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建设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对策探讨

2023-04-24刘清扬

甘肃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洛阳市洛阳机构

刘清扬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0 引言

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致力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和建设,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科技力量。国内第一家新型研发机构是1996年清华大学和深圳市联合成立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随后,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在国内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1]。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应运而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起步较晚,在建设中存在市场运营化程度不高、创新活力不强等问题,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理论上亟须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洛阳市作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2014年出台了《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施办法》,在政策法规、资金支持、科研立项、人才引进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要素保障体系。截至2022年,共建设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中科(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洛阳特种材料研究院、洛阳语音云创新研究院、河南中原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洛阳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洛阳现代生物技术研究院、洛阳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华清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洛阳中科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科高辐射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巴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领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洛阳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17家,其中获得省级备案13家,5家获批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为洛阳加快“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2]。截至2022年,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引进200余家高科技企业,孵化企业估值超63亿元;建设创新平台140余个,汇聚了包括院士在内的高端人才1 780余名;承担科技研发项目120余项,争取科研经费超1.9亿元;转化科技成果380余项,授权专利590余项,服务企业6 700余次,带动就业15 000余人。

1 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情况

1.1 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

(1)实行投管分离的运营模式。洛阳市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普遍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企业化管理运营,实现投管分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团队引进、成果转化及对外合作上充分享有自主权。

(2)实行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地方产业发展,深入企业摸排技术需求,开展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目前已成为洛阳市引进优质创新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载体。例如,洛阳特种材料研究院倾力打造河南省轻质金属材料中试基地,为行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新品开发等中试服务,最终推进特种轻量化产品在中国高性能武器装备和高端制造上的应用,助力轻质金属材料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打通了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3)实行灵活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面向市场需求推动研发创新,灵活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例如,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以下简称“清洛基地”)实行“平台+投资孵化+实业”的运营模式,三者有机融合、互为支撑,有效促进了技术转化。

1.2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

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成立联合研发中心等平台载体,建设创新联合体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不同创新平台相互融合的协同机制[3]。例如,为解决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洛阳中科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洛阳理工学院,在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技术联合研发攻关、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联合建立了工程实验室,通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共享与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产业落地”路径,打通科技研发与市场应用之间的鸿沟,促进科技成果广泛落地。

1.3 鼓励创新的人才模式

(1)自主灵活的用人模式。洛阳市部分新型研发机构虽是事业单位,但在团队引进、选人定薪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例如,中科(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按照“特许特办、人编对号、人留编留、人去编消”“报备制”替代“报批制”的原则,在用人上有很大的灵活性。

(2)激发动力的激励模式。在薪酬激励上,采取股权激励、动态考核、收益分红等机制,打造人才与平台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例如,清洛基地在科研团队激励上,鼓励技术成果转化收益的80%由技术团队所有。中科(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按照政策对创业团队给予股权激励,对于非离岗创业、完全离岗创业的科研人员(团队),分别按照成果价值的50%、85%予以奖励。

1.4 金融赋能的产业模式

(1)政府资金支持。洛阳市、县(区)财政每年列专项预算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近年来洛阳市财政协议投入超过8亿元,各类奖补资金超亿元,从建设资金、科研用地、办公场地等多方面进行扶持。

(2)产业基金赋能。清洛基地依托自有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快速推动项目产业化,目前已投资孵化科技型企业29家,为企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设立规模为5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帮助企业解决在快速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问题。

2 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到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进行调研,发现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校(院所)、地、企融合不够紧密,产业带动作用还不明显

(1)引进目的不明确,与优势领域的产业匹配度不够高。洛阳新型研发机构因在组建时调查不深入、谋划不精准,花巨资引进的部分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定位不准,其优势领域和洛阳市产业匹配度不够高,在推动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支撑作用还不够大。

(2)重点产业链缺乏紧密型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机制还不健全。洛阳市一些新型研发机构与对应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体还未形成紧密的共同体,创新资源整合度不高,面向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服务不足,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动力不足,产业创新服务能力不强。

(3)大院大所大企业创新资源优势还未得到充分释放。洛阳市大院大所大企业拥有众多本行业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探索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方面受体制影响进展缓慢,在更好服务和融入洛阳市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方面作用发挥还不够,没能做到“墙内开花墙内香”。

2.2 市场化运营程度不高,自我造血能力偏弱

(1)新型研发机构多数还未形成稳定盈利模式。例如,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因没有建立完善的高层次人才、项目等创新资源常态化输送机制,吸引股权投资、社会资本投入能力不足,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扶持发展运营,自我造血能力偏弱。

(2)体制机制不够灵活。洛阳市部分新型研发机构以校地、院地共建为主,按事业单位方式管理,在项目筛选、投资决策、资产管理等方面受制约,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难以实现有效结合,未能完全达到市场化运营目标。例如,新型研发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缺乏明确政策引导,在管好、用好国有资产方面无迹可寻、无据可依,在资产配置、采购及产权登记、资产管理处置、对外投资、引进外部资金等方面限制较多,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核心业务。

2.3 人才缺乏,产业发展创新活力不强

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普遍存在高水平研发团队建设与人才引进、流失的问题。虽然河南省、洛阳市均出台了相关人才激励政策,但由于洛阳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及洛阳市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在地域上的差异,创新活力不够,人才吸引力还不强,新型研发机构核心团队稳定性较弱,运行效率不高;加之薪酬以及体制等因素制约,人才流动性大、留用难度高,制约了机构的长远发展。

