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04-22李双金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失灵区块银行

李双金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 200020)

1 引言

2020年9月22 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1]。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既需要对能源结构产业体系进行调整,也需要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持,依赖于高度发达的绿色金融体系。然而,发展绿色金融给银行业体系提出了挑战,能源领域相关企业的融资可能面临成本高、期限长的风险。这就形成了两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而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也依赖于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打破两难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推进金融科技战略。

2 绿色金融的概念

2016年8月31 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对绿色金融的定义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2]。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保险,以及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多种措施和手段,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难以解决:一是市场失灵。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企业而言,无论是绿色信贷、绿色投资还是绿色保险,都面临着收益低、成本高、风险大的难题,因此金融企业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不高,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金融企业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行动缓慢。二是政府失灵。政府虽然有积极性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也不能强迫金融企业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而政府也缺乏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绿色金融业务的进展缓慢,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和方法来打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金融科技也许是缓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有效手段。

3 金融科技的新进展

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下称“FSB”)于2016年3月首次发布了关于金融科技的专题报告,对“金融科技”进行了定义,即: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金融科技将互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服务金融业的重要手段,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对传统的金融机构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国际证监会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下称“IOSCO”)的定义是,金融科技是指有潜力改变金融服务行业的各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新兴技术。

从上述定义可以发现,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含义是不同的。科技金融的重点是金融,是指金融如何高效率地服务科技创新企业,以促进各种技术创新;金融科技重点强调的是科技,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这些技术将会颠覆传统的金融模式,或者和传统的金融业务相融合,极大地提高金融业的效率,形成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FinTech与互联网金融也有区别,互联网金融可以认为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一个中间阶段。互联网金融主要是借助互联网来提供传统的金融服务,即将传统的金融服务搬到了互联网上,而金融科技对于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兴技术要求更高,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金融业务的创新,形成了新的金融业务模式。

金融科技创新正在推动中国金融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而且,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各类型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创新创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融合。在这一过程中,资本的参与也加速了科技与创新资源的优化和配置,已经形成的金融科技创新大生态正在蓬勃发展。从发展过程来看,金融科技的发展经历了金融科技1.0、2.0、3.0阶段,目前是金融科技4.0阶段。金融科技1.0时代一般是指2000年之前,也可以被称为金融电子化。金融科技2.0时代也可以被称为互联网金融时代,一般是指2000年到2010年。随着移动支付业务的出现,各种移动应用类钱包、移动信用卡被投入使用。“金融科技”一词开始受到关注。2011年至2020年,可以被称为金融科技3.0时代,显著特点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在支付、借贷、证券交易和发行、保险、资管、风险与征信等各个领域建立新的模式,重塑金融生态圈。2020年以来的金融科技可以被称为金融科技4.0阶段,特征是告别了野蛮式增长的模式,进入内涵式增长时期。

金融科技的具体技术手段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IT技术,同时这些技术也正在不断地迭代。金融科技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的信息采集模式、风险定价模式、投资决策模式等,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降低金融运行成本,颠覆了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模块。由于金融科技大幅降低了金融运行成本,有效缓解了投融资活动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解决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4 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

4.1 推进开放银行战略缓解市场失灵

开放银行是金融科技在银行业中的应用,带来银行服务用户模式的重大变革。开放银行是指银行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实现银行与第三方之间数据共享。银行可以向第三方企业开放API接口,使其在无需访问银行核心信息的条件下获取客户的相关金融数据。开放银行的本质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综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使得第三方企业可以在不同应用场景中自行组合与创造服务组合,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使银行创造出新的价值,构建新的核心能力。

开放银行模式的诞生最早也是为了解决银行业的市场失灵问题,使得绿色信贷成为可能。政府在2014年对银行业进行了一场大规模调查,发现银行业市场失灵问题严重。大部分金融资源集中在少数大银行中,而大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正是在此背景下,2015年9月,英国财政部成立了开放银行工作组(OBWG),专门研究如何打破银行业的市场失灵,让大的商业银行主动给第三方企业共享金融数据。2015年年底,英国发布了《开放银行标准》,要求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市场份额最大的9家银行建立、采用统一的API标准。《开放银行标准》成为英国推进金融科技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也为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位的金融科技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开放银行标准》已更新至3.0版本,为英国银行业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赢得关键优势奠定了基础。

金融科技使开放银行战略顺利推行。API非常巧妙地化解了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积极性不高的难题,原因是API可以极大地降低银行的信贷成本,有利于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能大幅降低在实施绿色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泄露风险。

