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提质赋能”的路径探析

2023-04-22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高提质育人

王 皎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1],就要促进高职思政教育“提质赋能”。因为在“双高”建设背景下,评价高职教育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任务取得的成效。这就要求打造“德技并修”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必须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发挥思政教育在“双高”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但就目前来看,高职思政教育者的定位不够准确、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塑造不够突出、高职院校的协同育人模式不够完善、网络思政教育的作用不够鲜明等,这些问题成了影响高职思政教育“提质赋能”的桎梏。因此,要探索高职思政教育的新路径,增强高职院校的发展动力。

1 “提质赋能”的原动力:“三个坚持”为高职思政教育指明方向

高职思政教育“提质赋能”不是脱离实际和现实要求的做大、做空,而是要坚持三个原动力,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和营造乐学尚学氛围,指引高职思政教育前行的方向。

1.1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要求促发展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指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育高度融合。因此,高职思政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要求促发展。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促使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深学生对这一思想的认识,明白作为时代新人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同时,通过理论宣讲、校园文化、学术交流等活动,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二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格局为目标,思政教育是提升修养、塑造心灵的一项大工程,单靠一方力量推进,产生的效果微乎其微。因此,要凝聚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横向教育力量,实现高职思政教育从理论接受到实践推进再到价值引领的纵向发展。三以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为重点,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类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但是,不能忽视职业精神的引领作用。因此,要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培养专业能力与思想道德并行发展的高素质职业人。

1.2 坚持良好师德师风建设,夯基固本育新人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2],良好的师德师风本身就是鲜活案例。因此,要坚持良好师德师风建设,夯基固本育新人。一坚持“四个统一”,即教书和育人统一、言传和身教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统一[3]。这不仅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思政教师素养的内在要求。二深化教育引导与自我修养相结合,通过入职培训、教学培训、师德标兵座谈会等,加强师德教育的外在引导,激励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同时,要强化内在的师德自律性,自觉地将提升师德师风纳入到职业规划中并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三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以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日常化教育督导相结合,使师德师风建设成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尤其要突出制度的作用,清除贪赃枉法、道德败坏的害群之马,打造一支修为高尚、风清气正的高职思政教师队伍。

1.3 坚持营造乐学尚学氛围,引导学生炼本领

教育最终要回归于学生,通过学生的成长成才效果体现出来。由于高职生在学习能力、品德修养等方面较弱,造成了社会对其整体的负面印象。因此,要坚持营造乐学尚学氛围,引导学生炼本领。一丰富思政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诵读会、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微”思政作品制作等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熏陶。二强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由于缺乏基本的道德认知、法律意识而走上歧途的现象在高职学生中屡见不鲜,这不仅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更对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突出思政教育在高职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三加强各项技能提升,对接国家推出的“1+X证书制度”。思政教育要发挥好引领作用,激励高职学生不能仅以获得学历证书为目标,还要通过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大赛、自主创业大赛提升专业技能,成长为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2 “提质赋能”的着力点:“三个打造”为高职思政教育开创新貌

高职思政教育的发展,需要明确“提质赋能”的着力点,主要体现为“三个打造”,为保障思政教师的队伍建设,课程融合以及多元教育平台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样才能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为高职思政教育开创新貌。

2.1 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提升思政教育的战斗力

思政教育是铸魂育人的主战场,思政教师是战斗在一线的“排头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要打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提升思政教育战斗力。一强化顶层设计,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思政教育队伍。传统的思政类人才选拔在很大程度上“唯学历”“唯科研”。因此,要从顶层改革与完善人才录用方式,注重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育人情怀的考察,吸纳智育+德育型人才和各行业的领军人物,这样才能使思政教育队伍更有活力。二完善思政教师的培育方式,通过校内导师制、以老带新、结对子等方式,提升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校外委托制、定期培训、考察访学等方式,加强教师的理论视野与实践能力。三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与提升,不仅要深化理论知识,更要拓宽思政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径。思政教师多为学术型、理论型,而培养对象为应用型、技能型,这就形成了自身知识背景与学生专业类型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这一矛盾,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2 打造课程思政融合型模式,发挥思政育人的协同力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然而,在高职课程思政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打造课程思政融合型发展模式,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一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构建“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各专业课教师要意识到进行思政教育不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个体责任和工作范畴。因为无论是教授何种专业课程,其在传递理论知识的同时都具有育人功能,所以,教师要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二优化课程设置,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这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5]。针对高职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的群体性特征,将思政要素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课程大纲、教学设计、授课计划等各方面,以课程整体建设促进思政元素融合。三发挥二级学院的重要作用,围绕本学院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推广性、实用性的举措,将课程思政工作落实做细。