2.4 融资困难,多元化金融支持机制不健全

(1)金融资本成为制约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重要掣肘。当前,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大多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面临多元化、持续性资金需求,但现有的金融机构针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信贷、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服务还不完善,金融创新跟不上科技创新的步伐,政府资金、社会化资本、产业基金等多元化投入机制还不健全,多渠道融资体系建立缓慢,新型研发机构面临资金链难题,持续发展受限。

(2)财政资金投放机制尚待完善。洛阳市对涉及重点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政策不够明晰,缺乏长远规划;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型研发机构,财政资金投放额度及效果评价缺乏具体规定。

2.5 多部门管理,顶层政策和协调部门缺位

(1)缺少“代言人”,信息反馈渠道不畅。洛阳市目前由于按照“谁引进、谁牵头”的原则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服务管理,参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主管单位身份多样,不同归口的工作由不同职能部门(如科技、发改、各行政区政府等部门)牵头承担,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信息反馈和沟通交流平台,易造成新型研发机构定位模糊不清、重大发展事项难以抉择实施、发展规划和运营难题等向上报告与反馈渠道不畅等问题,不利于形成发展的长效机制。

(2)宣传推广复制不够。洛阳市对运营较为成功的新型研发机构的经验总结、研究和推广宣传不够。例如,清洛基地自2016年运行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初步探索出与洛阳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科技创新平台运营模式,但洛阳市对其好的经验做法宣传推广还不够。

3 高质量建设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对策

针对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了高质量建设洛阳市新型研发机构,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提出如下对策。

3.1 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校(院所)、地、企合作

(1)科学布局,精准定位。洛阳市应加强新型研发机构顶层设计,聚焦洛阳市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在现有及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关键链条上,谋划布局吸引新型研发机构。研究确定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位,合理设立发展目标,细化合作协议约定,科学考核[4]。

(2)协同创新,共同发力。洛阳市应加快建立多个紧密型重点产业发展联盟,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建立集产业需求、研发平台、创新资源于一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支持其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构建平台、人才、资本良性互动的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上中下游协同集成,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有机衔接,打造面向市场、紧贴产业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真正成为风口产业发展的助推器[5]。

(3)积极探索,深化改革。洛阳市应借鉴杭州、苏州等外地先进经验,出台相应激励政策,推动洛阳大院大所大企业探索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深度融入洛阳市紧密型重点产业发展联盟中。

3.2 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

(1)建立以产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洛阳市应建立财政资金退出、股权奖励机制,将扶持经费分成两部分,少部分作为第一年的启动经费,其余以营业收入的比例兑现奖励资金,同时还可设立营收超过额度部分匹配股份奖励,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良性循环,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机构集中,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尽快实现自我造血。

(2)进一步放权赋能。洛阳市应借助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优势,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探索财政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制度,在科研立项、人才引进培养、科技成果处置和经费使用等方面赋予更大自主权。洛阳市还应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的方式方法,让新型研发机构国有资产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和增值。

3.3 加强人才引育,激发创新活力

(1)加强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洛阳市应以项目为纽带,联合培养人才。目前,洛阳市大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均能培养硕士生、博士生,且建有博士后流动站,新型研发机构可以某个创新项目和研发目标为纽带,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合培养人才。以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目标,打造人才团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可转化的成果相对较多,建议新型研发机构以成果转化与实现中试产业化为目标,与驻洛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成立新的实体,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2)加强新型研发机构运营团队建设。洛阳市应集中财力,重点支持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提供长期可用武之地。洛阳市应鼓励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参与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以新型研发机构为试点,探索开展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完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机制,完善住房、社保、子女上学等相关配套支持,增强人才凝聚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创新资源密集的地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全方位、多层次吸引海内外一流人才团队,打造“飞地聚才”;鼓励支持洛阳市龙头企业以产业为纽带,加强与苏州、合肥等外地新型研发机构的合作,助推洛阳市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3)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洛阳市应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员工持股平台,采取股权奖励、项目收益分红等方式,提升骨干成员收益占比,最大化激发人才团队成果转化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4 推动金融赋能,破解融资难题

(1)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洛阳市应建立“龙头企业参建投资+政府财政资金+平台公司基金+其他社会资金”投入机制,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房产、设备、资金、运营费用等参建投资,主要用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运营;洛阳市财政部门应研究出台对服务洛阳市重点产业集群的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政策,财政资金作为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经费补助和绩效考核,要相对细化使用范围和比例,建立财政资金和自营收入分列制度,并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管;支持平台公司建立创投基金,通过直投和跟投等方式,参与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积极鼓励VC、PE等社会资本与新型研发机构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关系。

(2)加快健全面向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洛阳市应积极搭建与金融机构深度对接、深化合作的交流平台,增进银企了解和互信,设计更加贴合新型研发机构特点和需求的专门信贷产品,进一步推动资本赋能。

3.5 提升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1)建立信息和诉求反馈平台。洛阳市应成立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发展委员会,由政府相关部门、各新型研发机构等组成,负责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政策咨询、规章制度起草、科技资源统筹、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等,如组织观摩学习、举办新型研发机构之间及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对接活动、“技术论坛”等,打通“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以及“横向互通”的渠道,让新型研发机构决有所依、行有所据,同时整合新型研发机构在技术、人才、硬件和市场等方面的资源,实现集智共荣的放大效应。

(2)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产业更紧密结合。洛阳市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帮助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参与省、市研发体系及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新型研发机构竞标政府购买服务,为中小企业进行“创新诊断”、制定创新规划、对接科技成果、开展技术服务,转化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加强宣传推广。洛阳市应对体制机制灵活、运营较为成功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好的经验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大力宣传推广,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并对相关政策进行完善,做好跟踪服务,支持其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洛阳市洛阳机构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三中学
洛阳正大剧院
洛阳市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洛阳市
洛阳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