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明互鉴共生中同行天下大道
2023-04-23张首映
张首映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阐明推动现代化进程的五点主张,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对于引领世界和平发展特别是大变局下推动人类文明互鉴共进具有重大意义。
不同文明因包容交流而发展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人类文明的历史是文明多样发展的历史,各大文明通过平等交流而日益繁荣和丰富多彩,也因战争和冲突给彼此带来灾难和不幸。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社会从蒙昧到野蛮再到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不断进步的过程。虽然大多数文明都经历由狩猎、采集活动逐渐转向“农业革命”的发展历程,但不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所孕育出的文明却各不相同。
长江黄河流域产生的中华文明是唯一绵延数千年且从未中断的璀璨文明,经历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等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恒河流域产生的印度文明,虽经历数次入侵和劫掠,但也产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佛教和印度教。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虽然存续时间较短,但其后却衍生出米诺斯文明、迦南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古典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存续时间相对较长,但遗失较早。
不同文明的发展进程和存续状态虽不尽相同,但文明多样性的特征却愈发明显。中华文明虽经历多次磨难,但始终保持着文化的同一性和政治上的统一性,同时展现出强大的包容性。古印度和古埃及文明均出现断代,诸多文明特性早已消失殆尽,仅存少量遗迹展示以往辉煌,与之命运相似的还有地中海南岸的迦太基文明、美洲的玛雅文明和非洲的努比亚文明等。苏美尔文明所处的两河流域则因频繁的民族和文明更替,成为后世不少文明的发祥地,衍生出亚述文明、波斯文明、伊斯兰文明、犹太文明等诸多文明。此外,还有一些文明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后才得以被发现,如北美的印第安文明和南美的安第斯文明,非洲大陆的阿克苏姆文明、豪萨文明和斯瓦希里文明等。
插画(印第安人在求雨)
这幅人物形象生动、花鸟姿态各异的壁画,是体现中国和伊朗古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
文明因平等交流而发展进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文明交流的进步史,早期的文明交往以徒步和马匹所能到达的距离为限,很难突破地理限制,因此当时的四大文明古国鲜有接触,相互间影响甚微。随着新工具的出现和科技的发展,各大文明间的交往逐渐密切,人类社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为现代化奠定了经济、文化和科技基础。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文明广泛交流使人类社会的交易方式从最初的以物易物发展到后来的货币贸易,进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行模式,财富的不断集中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人类迈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文化交融发展。伴随商贸的发展,不同文明得以深入交流,如阿拉伯数字传遍东西,促进了数学的快速发展;腓尼基人创造的字母经古希腊人改良后广泛传播,衍生出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字母文字,形成以拉丁语系和斯拉夫语系为代表的诸多语系;两河流域的神话传说经文明交流传遍环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直接影响诸多衍生文明的文化,并从中产生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宗教,促進了文明的多元发展和开枝散叶。三是科技进步提速。文明交流推动科学技术与发明快速普及,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又反过来促进科技进步提速。人类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经历了数百万年,从铁器时代到蒸汽时代经历了数千年,而从电气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则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科技进步特别是航海航空技术的发展,使文明交流的时间大幅缩减、范围遍及全球,使各大文明的科学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应用并快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整体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提速。
文明包容给人类社会带来发展进步,反之,则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与停滞甚至倒退。历史上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和发展优势。古希腊曾因战胜波斯帝国盛极一时,但由于雅典和斯巴达争夺主导权引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而陨落;继承古希腊衣钵的罗马共和国及其后的罗马帝国统一了地中海,形成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但因统治者腐化、制度僵化导致内部爆发斯巴达克斯起义而遭受重创,其对外扩张又遭到了所谓“蛮族”迦太基人、高卢人、日耳曼人、哥特人等的顽强抵抗,最终分崩离析。
在西方“国强必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下,西方少数国家为争夺霸权而引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将世界上绝大多数文明卷入其中,造成灾难性后果,使得人口大量削减、经济严重衰退、社会发展倒退:伤亡人员数以亿计,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数代人累积的财富毁于一旦,全球特别是主战场欧洲的现代化进程严重倒退。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经历的最大灾难,也是世界文明的一场浩劫,无论是当时还是当下都应该深刻反思,并引以为戒。
世界文明因中国贡献而绽放异彩
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获得丰富营养,从与其他文明的互鉴中实现共同进步,并成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历了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也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突出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一是为世界减贫作出突出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的全面胜利,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國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中国积极履行减贫国际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不仅与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减贫,还在“东亚减贫合作倡议”、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框架下推进合作项目;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推出对非合作“八大行动” “九项工程”,打造面向太平洋岛国的六大合作平台;竭力帮助各国纾难解困,走在全球抗疫合作和对外提供新冠疫苗的第一梯队,第一时间向遭受火山爆发、洪涝、地震等灾害的国家提供援助,等等。
2018年6月28日,《首届中欧艺术对话:“情韵”——沃特·维兰与姚逸之艺术联展》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揭幕。
二是积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深入思考,以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根本路径,不断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中国方案。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不断走深做实,中国已经同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超过200份合作文件,持续推动世界文明交往的深入发展。
三是不断拓展人类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对全人类现代化文明成果的创新性集成和创造性扬弃,兼具包容性、超越性和引领性。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和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开创了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新路,破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并取得巨大成功。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其发展包含着特有的文明逻辑,具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中国式现代化既坚持自主发展,又积极参与全球化,以全球化促进现代化,以现代化推动全球化,让世界各国看到了不走西方道路也能实现现代化的成功模式。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由此评说,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开辟了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四是探索和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内涵丰富而深刻,遵循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是对中国道路所蕴含文明的一种总体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构成的“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赋予新的内涵。人类文明不是固化的,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但吸纳了“天下大同”“天人合一”“求同存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而且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加速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人类文明新形态认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主张“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强调倡导“交流互鉴”的文明观。
