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立德树人”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探究
2023-04-22黄梦琪
黄梦琪, 杨 蕾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2.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01)
0 引 言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从而使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成为高职教育的两个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始终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高校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是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的重要阵地,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形势下,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就要紧扣新时代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目标和新要求,适应信息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将立德树人的要求全面系统地、创造性地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堂中能具体落实,着力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立德树人,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双高”建设、资源库建设及各种教学平台的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欢迎,那么,在完成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并行之有效呢?这需要结合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要求及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特点,只有理解了何为立德树人,才能知道在信息化教学中如何在网络平台课堂上进行实践。因此,如何有效把师德师风教育落实好,如何把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中提到的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以及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如何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专业教学,并获得良好效果,关乎高校教育的本性,是目前高职教育亟待研究的问题。
1 目前“立德树人”育人机制在混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的不断提升,高校在探索思政教育理念上取得了一定成效,高校教师对“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认同也不断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整体有所提升。但是“立德树人”育人机制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面临着困境。
1.1 教学内容单一,没有将“立德树人”理念纳入课程标准
目前,高职院校各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任务有所不同,导致各门课程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自己育人责任的理解产生偏差,甚至认识错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等教师的工作,自己只要在课堂把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即可,而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对专业课程教师的额外要求,因此心存抵触,导致“立德树人”理念停留在口头上。以我校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课程为例,目前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以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为基础,强调的是学习内容和技能训练,没有设计思政目标,更没有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知识学习,立德树人只是停留在“口头”阶段,与目前“高职院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背离。
1.2 线上教学资源的搭建,没有将“立德树人”理念具体落实
在新时代,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各类教育资源和各类课程的育人潜能发掘出来,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高职院校教师思考的重点。而如何才能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实现德育目标,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了各类平台,我校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但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中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寥寥无几,“名家风范”“现代工匠精神”等在混合教学中的线上课程资源所占比例极少,“立德树人”理念没有得到具体落实。
1.3 “立德树人”理念没有融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否顺利通过所学课程的考核已经成为学生关心的核心问题,甚至成为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为了真实地考核出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网络数据平台,进行过程考核和结课考核。及时评价与反思提高是每次完整教学过程结束时必须进行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中,没有设置思政考核项目,已有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机制中也没有课程思政元素,因此“德育”效果无法体现。
2 融“立德树人”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课程混合教学改革途径
2.1 修订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课程标准,融入德育目标
按照立德树人理念要求,重新审视确定教学目标,如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找准德育切入口,使“立德树人”成为具有高度引领性的教学目标,做到将“立德树人”理念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落实立德树人。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在目标要求设计中明确德育要求,德育目标要明确、清晰、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及时修订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课程标准,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对标教学目标,将落实德育要求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及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拓展知识如:典型水保项目案例、水保名人轶事等,使得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及技能目标,并可考核。
2.2 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混合课程教学资源搭建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呈现多样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网络教学手段一时火热。这些教学手段都是利用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及完成学习任务,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作为主导者起到了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目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基本完成线上课程资源搭建,并投入使用,但真正将“立德树人”融入课程资源的在线课程却很少。因此,首先要更新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在做课程资源搭建时就要合理安排学习单元或者课程活动,将“立德树人”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中,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中都能使“立德树人”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其次,在收集、整理、制作课件或视频时,要有意识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使“立德树人”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2.3 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是一种将传统面对面讲授学习方式的优势与E-learning优势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广受研究和倡导。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平台发挥了巨大作用,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课程也完成了线上教学任务及考核,利用网络数据平台,进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客户端实行签到、提交作业、在线学习、完成答疑讨论、在线测试、线上考试等考核内容。及时评价与反思提高是每次完整教学过程结束时必须进行的关键环节。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即在作业、答疑讨论、在线测试效果评价这些教学环节中设置相关题目如:如何理解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如何结合自己的专业践行“一带一路”“脱贫攻坚”如何与自己专业相结合等,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中使“立德树人”理念不仅能得到充分体现,还能进行评价考量。
2.4 设立热点议题,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在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过程中,设立国家有关高职教育的政策、文件精神以及习总书记讲话中涉及的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热点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在授课过程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创造良好、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了解时政要闻以及专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行业发展动向的爱国、爱岗精神,使“德育”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结合。
2.5 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德育情感
立足以实训中心为依托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以校外教学基地为主体的课程实践教学平台、以产教融合为主导的职业行为实践教学,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活动,使师生深入行业、企业,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促进高职学生培养与产业发展需要高度契合,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教育贯穿学生实训实习全过程。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省水土保持体验馆,使学生对水土流失的产生及危害有直观的感受;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参观学习,使学生对海绵城市设计、降水蓄集工程的施工、水保新技术新材料及水土保持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德育情感。
在职业教育活动周和世界青年技能日开展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请行业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进行线下授课活动,加大教育引导力度,宣传展示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厚植工匠文化,在完成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培育和传承新时代工匠精神。
3 结 语
总之,“立德树人”要求课堂不仅仅作为一个传授知识的阵地,更是提高能力素养,养成良好品行的重要载体。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是指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视听体验、知识技能收获、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价值观提升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因此学生的学习收获是检验“立德树人”成效的唯一指标。“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重新审视、制定课程教学目标,修订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创新思政元素融入的路径,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评价、课程资源建设、教材编写、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融入立德树人的理念,适应现代学生学习特点,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并纳入课程考核体系。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将“立德树人”具体落实并付诸实践,提升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课程的育人功能,在课堂中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强化价值观念的引领工作,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全面成才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