答秀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例说“自然界的水”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