五是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强劲动力。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用新的理论飞跃回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实际行动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促进世界历史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10年来,中国共产党举办了包括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内的诸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政党交流活动,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搭建了“中国平台”,有力促进了各国政党特别是共产党、左翼力量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国新时代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极大地提升了各国民众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信心。
人类社会因文明互鉴而同行共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以及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带来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文明对话与互鉴,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一、文明平等对话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文明对话与交流则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路径。首先,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各文明彼此都是平等的,也因为平等才能够进行交流对话,增进理解、和谐共处。其次,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本质属性,协作性是人类文明的内在需求。只有推动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包容发展,坚持和而不同,相互学习和借鉴,才能够摒弃意识形态争论,跨越文明冲突陷阱。再次,加强文明对话与交流,有利于缓和国家间的紧张关系,避免因缺少沟通产生误解甚至导致矛盾与冲突。
回顾历史,因文明隔阂、文明冲突、文明优越造成的教训不胜枚举。比如,冷战结束后,失去对手的美西方国家认为历史已经“终结”,西方文明已经成为世界上文明的“代表”,其他文明都比西方文明“低一等”,必须向西方“学习”,因而开始不断向外输出所谓“普世价值”,试图让全球“西方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约和欧盟抛弃对俄罗斯的承诺快速东扩,推动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民主”转型,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人为制造地缘政治冲突,最终酿成乌克兰危机并持续至今。进入21世纪后,美国先是以反恐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推翻原政权并扶植所谓“民主”政权,而后又打着“颜色革命”的旗号,在中东鼓噪所谓的“阿拉伯之春”,造成突尼斯、埃及、巴林等国政权动荡,叙利亚陷入长期内战,利比亚政权被颠覆。
2023年4月6日下午,國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三方会晤。(新华社图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西方强行推广其“文明”的行为很快被反噬。以2011年英国伦敦骚乱和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为标志,西方国家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对立和族群撕裂,游行、抗议此起彼伏。2021年美国更是爆发了“占领国会”运动,整个西方世界都为之震动。2023年以来,英法两国爆发规模空前的大罢工,数十万人走上街头抗议,甚至部分维持秩序的军警也加入抗议队伍。这些事实充分证明,西方文明并不能代表世界文明,也谈不上比其他文明更优秀,其推行的“普世价值”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内部民主失序、治理失效更是将自身问题和缺陷暴露无遗。
二、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
千百年来,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为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不断变化,人类社会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并将经由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然而,社会形态的变更并不能在所有地区同时发生,这就造成了在不同地区的社会形态变更进程和存续时间各不相同。同时,世界文明交流往往会推动落后文明的社会形态变更进程加速。比如,中华文明较早地结束了奴隶制度,建立了绵延2000多年的中央集权式的封建王朝,其间周边文明大多处于落后状态,通过来华学习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在派遣大批遣隋遣唐使来华学习后,快速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多元文明之间的接触、碰撞、彼此学习和相互吸收是文明进步的必经之路。古希腊哲学和科学在罗马帝国消亡后盛极而衰,却为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后的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埋下伏笔。中华文明以虚心向学的态度接纳外来文明的先进因素,集百家所长为己所用,并将其发扬光大。如佛教虽产生于印度,却在中国开枝散叶,并辐射至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马克思主义虽产生于西方,但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互鉴、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进而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三、在百花齐放中让世界生机盎然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的历史传统、风土民情孕育不同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只有不同文明互鉴共进,人类社会才会生机勃勃。
2022年11月17日,比利时音乐家尚·马龙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东方旋律”音乐会上表演。
2010年11月12日,联合国合唱团在联合国中文语言日活动上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本次活动旨在弘扬文化多样性。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与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多姿多彩的基础一样,文明多样性是不同人群对世界认知和自我文化认同的多样表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基础。1998年第5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2001年为“联合国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年”。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把“文化多样性”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文明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原生状态,保持和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写道,“人类团结不是全球均一,而是多样联合,我们必须学会欣赏和容忍多样性、复和性和文化差异。”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守护人类文化多样化,在维护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交流互鉴,既是发展一国文化的内生要求,也是重塑国际文化秩序、实现世界文化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开展治党治国经验交流,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中国历来主张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致力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新贡献。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与践行,必将为不同文明百花齐放指明方向,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汇聚力量,必将引领和推动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