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结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显著标识

2023-04-22贾双双刘玉标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民主中国共产党特色

贾双双,刘玉标

(西南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四梁八柱”的支撑作用,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团结奋斗之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要汲取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将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团结各个阶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政治文明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中国智慧,为我们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继续塑造“中国之治”提供信心。

一、中国共产党政治制度探索和实践中的团结奋斗底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制度建设的理论成果,如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统一战线”思想。1864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即各国工人的联合组织,是工人统一战线的组织。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汲取了中华政治制度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格局、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是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传承下来的宝贵政治财富,也是我国发展进步的巨大优势,为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历史镜鉴。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团结奋斗元素不仅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制度文明成果,同时也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政治制度的建设历程,还熔铸于近代以来国家政治制度的反复探索中,最终形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显著标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厚植团结奋斗的底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中国一盘散沙、积贫积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党和苏维埃政府开始了制度建设的伟大探索,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实施工农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制度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到抗日战争时期,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形成了‘共产党主导’和‘多党派参与’的‘三三制’政权形式,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1]解放战争时期,面对社会中出现的小团体主义和宗派主义性质的错误倾向,毛泽东同志着眼大局,提出“要承认山头主义、全力消除山头主义”的思想[2],有效防止这种思想倾向成为影响我们党团结一致争取更大胜利的阻碍,坚定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促进全党上下达到新的团结。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这面旗帜上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几颗小星环绕其后,形成众星拱北斗之势。大星即为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中国各阶层人民,五颗五角星的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毛泽东强调要“克服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维护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3],真正实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做到少数民族为主,汉族为辅”[4],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按照各民族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工作。

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伟大的团结奋斗精神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实践探索中,建立和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形成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推进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激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奋斗。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锻造团结奋斗的成色

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一心向前看,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最大程度上把国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助力社会主义建设,使党组成员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邓小平在《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中强调:“只有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才能把几亿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5]由此可知,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保证社会稳定,维护人民团结,促进民主发展的可靠力量。不仅如此,我们仍需依靠理想与纪律将社会各阶层组织起来,鼓舞群众在困难阶段奋斗出来,最终战胜千难万险取得新的胜利。特别是在“文革”结束后及苏东剧变的背景下,社会上主张中国效仿西方国家,建立以三权分立为基本特征的民主制度思潮涌现,邓小平斩钉截铁地指出:“我们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是最符合实际的。”[6]因为它与中国社会发展要求最契合,最能调动全国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明确了中国到底走什么路、建立什么社会制度。江泽民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7]这表明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们永恒不变的准则,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魂聚力的重要保障。胡锦涛同志在汲取前人的正确思想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充分调动各族人士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从历代领导人的政治思想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立足实际情况广泛凝聚了群体合力,开创了团结一心的奋斗局面,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以更加强大的民族合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彰显团结奋斗的本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团结奋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呼吁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之力。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单一制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的制度优势,将社会分散的力量集中统一起来,激励人民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姿态赢得新时代的伟大胜利。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8]。这意味着各族人民要摒弃地方民族主义的腐朽思想,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牢固树立生死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休戚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阔步前行。除此之外,“两个确立”的思想深入人心,全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指引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时刻拥护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使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全面加强,社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党的事业发展拥有更加坚强的政治保证。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9]我们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探索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目标,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形成最大“公约数”,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助推社会发展的力量,形成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团结求民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号召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彰显了团结奋斗的靓丽底色,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奠基、开创到巩固完善,团结奋斗的理论内核始终贯穿其中。在新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充分发挥团结奋斗的优势,立足于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个大目标前进。

二、团结奋斗是“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10]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归纳起来,团结奋斗的优势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始终。

(一)一元领导,形成团结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的根本保证。

在资本主义国家,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各个政党需要在选举中通过激烈竞争争夺执政党的席位。当取得选举胜利的政党或政党联盟上台执政时,另一政党自动沦为在野党对执政党进行严格监督,两党之间定期通过竞争选举的方式获得轮流执政的地位[11]。由此,党派竞争成为西方政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党之间团结合作的可能,进而引发一种怪象:当你在责怪民主党的时候,执政的是共和党,在你责怪共和党的时候,执政的是民主党。不同党派之间相互推诿扯皮,加重了社会的分化,削弱了全社会整体力量的凝聚和发挥。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拥有远大的眼光、宽广的胸襟和先进的政治觉悟,是带领各民主党派为中国人民的利益共同奋斗的坚强领导核心。在中国共产党的一元领导下,我们可以有效避免西方国家由于“部分利益党”执政而产生的社会分化问题,形成具有较强整体性的社会状态[12]。其次,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等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那种竞争和对立,而是相互支持、团结一致的合作关系。各党派人士充分发扬爱国团结精神,紧密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形成“众星拱月”般局面,大家齐心协力,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奋斗。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努力寻求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各民主党派自觉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以大团结大联合为目标,不断扩大和巩固执政基础,以坚强团结不断开拓我国前进的道路。

