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破产与资产负债管理反思
2023-04-23何建勇
何建勇
2023年3月10日,美国监管机构宣布硅谷银行(SVB)因为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并宣布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和广泛讨论。本文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角度,简要梳理美国硅谷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典型特点,并重点分析硅谷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六大缺陷,最后提出若干经营启示和建议。
硅谷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典型特点
作为一家战略定位清晰、经营绩效良好的“优秀银行”,硅谷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较为特殊,呈现以下典型特点:一是聚焦科创领域。硅谷银行是一家主要为全球科创类企业提供投贷联动综合融资服务的银行,聚焦高科技高成长企业为主的对公业务,为科创企业提供贷款、债券融资、投资银行、风险投资等综合金融服务,并以此获得科创企业客户的大量低息或无息存款。二是资产增长快。截至2022年末,硅谷银行的资产规模为2118亿美元,全美排名第16位。硅谷银行在疫情期间(2020—2021年)实现快速增长,资产规模从2019年的710亿美元扩张至2021年的2115亿美元,两年间的年均增速达73%,是美国银行业平均增速的5.6倍。2022年,硅谷银行的资产增速放缓至0.2%。三是金融投资占比高。在资产结构方面,硅谷银行2022年底的贷款、金融投资和现金类资产占比分别为35%、57%和7%,资产扩张期间主要是增配债券投资(国债和MBS),贷款和现金类资产占比下降。四是存款贡献大。负债总量增长与资产增长基本相当,其中存款是最重要资金来源且增长较快,近三年存款对资产增长的贡献度达93%,主要受益于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科创企业投融资热潮,2020—2021年存款增量高達1274亿美元,其中近七成为无息的活期存款;随着2022年美联储快速转向,大幅加息进而收紧货币政策,硅谷银行的存款当年下降161亿美元,主要靠市场融资弥补资金缺口。五是核心指标良好。在高收益、低成本的资产负债两端优势下,2022年之前的硅谷银行保持“高增长、高回报、高资本充足”态势。2021年,硅谷银行实现净利润约21亿美元,为2018年的2倍;净资产收益率(ROE)约为15%,是美国银行业均值的1.2倍;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18%和12.05%,均高于行业均值和监管要求。但2022年以来,受内外因素叠加影响,硅谷银行的资产负债“量价承压”,规模接近零增长,净息差处于历史低位,不良率上升且大幅计提减值损失,当年盈利下降22%,ROE下降5个百分点至10.37%,资本充足率指标有所回落(见表1、表2)。总体而言,硅谷银行的信用风险相对较低,“意外破产”直接源于市场环境急剧变化下银行资产负债严重错配导致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硅谷银行破产的资产负债管理反思
硅谷银行特殊的资产负债结构未能够经受住本轮美联储大幅加息带来的市场“逆风”。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角度而言,笔者认为硅谷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六大结构性和机制性缺陷,这也是硅谷银行经营失败的关键内因。
资产负债结构错配严重。从近三年资产负债新增结构看,硅谷银行存在严重的“短借长投”的期限错配问题,并在高息美元环境下成为其破产的导火索。在负债端,2022年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市场利率大幅提升,科创企业融资收紧,客户提款需求上升,硅谷银行当年活期存款缩减451亿美元,降幅达36%;为弥补资金缺口,硅谷银行当年吸收定期存款290亿美元,市场融资超135亿美元(短期为主),并压降债券投资头寸。在资产端,在2020—2021年活期存款的高增长期间,硅谷银行将约24%的资金配置到贷款(其中,短期限、低收益的PE/VC贷款占比过半);将约65%的资金配置到债券投资,特别是长久期(10年以上)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新增规模占存款增量的60%。在高息美元和市场流动性收紧的情况下,硅谷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最终演变为银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到位。从监管要求看,根据美联储的分类监管规定,作为中小银行的硅谷银行不需要满足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与流动性覆盖率(LCR)的流动性监管指标要求,仅需每月向监管机构报送监管报表并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硅谷银行的存款基础雄厚,贷存比较低,2022年底贷存比仅为43%,低于中小银行60%的均值水平。近两年,面对剧烈变化的市场环境,硅谷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明显错配,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较大缺陷。2022年,硅谷银行负债端的活期存款大幅流出,但中长期资金新增较少,资产端压降的债券投资又主要用于贷款投放,现金等流动性资产在2021—2022年的规模反而缩减39亿美元,现金类资产占比从峰值的15%降至不足7%,这导致加息环境下资产端的久期进一步拉长,进而使得硅谷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利率风险前瞻管理不足。2020—2021年的低利率和流动性宽松期间,由于存款大幅增长,硅谷银行全面加大债券投资,且在2022年美联储快速加息应对高通胀的情况下,硅谷银行的债券投资策略仍未发生明显改变,对利率风险估计不足,应对手段较为有限。