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探索实践
2023-04-21杨识文
杨识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企改和法律部,北京 100728)
1 实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企业经营的要求不断提高。国有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必须重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改革管理模式成为当前国有企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1]。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平问题也日益突出[2]。企业实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不仅可以改善退休人员的生活,而且可以有效解决其社会保障问题,使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3-4]。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为各大国有企业提供了行动指南。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各大国有企业积极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实践,坚持“移交的是职能,不变的是责任”,逐步构建长效机制,在维护和保障退休人员权益的同时,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2 大型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有效实践
某大型国有企业率先垂范,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抢抓政策“窗口期”和“机遇期”,成立由集团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高点谋划,高位推动,高效执行。总部相关职能部门因企施策、督导帮扶,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所属各单位压实责任、主动作为,加强协调、区域联动,积极稳妥实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
1)配套政策、畅通流程。自全面启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以来,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从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入手,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与企业签订责任状,先后出台各项配套政策文件,建立完善了工作组织、操作流程、资产处置、人员安置、过程管控、检查考核等闭环管理体系,为工作规范、有序推进提供了系统政策支撑。
2)细化目标、压实计划。2020年以来,聚焦硬任务、硬目标,以2022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主体移交任务为目标,按4 个阶段、13 个关键节点,超前部署、提前安排,按旬细化分解工作关键节点。压实节点进度计划,要求企业严格执行,保证各项工作按照进度计划稳步有序推进。
3)动态管控、帮扶督导。建立计划运行管控工作机制,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节点计划,通过“红黄绿”预报警机制,对进度运行情况实行动态管控,对欠进度的企业按预警、通报、约谈等方式分层次督导帮扶,及时掌握动态、发现问题、协调解决,保证总体进度在计划内平稳运行。
4)区域联动、协同推进。根据各省、市驻区企业情况,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跟踪政策、反映问题。明确区域内牵头单位,进一步强化区域内单位间沟通协作,保证驻区企业进度总体平衡。通过片区推进会、重点企业座谈会等形式,集中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保持整体协同推进。
5)提前谋划、确保平稳。始终坚持“交得出、接得住、行得稳、可持续”原则,切实推动企业移交业务融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健康发展。推动企业建立完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体制机制,发挥企业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过渡过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确保地方政府接收后管理主体责任到位。
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共涉及各类退休人员80余万人,分布在全国273 个地级市。在国务院国资委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该企业实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协议全部签订,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资产顺利移交,退休党员组织关系有序划转,全面高质量完成各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
3 探索构建社会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是一项影响巨大的变革,为继续推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可持续发展,该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建立行稳致远的长效机制。
1)创新工作方法,确保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平稳过渡。一是协调地方政府加强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机构以及居委会建设,推动服务管理职能移交承接到位。二是协调建立多方协商议事机制,做到配合不越位、协调不缺位,服务不断档、质量不下降,推动企业移交业务融入现代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三是立足于理职能、顺关系、减机构、转方式,及时调整原退休人员管理机构职能定位,整合撤并原办社会相关机构。
2)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退休人员思想上依然得到关心,让退休同志“老有所依”。一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树立企地“一家人、一条心”的思想观念,加强与地方政府、街道社区的沟通交流,按照职责任务配备工作力量,履行管理服务职能,完善管理服务功能。二是建立“党建共建机制”。为避免社会化管理后退休党组织作用弱化,加强与社区党建工作联系,探索建立社区联络员制度。三是建立“活动联办机制”。引导退休人员发挥正能量,继续为社区和谐作贡献,联合开展志愿服务和各种社区公益活动。
3)落实关心关爱举措,确保退休人员生活上依然得到照顾,让退休同志“老有所养”。一是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修订完善《离退休人员管理程序》等相关制度,细化主题探访、健康体检、临终关怀和后事到场服务。二是做好帮困救助工作,及时了解掌握退休人员信息,继续做好困难协解人员生活资助发放、大病帮扶等工作。三是随着退休人员管理逐步融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根据留存业务量核定留存从业人员,确保留存业务的服务水平持续优化。
4)联办开展各类活动,确保退休人员精神上依然得到关怀,使退休同志“老有所乐”。一是开展“敬老月”宣传,认真组织好退休人员茶话会,增强老同志的幸福感。二是开展温馨活动联办,丰富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发挥夕阳红老年社团能量,协助办好老年大学。
5)发挥余热作用,确保退休人员政治上依然得到尊重,使退休同志“老有所为”。一是发挥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党建+服务”模式,发挥好退休党支部书记和小组长在帮困救助、政策宣传、思想工作及维护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发挥“五老”传帮带作用,当好“三师”,做好“三传”,广泛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及暑期快乐营、校外辅导等活动,为青年员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作贡献。
6)坚持守正创新,逐步建立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长效机制。组织系统内各企业持续深入探索构建以“融入地方、服务居民”为核心的协调保障运行机制。针对重点、焦点、难点问题,按照“一个问题,一个解决方案”的方式细化落实,研究解决措施,切实维护移交工作成果。
4 结语
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圆满完成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改革任务,对社会化管理后的平稳衔接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也深刻认识到,即使完成了社会化管理任务,还需持续巩固维系老同志与企业的感情纽带。为此,一方面,企业要集中精力抓主业、谋发展,通过高质量发展提高企业价值创造力,让发展的红利惠及员工、惠及离退休人员;另一方面,要尽好应尽的社会责任,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市场化手段,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要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实现移交平稳有序、接收无缝对接、服务持续改善,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健康发展,让退休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切实维护企业和社会和谐稳定。