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2023-04-23付思源
付思源
(景泰县储备林发展中心,甘肃景泰 730400)
甘肃省地处青藏、黄土和蒙古三大高原交错带,自然地理条件相对复杂,地势较高,山地、高原、丘陵、盆地、戈壁等各种地貌相互交错,构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甘肃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跨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并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全年平均气温0~14 ℃,气温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4~9 ℃,祁连山地区年平均气温0~6 ℃,陇中地区年平均气温5~9 ℃,陇东地区年平均气温7~10 ℃,陇南地区年平均气温9~15 ℃,甘南地区年平均气温1~7 ℃。年平均降水量较少且分布极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最大年降水量可达760 mm,最小仅为42 mm,而该地区年蒸发量却在1 100~3 700 mm。甘肃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甘肃省平均日照较强,年日照时间在1 700~3 300 h,但区域间存在明显差距,自东南向西北呈明显递增趋势[1-2]。因此,干旱、少雨、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甘肃省主要的气候特点。
甘肃省林业资源主要分布在白龙江、小陇山、洮河、祁连山、关山、大夏河、西秦岭及康南等地区,林业资源以冷杉、云杉、杨类、栎类和桦类树种为主,由东南向西北主要分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草原等植被带,现有纯林面积大约占甘肃省森林总面积的62.8%,而针阔叶混交林的面积仅占2.1%。树种相对单一、纯林的面积较大,加上近几年甘肃省气温逐渐升高、自然降水减少且空间分布较不平衡,导致当地林区病虫害发生面积和蔓延速度逐年增大[3]。截至2021 年底,甘肃省林区年平均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超过20 万hm2,其中重度受灾面积2.03 万hm2左右,中度受灾面积5.81 万hm2左右,中轻度受灾面积约为10.59 万hm2,成灾率超过1.22‰。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特点
随着甘肃省气候变暖,尤其是暖冬现象的发生,使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产生了一定的隐蔽性、多样性和渐变性,加上当地人工纯林面积较大,寄主较多,导致林业病虫害发生后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蔓延,尤其在甘肃省东南部地区林业病虫害受灾面积较大,分布和危害范围最广。近年来,甘肃省林业病虫害发生主要表现为以下3 个特点。1)当地林业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危害症状多样。甘肃省林业病虫害发生多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病虫害共同为害或交叉为害,并且不同的林业病虫害对林业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在当地一些海拔较高的地区,经常出现云杉落针病、云杉锈病共同为害云杉当年生针叶,造成人工种植的云杉幼林出现成片枯死的情况。而在一些低海拔地区,云杉锈病、蛀干害虫等病虫害共同危害情况发生较重,导致植株整株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2)甘肃省在一些特殊年份,局部地区会出现偶发性病虫鼠害暴发成灾的情况。2001 年甘肃洮河地区,紫果云杉、粗枝云杉、青海云杉等受灾面积超过2 400 hm2;2002 年,舟曲县和迭部县等地部分林场受灾面积超过1 800 hm2。病虫害的暴发对当地林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4]。3)甘肃省林业苗圃地下害虫高发、频发,危害严重。随着种苗工程项目的蓬勃发展,甘肃省各地育苗苗圃面积不断扩大,为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林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种苗,与此同时,地下害虫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也在逐年扩大,年平均发生面积超过300 hm2,并且多表现为多种病虫害交叉危害的特点,扩散速度快、危害严重,严重制约了当地林业优质苗木的繁育和林业的快速发展。
2 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2.1 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
及时发布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制订应急预案,引进推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适用技术,提高科学防治水平。植树造林应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搭配树种,营造混交林,根据国家规定选用林木良种,造林设计方案必须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加强对森林植物的检验检疫工作,严禁带有病害、虫害的林业苗木进入甘肃省,减少林业病虫害的人为传播概率,杜绝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造林。对幼龄林和中龄林应当及时进行抚育管理,及时清除已经感染林业有害生物的林木,有计划地实施封山育林,改变纯林生态系统,采伐后的林木应及时运出伐区并清理现场。对甘肃省现有的规模化林区、林业种苗场和绿化风景区进行全面的病虫害监测,根据近5 年甘肃省主要病虫害的分布和发生情况,科学合理设置病虫害监测点和监测周期,加强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预防机制。
2.2 农业防治技术
2.2.1 种子处理及苗木处理技术