2.3 打造校企联动型教育平台,增强思政教育的驱动力

高职院校要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但将思政教育引入其中的驱动力不足。因此,要打造校企联动型教育平台,增强思政教育驱动力。一深化思政教育产教融合模式,一种是由内向外型,即思政教育者将学生带入生产和实训一线,通过真实情景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感、荣誉感。另一种是由外向内型,即邀请企业的生产能手、劳动模范、领军人物进入课堂,深化对学生的思政价值启示。二完善校企合作,尤其是校企思政教育融合。因为校企都在人才培养中重视学生的文化传承、品德示范、社会服务、技术创新等,促使学生自觉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为成长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积淀力量。三大力构建德育实践基地,对所在地区的红色文化、革命故事、榜样事迹进行深入挖掘和宣传,增强思政教育的具体性。同时,让学生掌握丰富的企业发展软文化,为其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打下基础。

3 “提质赋能”的保障力:“三个推动”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保障

2020年教育部提出了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推动信息化教育是一项紧迫且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高职思政教育也要顺应信息化潮流,运用“三个推动”增强提质赋能的保障力。

3.1 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力,适应“5G”发展潮流

信息化时代的学生可随时获取所需知识,这种即时化、便捷化的方式提升了教育覆盖面,但充斥的危机对高职学生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力,适应“5G”发展潮流。一提升信息化基础构建能力,通过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联通校内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等应用系统,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6]。通过这些信息化平台,定期更新思政类理论宣传,打破传统“面对面”教学的单一形式。二提升信息化资源共享能力,处于网络时代的资源流动性非常强,要利用好这一优势提升高职思政教育的资源共享能力。通过开通校校共享、校企共享、校政共享等渠道,使学生能多方位地了解思政动态。三提升信息化全面监控能力,因为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而高职学生的辨别力较弱,所以,要通过构建数字信息一站式服务大厅,在后台对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统计,对出现思想偏差的学生及时给与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2 推动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实现思政教学即时化

互联网的发展对思政教师信息化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推动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实现思政教学即时化。一加强新知识学习,互联网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而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又非常突出。因此,高职思政教师不仅要通过互联网获取新思想、新理论,也要提升网络技术知识,对教学平台的搭建、教学资源的运用、师生“键对键”交流的途径进行更新,促使思政教育保持与时俱进。二创建互联网+课程,这是发展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打造思政教育的第二战场,组建思政论坛、红色网站、微博及微信思政宣传园地等,推动思政课程内外互补,发挥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发展使思政教育逐渐形成了共享化形态。因此,要积极参与网上教育培训,及时了解思政发展动态;也要积极借鉴网络上一些领军人物、专家学者的教学分享,来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水平。

3.3 推动学生信息化实践能力,提升思政学习兴趣点

高职学生通过互联网能获取更多信息,但他们的信息判别能力较弱,价值观和心理发展不成熟,极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因此,要推动学生信息化实践能力,提升思政学习兴趣点。一要充分发挥思政网络平台的作用,运用学习通、优慕课等APP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参与与课程相关的线上主题讨论、小组互评、调查问卷等,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掌握的同步发展。二要引导学生提升泛在学习能力,运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或与教师进行远程互动学习等,推动学生“学习革命”,提高学习质量[7]。通过网络可以让学生将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发挥思政教育的即时化育人功能。三要将网络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因为在校高职生主体的生存方式主要是智能信息化,无论是生活娱乐、学习交往,还是社会实践,移动网络渗入生活的每个场景[8]。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要加快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发挥“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

总之,“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要实现“提质赋能”不仅仅是靠某一方的力量,而是要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坚持高职思政教育的原动力,将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乐学尚学统一起来;打造高职思政教育的着力点,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素质、思政融和、校企联动的建设与发展;推动高职思政教育的保障力构建,实现教育、教师和学生相统一的信息化发展形态。通过这些路径建设,为高职思政教育的新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双高”建设的新飞跃提供条件。

猜你喜欢

双高提质育人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