硅谷银行的金融投资具体包括两类账户:一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主要是2020年新增169亿美元,2021—2022年合计下降48亿美元,2022年末余额为261亿美元。二是持有到期投资(HTM),主要是2021年增持的816亿美元;从底层资产看,增持对象主要为长期限的MBS,合计增持772亿美元,占2021年全年资产增量的80%;2022年HTM压降69亿美元至913亿美元。2022年美联储加息后,基准利率从0.25%升至4.75%,硅谷银行持有的AFS和HTM账户均产生大额账面浮亏。2022年,HTM和AFS账户的浮亏比例分别为16.6%和10%。因此,当硅谷银行于3月份宣布出售处置存量债券后,这些浮亏将被计入硅谷银行的利润表,影响硅谷银行净利润,从而侵蚀银行资本,降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稳定性,这也是市场恐慌的原因。
负债质量管理有内在缺陷。银行是高杠杆企业,负债质量是资产负债平衡发展和稳健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总体而言,硅谷银行负债来源的稳定性、负债结构的多样性、负债匹配的适当性及负债获取的主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从稳定性看,近五年来,约70%的存款为不计息的活期存款。较低的存款成本基础原是硅谷银行的竞争优势所在,但在高息美元环境下,活期存款的稳定性下降,波动性上升,2022年以来硅谷银行持续面对存款搬家和挤兑风险。从多样性看,硅谷银行的客户结构聚焦于科技领域初创企业,行业过于单一,存款集中度风险较高,绝大多数来自对公客户,零售存款占比低,接近90%的存款不满足存款保险条件(美国规定每一存款账户最高保险额度为25万美元);科技领域的“小圈子”导致硅谷银行更容易遭遇存款“挤兑风险”。从适当性看,2022年存款大幅流失,硅谷银行选择增加短期市场融资以维持自身长期性资产,在利率持续上行的过程中,这部分高成本的同业借款使硅谷银行的负债结构持续恶化;借入高成本的短期资金的“借短投长”做法在持续性美元加息预期下,硅谷银行已难以再通过短期借款维持其资产负债匹配平衡,导致其不得不低价处置长期资产。从主动性看,硅谷银行的短期和长期债务等主动负债占比仅为9%,远低于行业均值(30%)。
债券浮亏与资本管理不足。按照美联储的资本监管规则和会计准则,硅谷银行在金融投资账户(AFS和HTM)持有债券导致的未实现损益(Unrealized Losses/Gains)日常并未在资本净额中体现,导致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虚高”,一定程度上隐藏了潜在风险;一旦处置债券并确认损失,就会导致硅谷银行的损益表和资本充足状況陡降。据测算,如果将其可供出售项目(AFS)下豁免的浮亏金额(18亿美元)还原扣减核心一级资本,则硅谷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由2022年底的账面值12.05%下降至10.4%;如果再将持有到期投资项目(HTM)的债券浮亏(151.6亿美元)还原扣减,则硅谷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进一步降至-2.94%,大幅低于监管要求的4.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底线,这也是美国监管机构宣布接管并关闭硅谷银行的原因。
高波动环境预期管理失败。金融市场波动常受预期变化和投资者情绪影响。美联储快速收紧货币政策,高息美元环境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金融风险更易传染扩散。此前加密货币崩溃引发存款挤兑,最终迫使加密货币的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倒闭,投资者对硅谷银行等区域中小银行的信心不足,市场恐慌情绪蔓延。3月初,为应对资不抵债和流动性困境,硅谷银行对外发出大额融资计划,希望新的资本金能够冲抵持有债券资产的浮亏损失,但补充资本计划暴露了公司持有债券资产的重大损失,投资者重新审慎评估其偿付状态,引发更大规模的存款挤兑,并导致融资失败和经营破产。
对中国银行业的经营启示及建议
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要做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筹平衡,打造健康有韧性、跨越经济周期的资产负债表是确保稳健经营的关键。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复苏态势,央行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利率走势较为稳健,银行业的流动性及资本等监管要求更严、更细,出现类似硅谷银行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但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情况下,我国金融风险仍处于易发多发期,各类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美国硅谷银行的“意外破产”给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和业务经营带来诸多启示。
守牢流动性生命线。硅谷银行因忽略科创企业在行业景气下降和加息政策周期下极端的资金使用需求,过度进行长期证券投资导致的资产期限错配,现金类资产留存不足,是引发流动性风险的起因。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流动性管理成效明显,日均备付率处于合意水平,各项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均满足监管要求。但多数银行的核心资产和核心负债的资金缺口保持高位水平,流动性处于紧平衡态势,一旦市场流动性收紧将加剧资金平衡压力,流动性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特别应高度关注资管类子公司和海外机构的流动性风险。下一步,要牢固树立流动性安全底线意识,坚持稳健审慎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根据存款增长及波动情况合理把握贷款、债券投资等资产投放规模及节奏;加强流动性协同工作机制,增厚风险缓冲垫,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储备规模,确保在极端条件下的集团流动性稳定和流动性安全。
