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了,他们依然是国人最羡慕的一家人
2023-04-24方超杰
方超杰
钟表上的指针来到七点四十分。
吃过晚饭后,贾家人照例齐聚客厅中央,歪七扭八地倚坐在老式布艺沙发上。
眼前的彩电播放着小孩子喜欢的动画节目,大人们看报的看报,点烟的点烟,开始漫不经心地调侃起了家中刚退休不久的老人傅明。
偏偏谁也没有注意到,老人傅明悄悄走进了家门,正一声不响地站在家人背后,身后是那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毛笔书法。
这是《我爱我家》第一集《发挥余热》的开场,也是中国情景喜剧历史的开端。
1993年,《我爱我家》播出,轰动全国。此后的30年,很多国产情景喜剧陆续出现在电视荧幕上,情景喜剧从一个海外来的新鲜事物,变成了观众耳熟能详的节目形式。
只不过,真正被大家公认为精品,能够称得上现象级的情景喜剧,却数目寥寥。
甚至有网友说,中国的情景喜剧只有两种:一种是《我爱我家》,一种是《我爱我家》之外的其他。
《我爱我家》的导演英达接触到情景喜剧,纯属巧合。
27岁那年,英达刚刚在国外硕士毕业。某天,给一部电影做副导演时,英达听见对面摄影棚里传来一阵喧哗声。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推开了那扇大门,发现了一个很新鲜的拍摄方式——
演员在现场表演,观众在现场观看,从头到尾摄影棚里一直热热闹闹的,笑声从未间断过。
英达的心中诞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应当将这样的形式引进国内,拍一部国产情景喜剧。
归国后,英达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拍摄自己心中的情景喜剧,直到1992年,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和情景喜剧模式十分类似的剧:《编辑部的故事》。
这部剧同样只有几个主要人物,同样发生在固定场景,同样采用了系列剧模式,只不过少了现场观众的笑声。
《编辑部的故事》的成功,带火了编剧王朔,也让正在做演员的英达,看到了情景喜剧的希望。
1992年底,英达敲开了王朔的家门,希望两个人一起合作,拍出一部超越《编辑部的故事》的作品。
此时的王朔,刚刚经历了《爱你没商量》的滑铁卢,处在事业低潮期,正需要一部剧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英达的登门拜访,恰如雪中送炭,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一切准备就绪,就差投资。
英达跑遍了北京城,到处介绍自己的想法,结果人人说好,没人投资。
好在关键时刻,堂弟英宁成功地从东北做房地产的舅舅那里拿到了一笔资金。
尽管过程曲折,但几个人也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在一次拉投资的聚会上,醉眼蒙眬的王朔忽然一拍脑门,想到了那个日后火遍全国的名字。
他对英达说:“这部剧干脆就叫《我爱我家》吧。”
名字有了,钱也有了,就剩打磨剧本了。
英达特意在北京西山找了一家宾馆,包下房间,准备关起门来大干一番。
然而还未开始,王朔却忽然撂了挑子,独自跑去了海南。好在临行之际,他向英达推荐了编剧梁左。
作为喜剧名流,梁左曾经参与创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无论是《虎口遐想》还是《小偷公司》,都是春晚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
梁左的加入,也奠定了《我爱我家》的基调——搞笑而不做作,风趣而不油腻。
他将针砭时弊和诙谐幽默完美结合,加以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使得整部剧虽然脱胎于国外的喜剧形式,但是又充满了本土化特色。
一切准备就绪,《我爱我家》正式开机。
那一天,北京工艺美院的摄影棚里座无虚席,望着满场的观众,主创人员心中都有一些忐忑不安。
因为谁也说不清,到底情景喜剧这样的模式能不能被大众接受。
好在录制开始后,现场爆笑声接连不断,所有人这才安下心来。
《我爱我家》播出后,很快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最高收视率一度达85%。
截至目前,这一数字依然是国产情景喜剧的最高纪录。
英达也终于梦想成真,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又陆续拍摄了《起步停车》《闲人马大姐》等一系列情景喜剧,真正让情景喜剧在国内扎下根来。
