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荻微:收入持续增长高研发为未来高速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2023-04-23韩梓恩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芯片领域产品

韩梓恩

4月20日,希荻微(688173.SH)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营收达5.59亿元,逆势实现20.86%的双位数快增,实属难得。2022年以来,外部环境波动导致消费电子需求受到冲击,但希荻微保持战略定力,持续聚焦核心技术环节并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推动商业版图进一步壮大,销售收入规模再创新高。此外,公司注重可持续发展,同步发布首份ESG报告。

精耕市场夯实经营基本盘与业界领先企业合作扩大商业版图

模拟芯片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桥梁,是半导体领域优质细分赛道。据Frost&Sullivan统计预测,2021年我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为3,056.3亿元,而到2026年,我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将达3,667.3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希荻微作为国内领先电源管理及信号链芯片供应商之一,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产品体系日趋丰富,其DC/DC芯片、超级快充芯片等为代表的主要产品具备与国内外龙头竞争的性能。从收入构成来看,2022年公司营收占比超80%的“拳头产品”电源管理芯片收入同比实现16%的双位数稳增,而其他产品收入也十分亮眼,同比大增54.07%。

销售规模的增长,与公司市场布局紧密相关。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产品已成功进入Qualcomm、MTK等国际主芯片平台厂商以及三星、小米OPPO、vivo等品牌客户供应链。此外,公司持续发力车载电子领域,自主研发的车规级电源管理芯片产品达到AEC-Q100标准,DC/DC芯片已进入Qualcomm全球汽车级平台参考设计,车规业务拓展至中、德、日、韩等多国汽车品牌。为巩固行业地位,培育更多业绩增长点。2022年12月30日,公司与业界领先企业韩国动运签署技术许可协议,获得自动对焦及光学影像防抖相关专利及技术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占使用权。借此合作,公司将拓展与AF/OIS技术相关的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产品线,与现有电源管理及信号链产品线形成合力,在拓宽现有客户合作维度的同时,向新客户渗透,下沉更多终端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业务版图,为业绩增长提供新的驱动力。这一业务联动展现了公司管理团队深刻的市场洞察力、国际化视野和行业整合能力。

高研发投入开启创新加速度产业化落地加速推进

眼下,在中低端模拟芯片领域已逐渐实现国产替代,而在高端领域仍被国际巨头抢占。这对希荻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不断追求技术创新,才能向上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正如希荻微CEODavid在十周年之际对《红周刊》所言:“希荻微在过去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仍然需要通过更多的创新技术、更快的发展速度来赶超国际巨头。”而这一点,希荻微正付之行动并产出阶段性成果。

自成立以来,希荻微始终以自主创新驱动核心价值提升。2022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2.02亿元,同比增长35.24%,研发费用率高达36.19%,较2021年提高3.84个百分点。从国际模拟芯片巨头发展史来看,惟有持续研发投入才可开启创新加速度,希荻微正以持续高比例技术投入为未来高速成长提供强劲动能。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人才培养,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132人,占总人数近60%;公司注重专利布局,2022年新增授权专利25项,含海外专利10项,正逐步建立技术壁垒护城河。2022年,公司加速实现产业化落地,深度聚焦自动驾驶、汽车中控平台、车身电子等领域,研发管线已有十余款产品按照AEC-Q100Grade1标准开发。公司将持续布局汽车电子领域,并发力通信及存储等领域。

发布首份ESG报告着眼可持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希荻微深刻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公布上市以来首份ESG报告。公司根据自身战略规划与业务发展特性,将ESG理念深入植根于发展战略与经营管理中。

报告显示,在绿色环保方面,公司正以创新产品研发逐步替代低效率老旧产品。其开发的多款锂电池充电系列产品,既满足客户需求,又实现了提效降耗。在社会责任方面,希荻微向桂城总商会慈善基金进行捐款,助力地区乡村振兴。此外,公司着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助力国家培养创“芯”人才。

在公司治理方面,希荻微持续提高运营效率,优化公司组织结构,在强化合规风控,全面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为投资者提供更优服务与价值回报。

笃行不怠,奋楫争先。希荻微在巩固现有产品体系前提下,正紧跟行业前沿趋势推动技术迭代,并定位于更高阶、高性能模拟芯片产品,向汽车电子、通信及存储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不断渗透,提高国际竞争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猜你喜欢

芯片领域产品
领域·对峙
芯片测试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74HC164芯片的应用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