高度重视利率风险管理。硅谷银行对美国通胀、政策和利率走势估计不足,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敞口大,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衍生品交易对冲利率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表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也有所上升。一旦利率出现转折,银行表内外债券投资存在估值下降的风险;同时,当前美元指数总体仍处于强势周期,外汇敞口和汇率风险也不容忽视。从表内看,我国银行业本币债券投资组合久期较长,主要是长期限的地方政府债券,占比接近50%,如果市场利率大幅上行,组合市值重估面临一定回撤压力。从表外看,2022年11—12月市场预期变化导致我国市场利率快速上升,形成理财产品“客户赎回—资产抛售—净值下降”的负反馈,与美国硅谷银行的“存款流失—资产抛售—浮亏损失”情形类似(见图1)。2022年四季度,全市场理财余额下降超2万亿元;各家理财机构根据产品规模、结构及市场形势变化,主动压降债券组合久期。从境外看,面向全球布局的中资大型银行的外汇净敞口控制在合理水平,符合监管要求。下一步,要加强对利率和汇率走势的系统性研究和前瞻管理,动态优化表内外及境内外的大类资产负债配置策略。加强债券组合久期的主动与动态管理,根据利率走势,策略性地把握债券投资的品种、期限策略和进度策略,加强估值管理,做好组合风险控制。密切关注美联储议息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加强对美元等主要币种汇率风险预判,维持均衡合理的汇率风险承担水平。高度关注资管类子公司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控,吸取硅谷银行和前轮理财赎回的教训,加强压力测试和情景模拟,全面做好风险管理。
构建适配性资产组合。排除美元加息等外部因素,硅谷银行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导致的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其资产组合缺陷。商业银行要主动适应市场环境变化,采取灵活、积极、主动的资产配置策略,动态优化贷款、金融投资和现金等流动性资产的均衡配置结构,既要避免大类资产配置的集中度风险(如金融投资占比过高),也要避免信貸组合的集中度风险(单一行业或客户等)。从我国银行业的情况看,为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近年来信贷增长较快,贷款在资产组合占比超过60%,金融投资占比基本稳定,现金及同业资产占比有所下降(主要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下调释放资金)。当前重点是要抓住经济企稳复苏和信贷需求旺盛的契机,量质并重,保持信贷总量增长的平稳性和可持续性,加大个人类贷款的拓展力度,做好存量资源盘活,腾挪信贷规模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持续优化信贷结构。
强化负债质量管理。硅谷银行的客户群体过于集中,导致其负债端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商业银行在构建自身特色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同时,要在负债来源稳定性、负债结构多样性、负债与资产的匹配性、负债获取主动性及负债成本适当性等方面持续加强负债质量管理,夯实稳健经营根基。从我国银行业的情况看,负债质量管理也面临较多挑战,例如,负债总量增长趋缓,资金稳定性管理难度增大;负债结构“定期化、结构化和高成本化”,量价平衡发展难度大;核心资产和核心负债增速差扩大,资产负债匹配性有待提升,主动负债经营能力不足等等。下一步,要持之以恒抓好客户账户,夯实负债基础,加大稳存增存力度,提升核心存款增长能力,为资产增长提供有效支撑。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坚持量价平衡,聚焦重点资金链条,提高低成本结算性资金拓展能力;夯实同业负债基础,提升主动负债能力,丰富资金来源。
高效做好资本管理。在新的资本监管规则和会计准则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资产端的波动性加大,盈利的稳定性下降,资本管理难度增加。从我国银行业的情况看,受股、债、汇市场波动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同比减少561亿元,降幅达82%,这是拨备前利润增长放缓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拉低了资本充足率指标;特别是部分子公司因持有大量金融投资,受资本市场影响导致估值波动较大,显著增加了集团损益表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难度。下一步,要以资本新规(新巴Ш)落地实施为契机,坚持轻资本发展策略,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持续做好规则落地和系统改造,推进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实施应用,在真实反映业务风险水平及风险管控能力的前提下,夯实资本计量及管理基础。持续加强对境外机构和子公司的统筹管理,坚持稳健合规经营,提升资本并表管理能力。综合运用市场化融资手段,合理开展外部资本补充,确保始终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和较高的资本质量。加强投资者沟通和预期管理,提升资本管理的全面性、主动性和有效性,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
责任编辑:董 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