然而开放银行战略的推进也存在阻力,大型商业银行为了巩固其垄断地位而不愿意开放其数据。对此,英国的做法是制定强制推行统一的《开放银行标准》。强制推行《开放银行标准》并不属于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原因是《开放银行标准》既考虑了第三方企业的利益,也兼顾了大型商业银行的利益,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制定了开放的标准。《开放银行标准》3.0版本核心组件包括API规范、安全配置文件、客户体验指南和操作指南等4个部分。其中,API规范由5种不同类型的规范组成。其中包括读/写API规范、开放数据API规范、目录规范、动态客户端注册规范以及最终的MI报告规范。

4.2 运用监管科技化解政府失灵

运用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风险。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诞生了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并由此带来新的风险。如何监管这些新的金融业务并降低创新的风险给金融监管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金融科技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使得新的金融业务大量出现,使得监管部门可能无法及时充分地跟进风险管控,而如果实行了强监管的话有可能会抑制金融科技的发展和相关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英国开创了监管科技的先河。2011年6月,英国政府发布《金融监管新方法:改革蓝图》白皮书,宣布改革国内金融监管体制。2015年11月,英国金融行为监理总署针对金融科技新创公司,推出了世界首个“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监管沙盒”的作用机制是从事金融创新的机构在确保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可以按照FCA特定简化的审批程序来提交申请并取得有限授权,在适用范围内测试其创新模式的效果,FCA会对测试过程进行监控,并对情况进行评估,以判定是否给予正式的监管授权。“监管沙盒”本质上是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了一种特别的“监管实验区”,类似于贸易领域的“自由贸易区”,在“监管实验区”内,金融科技企业受到的监管约束较弱,目的是激发创新活力。而一旦金融创新产品的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有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时,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和审慎监管局(PRA)就迅速将其纳入宏观审慎金融稳定监管框架之内进行监管。“监管沙盒”鼓励了金融科技创新,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也保护了金融消费者,可谓“一箭三雕”,因此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纳。

“监管沙盒”实施过程中金融监管机关的任务并不轻松。监管部门需要定期检讨金融科技发展的政策有效性,积极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必要的协助、辅导。由于是新兴产业,监管部门可能对监管方案合理性也没有十足把握,因此需要定期邀请金融科技业代表与政府相关部会代表来研讨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协调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监管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决定了“监管沙盒”的有效性。

4.3 金融科技赋能中小企业

金融科技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除了开放银行和监管科技之外,金融科技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赋能中小企业。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相伴而生,在互联网时代,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果不能很好地分析数据,就无法获取数据背后的价值。因此对于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是决定金融科技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变量。从理论上讲,大数据可以应用到传统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在目前的金融科技实践中,大数据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征信、风控、消费金融及财富管理等。

人工智能技术催生了很多新兴的科技企业,在能源结构转型绿色金融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本来属于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和大数据技术一样,人工智能技术理论上也可以应用到传统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在目前的金融科技实践中,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投顾、量化交易、智能数据分析、智能监管等,这些产品和业务大大降低了绿色金融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区块链技术在污染排放、环境保护等绿色产业领域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区块链”的概念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2008年首次提出。从广义上讲,区块链是一套包含数据存储、加密、传输和认证在内的完整技术,比特币交易系统只是区块链的众多应用场景之一。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是一种采用分布式链条来实现数据共享的数据库,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重要特征,链条上的各个节点通过使用密码学方法产生相互关联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中都包含一定时期内的全部信息交流数据,这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去中心化大大降低了数据的交换成本,可以很好地应用到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领域。区块链特点还包括数据不可篡改、数据分布式存储、脚本可编程等,数据不可篡改性使得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数据追踪,在污染排放、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5 结论

长期以来,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同时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的表现是,绿色金融业务“利润低风险高的特征”使得相关企业缺乏积极性;政府失灵的表现是,难以制定出有足够吸引力的政策来引导企业的行为。而金融科技则在市场和政府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既可以降低绿色金融产品的成本,也可以提高政府监管的有效性,从而降低金融风险。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通过推进开放银行发展战略缓解市场失灵、通过监管科技提升政府监管水平从而缓解政府失灵,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赋能各类中小企业,促进绿色金融产业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失灵区块银行
失灵的指南针
2020年一汽奔腾T99智能钥匙失灵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幸运拍”失灵了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