(二)制度整合,凝聚各方力量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构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确保社会各方面能够有效参与国家治理,始终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与西方三权分立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从制度整合力来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力由国家不同机构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独立,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以美国为例,以权力制衡为初衷而设计的“三权分立”制度,在实践中却日益沦为不同利益集团的角斗工具,屡屡上演政治争斗闹剧,互相对峙、拆台、扯皮成为常态[13]。一项政策从中央制定到地方执行都要经过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在涉及社会整体利益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他们往往把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政党利益凌驾于整体利益之上,这不仅无法寻求社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而且“还会造成社会的分离和分裂,消解整体意识和社会合力”[14]。邓小平同志曾批判“三权分立”的制度“使他们每个国家的力量不能完全集中起来,很大一部分力量互相牵制和抵消。”[15]由此看来,美国社会的分裂很大程度上是政党的两极化和权力的极度分散导致的结果,最终各政党无法团结起来为选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中国实行的民主集中制从根本上避免了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分立、相互掣肘的弊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集中制权力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种一元化权力结构表明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一委两院”不是相互掣肘、不是相互拆台、不是唱对台戏, 而是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工作。从纵向来看,国家、省、市、县、乡等各个层级始终围绕着中共中央开展工作,各个层级之间相互配合;横向来看,政府、法院、检察院、监察委员会等各个部门时刻向党委看齐,当一个规划、一项部署确定下来,从中央到地方基层、从党委到各个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国家机构之间既协调、高效运转又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效率办成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讲,只有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才能真正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将分散的权力和制度资源加以整合、衔接,将“分散的系统板块统一到国家发展的‘一盘棋’中”。

(三)目标导向,汇聚群体合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一个逻辑严密、内部完整的体系,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起着“四梁八柱”的作用。然而,执政党追求的目标不同是中西方政党能否有效形成群体合力的显著区别。

对于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讲,他们的政治模式多为对抗政治,主要通过否定前任的方式来树立自我权威,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执政理念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另外,由于各政党轮流执政,政治家们更关注自己的选票,不论哪个党派上台执政,执政党在制定政策时都首要考虑资本和利益集团的影响,他们倾向于从自己的政党利益出发,只做对自己政党有利的事,很难在国家利益上达成最大化共识,而且都不能完全代表选民的利益,各政党执政策略差异悬殊,产生了“一届对着一届干”“一届隔着一届干”的制度恶果,社会矛盾不断尖锐化,难以形成团结奋斗的群体合力。

中国政治制度的情况与之完全不同。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具有长远的历史使命与宏伟的目标蓝图,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政党初心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唯一的执政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奋斗目标。这样的初心使命是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在任何时刻都能够唤起民众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从愿景目标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从 ‘大三步走’发展战略到‘小三步走’发展战略,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两步走’战略安排。”[16]这一具有战略定力的制度安排,可以保持国家大政方针的稳定性、连续性。当面对长远的发展目标时,我们秉承的是“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信念。因此,“中国之制”就是在不断吸纳整合各阶层利益诉求的基础上,以团结奋斗为导向确立国家整体战略利益的发展目标,进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高度政治认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合力。

(四)民主政治,建构和谐社会

中国的政治制度安排不仅赋予人民享有更加真实的权利和自由,还提供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渠道,形成全党全社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众所周知,西方特别是美国长期以来以民主“正统”自居,唯我独尊、自我封闭,认为西方制度已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然而,就其面向主体而言,西方宪政民主是有门槛的民主,美国大选实际上就是有钱人的游戏,虽然总统看似是“一人一票”选出的,但实际上还是资本家与财阀集团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多数选民只有不投票的权利,却没有不接受的权利。有钱人选出了谁,民众就必须接受谁。从民主参与来看,西方宪政民主是有“休眠期”的民主,他们以选举投票为中心,选民对党派选举投票完成后,民主过程就算结束,选民被搁置一旁,这就是有“空窗期”的民主也是形式民主。从民主程序来看,西方民主中的选民只有在民主选举时才会被唤醒,他们无法通过参与之后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民主管理等来表达政治诉求,当民众缺少表达民意的有效途径时很容易演变成游行抗议,进而影响社会的团结稳定。