不知不觉,距离《我爱我家》开播,已经过去整整30年了。
在这30年的时间里,剧中演员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整部剧里的灵魂人物,无疑是老爷子傅明。
作为刚刚退休的老干部,就算在家,他也常常穿着中山装或者的确良衬衫,梳着油光锃亮的大背头,手里还要夹着一根烟或者拿着一张报纸,讲起话里来慢条斯理,一定要拿腔拿调,时不时还蹦出几个假大空的词汇。
老傅的领导作风,承担了整部剧很大一部分笑点——他习惯于指挥家人,但常常属于瞎指挥;他也经常犯错,但是犯了错又从不认错;不过同时,他又坚持原则,富有正义感。
他既是一個中国传统的大家长,也是一个老小孩儿。
傅明的扮演者文兴宇,曾任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现实中是一名话剧导演。
拍摄《我爱我家》时,文兴宇只有52岁,远未到剧中的古稀之年。
为了演好“傅明”这个角色,他不得不用白色油漆染发,并且独创了一口老干部腔调——舌头后压,从后部发声。
这样的腔调,也一度成为后来不少情景剧里“老干部”的标配。
2007年7月30日,文兴宇因病离世。伴随着《我爱我家》的主题曲,剧组成员共同在八宝山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傅明的大儿子贾志国是一名公务员,用剧中话说,“副处不带长,放屁也不响”。
他人到中年,事业高不成低不就,胆小怕事,看上去老实巴交,不过又有着小市民的精明。
他常常对美女心生爱慕,但是次次有心没胆,而且回回被老婆发现,制造了不少笑料。
贾志国的扮演者杨立新,是北京人艺的话剧演员,《我爱我家》是他参演的第一部喜剧。
现在,杨立新依旧活跃在演艺圈,儿子杨玏也成了一名演员,在热播剧《三十而已》里出演了钟晓芹的老公陈屿。
剧中的二号人物,是贾志国的媳妇和平。
与知识分子贾志国不同,和平文化不高,容易上当受骗。
最经典的一场戏,就是把葛优饰演的“发明家”纪春生请进了家里,贡献出了后来火爆全网的“葛优躺”。
不过另一方面,和平也是家中任劳任怨的儿媳妇。
上要盯着老傅抽烟,下要管孩子作业,一有闲暇,便拿出毛衣针来,边坐在沙发上打毛衣,边叨念着家长里短,一到关键时刻,还能够挺身而出,化身为“和平女侠”。
这个角色能够成功,除了编剧的功劳,也得益于宋丹丹的演绎。
她创造出了和平絮絮叨叨的说话风格,以及独一无二的走路姿势——小碎步,稍驼着背,双手无处安放一般,向着两侧边走边甩,这才让“和平女侠”有了灵魂。
戏里,和平的老公是贾志国;而在戏外,宋丹丹那时是导演英达的媳妇。
在《我爱我家》里,和平和贾志国的感情虽然偶有磕绊,不过始终相亲相爱。
但在戏外,《我爱我家》播出的几年后,宋丹丹和英达的婚姻却走到了尽头。
随后的许多年里,两个人关系一度十分紧张,这也导致了每次剧组聚会,要么英达缺席,要么宋丹丹缺席。
直到2019年的北京台春晚,宋丹丹在谈及《我爱我家》时,第一次公开谈到了英达。
她说她要感谢英达引进了情景喜剧的模式,给大家带来了笑声,这段表态也被许多人称为“世纪和解”。
和平的小叔子、贾志国的弟弟贾志新是一个无业游民,自称挂了俩单位、在三家公司任副总,实则在家闲了3年,从早到晚无所事事地混日子。
而梁天将这种说话不着四六,吹牛不打草稿的气质,拿捏得恰到好处,不光不让人感觉到反感,甚至有一些可爱。
梁天并非第一次扮演这样的角色,早些年,他曾经在电影《顽主》里扮演过巧舌如簧的马青,号称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
而在《我爱我家》里,他将这种不务正业的形象进一步深入,乃至于后来观众都产生了这样一个印象:梁天就是贾志新,贾志新就是梁天。
这让梁天产生了急流勇退的想法。他自认受限于形象,只能出演喜剧,而“贾志新”这个角色是他未来难以逾越的巅峰。
既然难以再有突破,于是在《我爱我家》之后,梁天开始减少接戏量,将重心逐步转向幕后工作,成了一名制片人。
同样渐渐淡出演艺圈的还有赵明明。1992年,赵明明和英达的堂弟英宁结婚,她还出演了贾志国和贾志新的妹妹贾小凡。
随着《我爱我家》的爆红,观众们记住了这个活泼可爱、长相甜美的大学生代表,而赵明明的演艺生涯也迎来了高峰。
2000年拍完《没有冬天的海岛》后,在最当红的时候,赵明明选择息影回归家庭,做一个贤妻良母。
可惜一切未能如愿,不久后,她与英宁离婚,独自一人抚养女儿。如今年过50,依旧单身。
贾家的第三代贾圆圆由关凌扮演。圆圆人小鬼大,常常一开口,就金句连连,讲起话来很得爷爷真传。
这个角色也让关凌成了第一代的“国民闺女”。
不过作为童星,关凌也遭遇了“出道即巅峰”的困惑。长大后,关凌再也没有演出过有影响力的作品。
虽然事业发展未能重回巅峰,但是不妨碍生活幸福美满。