为进一步提高甘肃省造林成活率、培育优质壮苗,增强苗木自身对病虫害的抗性,需要对种子进行预先处理,在实际生产中甘肃省对造林用种一般采取沙藏法或变温法进行处理。1)沙藏法。选择地势干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块,挖宽度为1 m,深度60~70 cm 的大坑,将经过筛选的种子放入坑内进行沙藏。沙藏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浸泡2 h,捞出晾干,将过筛的细沙拌入5 g·m-3的敌克松进行消毒,将种子和细沙按1∶3 的质量比混匀后放入坑中。在播种前7 d 取出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浸泡30 min,随后用清水洗净,放入室内催芽后即可进行播种。2)变温法。将种子放入40 ℃的水中浸泡10 min,随后取出种子转入20 ℃的水中浸泡10 min,之后转入常温的水中浸泡24 h,如此反复处理15 d 后,将种子取出放入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 h,随后将种子取出用清水洗净,晾干,放入室内经催芽后待播。
2.2.2 苗木处理技术
甘肃省在造林时应选择优质壮苗,就近选苗、育苗,避免长距离运输,苗木无病虫害,根系完整且比较发达。造林前将苗木根系完全浸入水中浸泡24 h,栽植前对苗木的主根、侧根、须根进行适当修剪,剪出白茬,有助于新根的萌发,增强根系的吸水、吸肥性,提高造林成活率。用1 g 保水剂与400 mL 水充分混匀后再加入600 g 腐殖土和400 mL 水后调拌成泥浆,栽植前将经过修剪的苗木根部蘸满泥浆,并且在苗木的主根上套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栽植时将苗木和矿泉水瓶一并栽下,提高成活率,有助于培育优质壮苗,提高苗木抗性。
2.2.3 营造混交林并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
根据立地条件的差异和生产要求,采取云杉与杨树、刺槐、沙棘等不同树种,按照带状混交、行间混交或团块状混交等模式,各树种间优势互补,丰富林业生态多样性,给害虫的天敌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加强对林业虫害的天敌防治效果。确定科学合理的造林时间,不仅有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更有助于培育优质壮苗、快速成林,提高植株本身对病虫害的抗性。
甘肃省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造林作业。在一些低海拔地区,造林时间通常会选择在每年4 月中旬至5 月初;而在一部分高海拔地区,由于春季升温较慢,生产中一般会选择在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造林。如果选择用云杉大苗进行造林,造林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年的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因为秋季造林更有助于提高云杉大苗的造林成活率。
2.2.4 整形修剪技术
甘肃省夏季温度高、干旱少雨,如果林区树冠郁闭,通透性差,易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合理的整形修剪,平衡树势,增加树冠的通风、透光性,能有效降低当地林区病虫害的发生率。通过整形修剪减少地上部树木叶面的水分蒸发量,使树体内部水分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加强树体本身的抗性,提升树体光合作用的实际效率,增强树体营养生长,平衡地上、地下部的长势,适当控制地上部的枝干量,能够有效促进地下部根系的生长发育及延伸,实现对更深层土壤中水分的吸收,显著增强树体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2.3 生物与物理防治技术
单纯的药物防治不仅容易增强林木害虫的抗药性,而且容易影响林木正常生长,降低林木产品质量,造成大气环境和土壤污染,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无公害防治,使林木能够始终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利用微生物、寄生性天敌及捕食天敌进行防治。适当引入一些病虫害的天敌昆虫,实现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的目标。森林中一些鸟类,如啄木鸟、山雀、灰喜鹊等,以害虫为食,通过建立鸟巢等方式引进益鸟帮助进行病虫害防治。利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苏云金杆菌的各种变种防治多种林业害虫,泰山1 号线虫防治天牛,也可以利用害虫的天敌——寄生蜂和寄生蝇,进行生物防治[5]。在林区释放赤眼蜂可以有效防治油松松毛虫和云杉八齿小蠹。利用太阳能灯、糖醋液等诱杀林区的飞蛾、螟虫、食心虫、金龟子等,也可以利用一些害虫春季需要上树的特性,在害虫上树前,在树基部捆绑塑料布或者设置胶带阻隔带、杀虫环等,避免害虫为害树木。
2.4 化学药剂防治技术
2.4.1 云杉叶锈病的防治
云杉叶锈病主要为害幼芽,新生的嫩梢上针叶变为黄色或橘黄色,生产上首先通过减少侵染源,除去云杉周围杜鹃、茶属植物等中间寄主,及时将病芽、病枝、病叶剪除带出林外集中烧毁掩埋等方式来降低云杉叶锈病的发生。在甘肃省,春末夏初是药剂防治云杉叶锈病的最佳时期,幼树采用0.2%的洗衣粉配合氧化乐果、多菌灵喷施幼林,对于成林用粉锈宁、羟锈宁、硫悬浮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整树喷施,每隔10~15 d 喷施1 次,连续用药2~3 次,期间注意药物的交替轮换使用,降低抗药性,提升防治效果。
2.4.2 杨树腐烂病的防治
防治杨树腐烂病首先要做好抗旱防涝工作,对杨树种植密度较大的地区进行适当间伐,保持杨树林郁闭度低于0.7,加强杨树林的科学整形、整枝,提高杨树林间的通风透光性,有助于降低腐烂病的发生率。当甘肃省杨树腐烂病大规模发生时,要及时进行化学药剂防治。用10%的碳酸钠水溶液、10%蒽油、蒽油肥皂液和100 mg·kg-1的赤霉素及1%的退蒽特、5%的甲基托布津,以及50%代森铵可湿性粉剂200 倍液、春雷霉素200 倍液等对腐烂病发生部位或整株进行涂刷或喷施。每7~10 d 用药1 次,连续施药3~4 次,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
2.4.3 黄斑星天牛的防治
黄斑星天牛的发生具有一定隐蔽性,应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技术。抓住幼虫期这个防治的最佳时间段,在每年5 月上旬至中旬树液刚开始流动,幼虫开始大量取食活动,树下出现大量的粗木丝和虫子的排泄物时,用专用钻孔机在树体中下部进行打孔,每个孔洞之间水平面呈90°上下错开,往孔内注射灭幼脲50 倍液,最后用泥将孔洞堵死,药剂毒杀黄斑星天年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