相比较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务实笃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探索而来的。我们的民主是充分发挥人民主体性的民主,人民群众无性别、年龄、职业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通过合法的选举程序间接选出全国人大代表,依法行使个人的民主权力。全过程人民民主自始至终贯穿于我国政治生活全过程,不论是选举时期还是非选举时期,党和政府的大门都是敞开的,人民的意见表达和利益整合的渠道始终存在,不存在“民主真空期”[17]。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18]另外,中国的民主拥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人民不仅依法享有民主选举的权利,同时也可以依法实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大家秉承着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的原则,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形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进而激励全部公民团结一心参与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建设,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踔厉奋发。

三、新时代弘扬团结奋斗精神的实践要求

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爬坡过坎的历史关键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因此,必须坚持凝聚最大合力不懈怠,坚持接续奋斗不松劲。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形成团结奋斗的领导核心

“中国之治”的成功在于“中国之制”的优势,而其中党的根本领导制度是发挥中国政治制度优势的关键。新征程上,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号召全体人民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正所谓:“团结要有圆心,固守圆心才能万众一心。”一方面,针对党内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两个确立”,努力做到“两个维护”,使党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组成万众一心的领导力量。另一方面,为消除党内存在的分散主义、本位主义的不良习气,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旗帜的指引下,紧紧跟随党的方向、自觉坚定党的意志,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尤其是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之通力合作,以最牢固的团结、最有力的奋斗谱写多党合作事业的崭新篇章。百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究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依靠团结奋斗建立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民主政治制度,依靠团结奋斗摆脱了任人宰割、民族压迫的社会局面,依靠团结奋斗有效应对了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纷至沓来的风险挑战,“依靠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证、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19]。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等于拥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掌舵者,形成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就能够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确保依靠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

(二)坚定制度自信,奠定团结奋斗的制度基础

历史与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它能够持续推动十四亿人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中国之治的密码,正在于中国之制。中国之制的效能,正在于中国之治。纵观世界发展变化,不同国家由于客观情况和主观原因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甚至同一国家、同一制度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有显著的差距。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持久有效对人民负责,特别是在国家社会发展中既能解决当前问题又能思虑长远规划,关键时刻能发挥出集中力量为人民办事的政治优势。过去,我们之所以取得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团结一致的奋斗局面。这是党带领人民长期不懈奋斗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显著优势充分发挥的必然结果。

在新的发展阶段上,社会形势十分复杂,“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无处不在,我们必须坚定制度自信,矢志不渝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全国各族人民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使海内外中华儿女以更紧密的团结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三)完善制度体系,激发团结奋斗的内生动力

坚定制度自信并非盲目自信、固步自封,也不是完全照搬西方政治制度,而是要把本国制度优势与不断推动制度改革统一起来,激发出制度体系中的团结奋斗活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一项制度从制定到最后的贯彻落实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为此,我们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奋斗实现国家治理新飞跃。一方面,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凝聚各党派之间、各民族之间、海内外中华儿女之间的爱国合力,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团结奋斗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发挥制度体系的自我净化能力。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避免西方制度选票至上、逃避责任、文过饰非的制度漏洞,发扬斗争精神,以不怕鬼、不怕邪、不怕压的魄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志气、底气和骨气,时刻保持团结奋斗的革命品质,以奋斗者的姿态和勇气,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全力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真正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过去,我们依靠团结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未来还要靠团结奋斗奋力谱写美好的时代篇章。中华儿女要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的斗志、滴水穿石的毅力、排山倒海的气势同一切困难、挑战作斗争,激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内生动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力量源于团结,事业成于奋斗,要以更加紧密的团结、更加有力地奋斗助力新的历史伟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开辟了崭新的现代化之路,向世界庄严宣布了“中国式现代化≠西方化”的结论,昭示了“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核心密码,给其他那些渴望强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真正宣告了“中国威胁论”“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团结奋斗精神的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必将在新的征程上转化为更大的治理效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同时也必将为人类政治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民主中国共产党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