2011年,关凌与制片人姬云飞结婚。岁月如梭,当年的那个小圆圆,如今也已经成了两个孩子的妈妈。
《我爱我家》开播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那时的很多人既有着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也存在着某些不适应。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不适应正代表着两种观念之间的碰撞和矛盾。
《我爱我家》剧组花费了不少心思来体现这种矛盾。
首先在对白上,既能听到当时的流行歌词,也少不了充满当年生活特色的语言。
二者八竿子打不着,但糅杂在一块儿,立马可以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在《既然曾经爱过》那一集中,保姆小张喜欢上了有妇之夫——炸油条的小刘,两人约会时的对白堪称当年的金曲串烧。
小张:“我是在用不在乎掩藏真心。”(《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小刘:“哎呀,我想这就抓起你的手,让你这就跟我走。”(《一无所有》)
小张:“谁知道你明天是否依然爱我。”(《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小刘:“你连我都不相信了,我已經准备好啦。我准备用此情换此生了。”(《潇洒走一回》)
除了对白以外,剧组也通过桥段设计,将这种矛盾体现在人物行为中——
面对新事物,心中既有保守排斥的一面,又按捺不住好奇心跃跃欲试。
《奖券的诱惑》一集中,和平沉迷于买手纸抽奖,贾志新沉迷于足球奖券,贾志国迷上了报纸上的有奖竞答,连圆圆都去参加学校的“建设基金有奖募捐”。
眼见全家人痴迷奖券,傅明老人义正辞言地教育起来:
“奖券和彩票、跑马、赛狗没什么两样,是变相的赌博,鼓励的是一本万利不劳而获的思想。”
然而自己抽中了八等奖后,老傅立马背着手,沾沾自喜地迈着八字步来到一众人身边,得意地说:
“思想不能僵化。而且这不是什么彩票嘛,这叫作有奖福利。”
尽管拍摄于20年前,但在30年后的今天看,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剧中出现的很多桥段,仍可以在现在的生活中遇到。
这也正是《我爱我家》永不过时的原因。
随着《我爱我家》的成功,中国情景喜剧很快迎来了黄金时代。
英达陆续拍出了《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等作品。而其他导演也创造出了《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等经典喜剧。
情景喜剧的黄金时代来得快,去得也快。
尤其在2010年之后,情景喜剧几乎绝迹于电视屏幕,只有一部《爱情公寓》引发一时热议,很快又陷入抄袭风波。
情景喜剧的衰落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传播方式的改变。
2010年之前,电视依然是大家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2010年之后,这个途径变成了手机。
看剧、追剧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家中客厅,娱乐时间开始变得碎片化。
这样的改变让情景喜剧面临着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
因为采用了系列剧的形式,每集之间的情节缺少黏性,很难让观众产生花费大量时间去追剧的欲望。
观众开始倾向于笑点更密集的搞笑方式,比如短视频,每个故事不足半分钟。
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剧本质量的下降。
从前的情景喜剧虽然人物少,主要场景也只有一两个,但是编剧擅长以小见大,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汲取灵感,拍摄出的内容关乎普通人的痛痒,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2001年5月19日,《我爱我家》总编剧梁左因突发性心肌梗死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44岁。
在他逝世后的22年里,大家一直期待着下一个“梁左”的出现,也一直在期待着一部不逊于《我爱我家》影响力的作品出现。
希望这一天早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